![]()
内容推荐 全书共分3篇,上篇为常用腧穴临床发挥,是在专著《常用腧穴临床发挥》的基础上,选取临床常用、疗效突出的46个穴位,共分16章,49节。 中篇祖传针灸常用处方,是在专著《祖传针灸常用处方》的基础上,选取了22个临床常用针灸处方。分总论、各论两大部分,共9章22个处方。 下篇针灸临床辨证论治,是在《针灸临床辨证论治》一书的基础上,选取了临床常见的23种常见病、多发病,分别为总论和各论共4章。 目录 李氏针灸之传承 李氏针灸之精要 上篇 常用腧穴临床发挥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经络与腧穴 第二节 腧穴功能的探讨及应用 第三节 腧穴主治范围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 手太阴肺经 第一节 尺泽 第二节 列缺 第三节 少商 第三章 手阳明大肠经 第一节 合谷 第二节 曲池 第四章 足阳明胃经 第一节 下关 第二节 天枢 第三节 足三里 第四节 丰隆 第五章 足太阴脾经 第一节 太白 第二节 公孙 第三节 三阴交 第四节 阴陵泉 第六章 手少阴心经 第一节 通里 第二节 神门 第七章 手太阳小肠经 第一节 少泽 第二节 后溪 第八章 足太阳膀胱经 第一节 睛明 第二节 肺俞 第三节 脾俞 第四节 肾俞 第五节 次髎 第六节 委中 第七节 昆仑 第九章 足少阴肾经 第一节 太溪 第二节 复溜 第十章 手厥阴心包经 第一节 间使 第二节 内关 第十一章 手少阳三焦经 第一节 外关 第二节 支沟 第十二章 足少阳胆经 第一节 风池 第二节 环跳 第三节 阳陵泉 第四节 悬钟 第五节 丘墟 第十三章 足厥阴肝经 第一节 行间 第二节 太冲 第十四章 任脉 第一节 关元 第二节 神阙 第三节 中脘 第四节 膻中 第十五章 督脉 第一节 命门 第二节 大椎 第三节 百会 第十六章 经外奇穴 第一节 膝眼 第二节 太阳 中篇 祖传针灸常用处方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方论 第二节 针灸与方药 第三节 处方主治范围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 补益类 第一节 益气补中方 第二节 益气补肾方 第三节 八珍方 第四节 养心方 第五节 养荣方 第六节 归脾方 第三章 温阳类 第一节 右归方 第二节 肾气方 第三节 四逆方 第四章 清热类 第一节 清胆泻肝方 第二节 八正方 第三节 清头脑方 第五章 理气血类 第一节 行气活血方 第二节 补阳还五汤 第六章 祛风类 第一节 风疹方 第二节 平肝息风方 第七章 祛痰类 第八章 安神类 第九章 调肠胃类 第一节 和胃畅中方 第二节 和胃降逆方 第三节 温中和胃方 第四节 胃肠承气方 下篇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精髓 第二节 针灸临证治要 第二章 内科病证治 第一节 头痛 第二节 眩晕 第三节 哮证 第四节 不寐 第五节 胃痛 第六节 郁证 第七节 泄泻 第八节 痢疾 第九节 癃闭 第十节 阳痿 第十一节 遗精、滑精 第十二节 中风 第十三节 面瘫 第十四节 腰痛 第十五节 痹证 第十六节 痿证 第三章 妇儿科病证治 第一节 带下 第二节 痛经 第三节 缺乳 第四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四章 五官科病证治 第一节 眼睑下垂 第二节 耳呜、耳聋 第三节 瘾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