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社会设计概论/创新设计前沿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前沿丛书之一。本书是设计学理论著作,主要内容包括对以帕帕奈克为主的社会设计理论和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作者把中西方对于社会设计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实例结合起来,系统分析了社会设计的理论发展。书中提出了社会设计的发展方向、社会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社会设计在新情境下的探索等富有创新性的观点。 作者简介 林迅,博士,1960年生,上海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英国利兹大学设计学院客座教授、英国利兹大学国际纺织档案博物馆高级访问研究员、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1年获得英国大学校长委员会提供的(ORS)全额奖学金赴英国利兹大学设计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95年9月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先后获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学士(1986)、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1989)以及英国利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eeds)设计学院博士学位(1995),并在1999年获加拿大塞内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中心研究生毕业证书及三维数字动画制作Maya国际认证。从20世纪90年代起先后在英国、加拿大留学深造与工作。 学术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向:设计理论与历史研究、文化符号生成中的数学研究以及基于人机交互技术的新媒体艺术研究。学术研究基于艺术与科学应是完美融合一体的基本哲学观点。出版的主要学术专著有《对称与图形创意》《新媒体艺术》《数学之美》等。2003年底作为海归留学学成人员受聘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目录 第1章 社会设计概述 1.1 社会与设计 1.1.1 社会的概念 1.1.2 什么是设计 1.1.3 社会和设计的关系 1.2 什么是社会设计 1.3 社会设计理论的发展 1.3.1 社会设计理论基础 I.3.2 社会设计理论的发展 1.3.3 社会设计发展的现状 1.4 社会设计的内容 1.4.1 通用设计 1.4.2 女性设计 1.4.3 生态设计 1.4.4 设计伦理 第2章 社会设计的核心——以人为本 2.1 以人为本理念的形成 2.1.1 以人为本设计的提出 2.1.2 以人为本设计的含义 2.1.3 I.以人为本设计的价值 2.2 以人为本造物的发展历程 2.2.1 原始人审美观念的形成 2.2.2 二战前后以人为本的设计探索 2.2.3 斯堪的纳维亚的以人为本设计 2.3 以人为本设计的应用 2.3.1 关注人性的设计 2.3.2 关注社会生活环境的设计 2.3.3 关注特殊人群的设计 第3章 通用设计 3.1 通用设计的定义 3.2 通用设计的特征 3.3 通用设计的意义 3.4 通用设计的原则 3.5 通用设计的局限性 第4章 女性设计 4.1 对女性设计的研究 4.2 为女性的设计 4.3 由女性创造的设计 4.4 关于女性的设计 第5章 生态设计 5.1 人类生存系统的危机 5.2 现代社会中的设计问题 5.3 生态设计解决生态危机 5.3.1 生态设计与传统设计之间的联系 5.3.2 对生态设计的研究 5.3.3 生态设计的重要性 5.3.4 生态设计的内容 5.3.5 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 5.3.6 生态设计的策略 5.4 结论 第6章 当代户国的设计伦理发展 6.1 设计伦理的历史发展 6.2 设计伦理的特征 6.3 设计伦理的研究内容 6.4 设计伦理的研究现状 6.5 设计伦理与经济 6.6 中国传统设计伦理思想 6.6.1 我国传统设计伦理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 6.6.2 我国古代伦理道德的发展及其主要特征 6.6.3 中国传统设计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7章 社会设计模式的探索 7.1 社会设计模式的目标 7.1.1 社会性可持续发展被忽视 7.1.2 利用本土化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7.2 社会设计模式的特点 7.3 批量化生产对社会设计模式的意义 7.4 社会设计模式对产品创新设计的启示 7.5 对社会设计模式进行探索 7.6 要建立社会设计的评价体系 第8章 当今中国的社会设计 8.1 社会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 8.1.1 中国传统哲学对社会设计的影响 8.1.2 中国传统设计思想对社会设计的影响 8.2 中国现代社会发展与社会设计 8.2.1 消费观念引发的设计问题 8.2.2 城市化中的设计问题 第9章 新情境下的社会设计 9.1 新情境的概念 9.2 新情境的特征 9.2.1 科技情境:信息与技术的短暂性 9.2.2经济情境:情感与体验的新奇性 9.2.3 文化情境: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 9.2.4 社会情境:人与环境的适应性 9.3 新情境下的设计问题 9.3.1 约翰·莱斯利的“三类危险说” 9.3.2 新情境的“隐性”烦恼 9.3.3 技术推动下的设计失控 9.4 新情境下的社会设计原则 9.4.1 适应原则:符合信息化的设计 9.4.2 平衡原则:新奇性;中击的设计 9.4.3 可持续原则:短暂性设计的改正 9.4.4 服务原则:超越“物”的设计 9.5 结论 参考文献 导语 本书基于帕帕奈克的社会设计理论,结合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和当今社会的设计实际,对社会设计的理论进行梳理,旨在引起更多学者和设计师关注社会设计,共同对社会设计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本书的对象主要是关注社会问题并希望投身其中的设计师们,但还包括设计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学者。社会问题的解决涉及到各种领域,其他领域的学者与实践者在解决养老、环保、性别平等、伦理道德等社会问题时,社会设计的理论同样可以支持研究与实践的展开,希望本书的内容可以对不同领域的学者提供参考,促进社会问题的方法指导与实践。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