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案例教材以“毛德西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为依托,对毛德西教授主要学术思想和临证典型医案进行收集、归纳和整理。在编写体例上,以毛德西教授学术思想为主线,以典型案例为主题,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编撰,力求概念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简明准确、深入浅出、启迪思考,着力于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毛德西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有效传承。 本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毛德西学术思想,重点介绍毛德西教授学术思想的整体特点及其对疾病诊疗的思路与经验;下篇跟师临证,分为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妇科病证及疑难杂病,每个医案均按照诊疗的时间、次序、过程进行叙述,并在诊疗过程中提出相关问题以启迪学生思考,最后针对相应问题进行解析。本教材的特色之处在于将毛德西教授的学术思想贯穿于每个医案的诊疗过程中,充分体现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学习,可使学生有效掌握毛德西教授临证辨治的思路和方法,达到跟名老中医做临床的良好效果,为今后从事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亦为临床医师提高业务水平提供一部良好的参考素材。 目录 上篇 毛德西学术思想 第一章 毛德西学术思想整体特点 一、尊崇经典,旁涉各家 二、天人合一,整体思维 三、辨证论治,博采众方 四、中和之道,以平为期 五、发展中医,贵在创新 第二章 毛德西疾病诊疗思路与方法 第一节 辨证论治八要素 一、明理 二、识病 三、辨证 四、治法 五、拟方 六、鉴药 七、养生 八、甄误 第二节 中医临证“六个必须” 一、必须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临床 二、必须坚持辨证论治 三、必须尽力发挥中医学的优势 四、必须兼收并蓄,不做“跟风派” 五、必须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六、必须与时俱进,汲取新知,发展自我 第三节 经方应用思路 一、整体观念是根本 二、方证对应是关键 三、相反相成是精髓 四、经方创新在实践 第四节 治咳八法 一、宣法 二、清法 三、润法 四、降法 五、通法 六、和法 七、补法 八、涩法 第五节 冠心病证治轨范 一、胸痹病机回溯 二、阳微阴弦探源 三、整体恒动观察 四、临证体验心得 五、小结 第六节 痰湿证辨治思路 一、分三焦辨证而重视中焦 二、注重芳香化湿药物的应用 三、少佐温阳药以祛顽痰湿浊 第七节 肝气证治 一、病机释义 二、症状分析 三、证治概要 第八节 五郁证治 一、木郁证治 二、火郁证治 三、土郁证治 四、金郁证治 五、水郁证治 第九节 疑难病证辨析思路 一、综合脉证 二、辨别动态 下篇 跟师临证 第三章 肺系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哮病 第四节 喘证 第五节 肺痈 第四章 心系病证 第一节 心悸 第二节 胸痹 第三节 不寐 第五章 脾胃病证 第一节 胃脘痛 第二节 痞满 第三节 便秘 第四节 泄泻 第六章 肝胆病证 第一节 胁痛 第二节 眩晕 第三节 头痛 第四节 中风 第七章 肾系病证 第一节 淋证 第二节 癃闭 第三节 水肿 第八章 气血津液病证 第一节 郁证 第二节 消渴 第三节 汗证 第四节 虚劳 第九章 妇科病证 第一节 带下病 第二节 乳癖 第三节 脏躁 第四节 不孕症 第十章 疑难杂症 第一节 发热 第二节 痰核 第三节 痹证 第四节 颤证 第五节 狐惑病 第六节 皮痹病 第七节 燥证 第八节 面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