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传说(幻影婆娑)/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有着自己的特色——作者视野宏阔,带着多年的专业积淀,秉持严谨的态度,体现趣味性、知识性、普及性,以点带面,用好看的传说与遗存交织。游踪所至,美景在目。随手翻开一个传说,都将激起你对北京中轴线的向往。 目录 前言 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从“八臂哪吒城”说开去 第一辑 传说,让城市寻到根脉 “八臂哪吒城”的建成 助修天坛圜丘坛 “回音壁”的命名 世界奇柏——天坛九龙柏 天坛神药——益母草 “七星石”为什么有八块石头? 天坛祈年殿克难关 天桥的?“四面钟”大铁锚 圣驾躬耕先农坛?宛平知县多贡献 大火烧了鲜鱼口 鲜鱼口?“黑猴商店” “会仙居”炒肝店 乾隆题匾?“都一处” 全聚德烤鸭店 “六必居”的金字招牌 第二辑 传说,让都城增添色彩 正阳门的传说 正阳门上刘墉巧对乾隆 天下第一的关帝庙 天安门的石狮子 “牛郎桥”与“织女桥” 故宫房间知多少 故宫角楼和鲁班爷 刘罗锅反穿朝服告御状 故宫藏宝屋的三张画 道光皇帝吃“片儿汤” 故宫内的鸦鹊为什么多? “断虹桥”的石狮 太庙的鹿柏 王府井的“井” 一代高僧姚广孝 第三辑 传说,让北京万代璀璨 北海永安寺的石狮子为什么头朝庙门? 北海公园的铁影壁 北海九龙壁 后门桥“水淹北京城” 沈万三和什刹海 “暴脾气”火神爷 铸钟娘娘 黄瓦财神庙与雍正皇帝 拈花寺与牤牛桥 鸡狮石与积水潭 “門”字为啥没有钩? 过年贴的门神爷 民间传说之旅 序言 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从“八臂哪吒城”说开 去 刘伯温、姚广孝建造“八 臂哪吒城”的传说故事,脍 炙人口。北京的老少爷们都 知道。本书放在第一篇。 然而—— 永乐皇上朱棣,1360— 1424年。 刘基,字伯温,1311— 1375年。 姚广孝,法名道衍, 1335—1418年。 朱棣建北京,始于明永 乐四年(1406),这时候 刘伯温已逝去三十一年了。 姚广孝倒是赶上了朱棣 建北京的时光,但明永乐十 八年(1420)北京建成, 这时候姚广孝也逝去两年了 。再说,姚广孝奉朱元璋之 请,随侍燕王朱棣,是明洪 武十五年(1382),这时 候刘伯温已逝七年了。也就 是说,刘伯温之盛,在太祖 朱元璋,姚广孝之极,在成 祖朱棣,他们俩人各为其主 ,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交集。 查看明史,真正落实朱 棣建造北京城的是陈珪 (1335-1419),姚广孝的 同龄人。从明永乐四年 (1406)北京工程启动, 他就担任总指挥,“董治其 事”,一直干到明永乐十七 年(1419)他八十五岁上 逝世,把自己最后的生命献 给了北京城,获赠“靖国公” 。 说到这儿,问题来了: 那腾喧众口的刘伯温、姚广 孝之“八臂哪吒城”,还不是 “胡诌白咧”,“关公战秦琼” 吗?! 不是的。 传说故事,是一种民间 的文学,它更假诸口耳相传 。“讲述”“叙说”这一“口头 文学”的传递,是它的生命 ,是它凭借以传流不息的翅 膀。不是还有神话故事嘛, 《山海经》《淮南子》,以 至屈原赋、庄子经,神话的 “文本”色彩更强于传说,庶 民百姓、草民野夫,一代又 一代人“传”着“说”下来,其 间有添枝加叶,丰富着,也 有“丢胳膊落腿”,衰减着, 变幻着,演绎着,光怪陆离 着,这就是“传说”这一文体 的生存活力。“八臂哪吒城” 渲染着、“吹嘘”着刘伯温与 姚广孝的神力,这和我们熟 悉的诸葛亮、关云长、岳飞 、刘秉忠、纪晓岚……这数 不过来的“大神”们是同一状 态。岂有计较他们“胡诌白 咧”,“关公战秦琼”的余地 ? 下面我们且寻究一下“八 臂哪吒城”传说的“来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5月,北京市文学 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后来 的“市文联”)在周恩来总理 的照拂下召开,老舍任主席 ,梅兰芳、李伯钊、赵树理 任副主席。 1950年底,袁珂的《中 国古代神话》在北京商务印 书馆出版;至1955年,已 经印了六版。这一文化现象 ,在文人圈里引起广泛重视 ,这其中就有一位叫金受申 。金受申,满族人,清光绪 三十二年(1906)生,成 年后居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 门内五道营36号。他曾是舒 舍予任教北京一中的学生。 后来素以教书卖文为生, 1938年在沦陷了的北京, 一本《立言画刊》以每周一 期的频率出刊,金受申成为 其《北京通》栏目的主要执 笔者。刊物办到1945年歇 了,金受申从三十三岁至四 十岁依奉七年,写了几百篇 有关北京历史、文化与民俗 类的文章。但是,沦陷区的 出版物,其背后有日伪政权 的影子,进入新中国,已是 四十三岁的金受申当然显得 “老”了,“旧社会过来的知 识分子”,况且还有参与“伪 刊”这一历史污点,“鉙儿” 。老舍出面说了情,“金受 申这个人有用!都是耍笔杆 子的,大伙儿帮衬帮衬他” ,金受申得以在北京市文联 落了个职。先是编《说说唱 唱》,后是编《北京文艺》 ,不客气说,这都是金受申 “手到擒来”的活儿。金受申 积年养成的“毛病”,非动脑 筋自己写点什么不可,非深 入里巷、会三五野老聊点什 么不可。袁珂走的是“中国 神话”一路,以古代文典为 宗;金受申挖掘的是“北京 传说”的遗存(他做这件事 ,才没在“神话”或“传说”这 些概念上绞脑汁呢),以芸 芸众生的口耳相传为底。依 托大的环境亦有好转,金受 申轻车熟路——他转北京历 史文化这盘“磨”早已“识途” 了,况且又真下功夫——三 更灯火五更鸡,他习惯于一 荧灯下抠抠哧哧走笔的日子 。天不我负!1957年,金 受申《北京的传说》由北京 通俗文艺出版社出版; 1959年,其第二集由北京 出版社出版。1981年,北 京出版社出了第一集与第二 集的合编本,收录故事三十 九篇。2003年,北京出版 社资深编辑杨良志对篇目做 了选择,对文字做了凝练, 留下二十六题,名仍是《北 京的传说》(2004年还有 个“增补本”),特别是请装 帧设计张延宁排入二百一十 八张插图,杨良志还于书尾 写下了《金受申和他的著作 》的重要介绍。这一本,堪 称是纪念金受申在收集整理 北京的传说方面巨大贡献的 一座丰碑。 北京文史阅读界有句名 言:京华掌故数金张。这里 的“金”,即前文说的金受申 。“张”则是指张次溪,他清 宣统元年(1909)生人, 年纪不到二十岁即投身北京 文史掌故的搜集、辑录和整 理事务,一生著录较金氏犹 过之。在史海中翻检,以“ 北京通”为代表的金先生著 作近百万言;张先生1934 年“一鸣而惊文坛”的《燕京 访古录》,1936年踵武前 贤的《燕京岁时纪》……他 们都未曾专门关注北 导语 传说,赋予城市迷人色彩。北京的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交织着草根民间一商旅万象一巍巍帝宫一神佛僧侣一五行八作一天上地下……多少个传说!面对中轴线上的古建,除了感叹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智慧,不禁会联想起有关这些遗存的传说。本书将积下中轴线这一脉上最有代表性的传说,用简练通俗的语言展现给读者。 精彩页 “八臂哪吒城”的建成 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大明朝,把自己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封在了北京这块地面上,还给他封号为“燕王”。后来朱元璋根据“传长传嫡”的帝王家事,立了自己的长孙朱允炆继皇帝位,年号建文。建文帝的这个四叔燕王朱棣,此刻可就不甘心了,于是起兵反抗自己的侄子。他率领燕王军横扫了南京以北的区域,史称“靖难之役”,即民间流传的“燕王扫北”。 毕竟是造反起家,所以燕王称帝后雄心勃勃地要在“根据地”北京修建一座新都城。他嘱咐工部的大臣专门经办这个事。但是大臣慌忙地推却,赶紧跪地奏明皇上说:“北京这块地方,原本是苦海幽州,在那里孽龙肆虐横行,百姓不得一日安宁。要在北京建立个城市,小臣我可是不敢承担。您啊还是从长计议,派法力高强的能人强人去吧!”皇帝一想,这话有理啊,没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道行高深又能降龙伏虎的高人,兴建一座空荡荡的危城可不值当啊。于是皇上就问了诸位随他征南讨北的大将,“爱卿们,谁能给我修建北京城呢?”大家谁都不敢领命,最后这个重任落在了大军师刘伯温、二军师姚广孝的头上。 两位军师硬着头皮领了重任,马不停蹄地来到北京。为了取得第一手材料,两位军师早出晚归地去勘察地形。为了既省时间,又能全面地了解北京的地势,两人一个人住东边,一个人住西边;一个人从北往南走,一个人从南往北走。他们还想着暗自较量一下,共同约定十天以后背对背坐在一起,亮一亮真手艺,各自画出自己所设计的北京城。两人存着比试的心思,都想画出个厉害的城市图样来。 两位军师每天仔仔细细地走南串北,看着天象也寻着地脉,哪儿是宫阙哪儿是市集,什么地儿屯兵什么地儿建衙……他们随手如同画符一样,设计着北京营建图样的点点滴滴。勘察过后,每天两人都各自把规划图添上几笔。一连几个白天走得太累了,终于到了第八天的晚上,他们画着画着就恰好同一时间里,各自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两位还在琢磨着北京城市的大模样:这个呀那个呀,究竟该怎么摆才更有道理、更合适…… 就在这俩人睡梦中,他们各自都听见有个孩子腔调的声音说着:“照我的样子画!照我的样子画啊!”这是谁呀?长啥样儿呀?刘伯温和姚广孝梦着想着,眼前同时出现了活泼泼一个红孩子模样:头上梳着小抓髻,眼睛大大有神,半截腿露着,光着两只小脚丫,穿着红袄短裤子。身上的红袄很像一件带荷叶边的披肩,肩膀两边还有浮镶的软绸缎边儿,风一吹就像几条膀臂舞动似的……稍微想一想,觉得这红孩子真好像是传说中的哪吒啊。 一夜过去,是两人开始踏勘绘城的第九天啦。刘伯温吃完早饭,带了一个随从离开东城住地的院子溜达去了。他为什么今天要带随从呢?为的是叫随从也帮助他,看看梦里遇到的童子能不能在白天也有偶遇,是不是大仙哪吒。在西城住的姚广孝,也是这个心思,也带了一个随从出去找哪吒。两个军师,虽然一个住在东城,一个住在西城,可是心思都是一样,听见的话都是一样,碰见的孩子都是一样……巧了巧了,今天他们在街头终于碰见那梦到过的红袄短裤子童子啦。刘伯温、姚广孝大白天里碰见的小孩子,还穿的是红袄,还穿的是短裤子,随着蹦跳着跑起来,那上衣的软绸子边儿加上他自己白乎乎圆滚滚的胳膊,一共恰好是八条。刘伯温看了心里一动:这八臂哪吒大仙,显露了真身,就是来提醒指引我的嘛!一边想着,他就赶紧往前追,想揪住这个小孩子细细瞧瞧。没想到刘伯温追得快,那小孩子跑得更快,只又听见一句“照着我的样子画,不就成了嘛”。那小孩子就瞬间跑得没影没踪,再也瞧不见啦。刘伯温的随从,眼前只看见军师爷一个人,忽然在空旷无人的街巷中飞快地跑起来,还拉拉拽拽想要扑上去抓什么东西,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在后面直喊:“大军师!军师爷!您跑什么呀?”刘伯温听见了喊声,就停住了脚步问随从:“你看见一个穿红袄短裤子的小孩子了吗?”“没有啊!咱们走了这么半天,不就是我跟军师爷吗!其他一个人也没瞧见呢!”刘伯温心里明白:这一定是八臂哪吒显灵啦。那姚广孝呢?姚广孝也碰见了这么一个小孩子,也追那个小孩子飞跑来着,也听见了那么句话,他的随从也没看见有啥人路过,他也明白了这一定是俗称“三太子”的八臂哪吒来显灵啦。 P3-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