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萧太后河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萧太后河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北京地区一条承载着重要的政治功能及经济价值的河道,蕴含着丰富的运河文化、政治文化、民俗文化等复合文化体态,它见证了北京这座城市的变迁。2005年开始,为了让萧太后河恢复水清岸绿,达到景美蕴深的效果,朝阳区委区政府持续开展萧太后河进行综合治理,使这条富含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河道焕发新生机。在河道治理的同时,朝阳区开启了萧太后河历史文化、文脉深入挖掘工作,结合挖掘研究成果,制定并实施了萧太后河系综合治理和滨水绿色休闲廊道项目,改善河水水质和生态环境、提升两岸景观环境,建设1廊4区22景,恢复历史风貌,达到“水清、岸绿、景美、蕴深”,为首都居民新增一处别具特色的滨水历史文化风景区。本书在回溯、挖掘萧太后河历史的基础上,展现了水利与城市发展、社会文化的密切关系,在历史、民俗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目录 第一章 追寻萧太后河足迹 一 萧太后河概述 二 追根溯源萧太后河 (一)史料记载 (二)今人考证 (三)工程勘探 三 萧太后河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 第二章 探索萧太后河文化 一 契丹文化 (一)木叶山祭祀 (二)契丹人的传说 二 辽兴亡史 (一)契丹崛起 (二)辽南下中原 (三)辽全盛时期 (四)辽走向灭亡 三 经济政策与辽南京的经济发展 (一)手工业 (二)冶金业 四 文化制度及辽南京的文化状况 (一)佛教文化 (二)墓葬文化 (三)建筑文化 (四)习俗文化 五 萧太后和她的国 (一)辅佐景宗稳定朝局 (二)扶持圣宗摄政朝廷 (三)革弊出新造就盛世 (四)御驾亲征澶渊定盟 (五)千秋功过后人评说 第三章 开发萧太后河资源 一 萧太后河治理 (一)萧太后河之殇 (二)涅槃重生的萧太后河 (三)萧太后河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 萧太后河集约开发 (一)萧太后河沿岸文化遗存 (二)萧太后河沿岸重要的地名源流 (三)萧太后河的历史文化内涵 (四)萧太后河的保护思路与开发利用对策 第四章 古韵新风——“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 一 萧太后河 二 通惠河 三 坝河 四 温榆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辽南京城部分研究成果 附录2 萧太后河展览馆建设工作的情况报告 附录3 辽代帝王世系图谱 附录4 萧太后家族关系表 附录5 萧太后生平大事年表 序言 人类历史发展进入21世 纪之后,开始进入全新的信 息化时代,人们对整个世界 有了全新的认识,在经济建 设和文化发展的道路上,出 现了新的飞跃,特别是中国 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受到全世 界的瞩目。在这种情况下, 党中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 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 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 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提 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 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 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 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 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 学发表的重要演讲。而作为 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北京 ,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北京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 面成为全国的示范城市。 朝阳区作为北京重要的 城区之一,不仅要有金山银 山,有繁荣发展的经济,还 要有绿水青山,要做首都生 态文明发展的标兵。要落实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 策,就要把朝阳区建成“天 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为此,朝阳区委、区政 府开始着手建设规模宏大的 “净水”工程。朝阳区位于北 京核心城区的东面,大量河 流自西向东流经本区,由于 种种原因,这些河流皆或多 或少地受到污染,因此带来 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治理水污染就成为一项十分 艰巨的又义不容辞的重要任 务。 治理水污染不仅仅是一 项水利环境建设工程,也是 一项文化建设工程。在北京 城区,所有的河流(水脉) 都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都由此衍生出丰富的文化产 品。因此,河流的治理工作 就必须与文化建设结合在一 起。要治理好河流,就要了 解这些河流形成的历史、发 展的基本脉络,以及现状形 成的原因。只有全面把握了 这些文化因素,我们才能够 对相关河流进行有效的治理 。 水与城市的关系是十分 密切的。纵观整个世界历史 的发展进程即可看出,绝大 多数重要的古代城市皆是应 水而生,因水而兴。中国古 代先贤们早就关注到这一点 ,《管子·水地篇》言:“水 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 生之宗室也。”水是城市发 展的命脉,水系的发展变化 往往与一座城市的空间布局 以及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发展 息息相关。 作为历史上北京地区河 网脉络的一支,萧太后古河 道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和文化价值。萧太后河是辽 南京粮食供应体系的重要一 环:漕运物资从辽东沿海抵 达蓟运河口后,可以从蓟运 河西入泃河或北运河,再顺 萧太后河直抵辽南京,由此 奠定了辽南京的物资保障基 础。同时,作为以人工方式 改造天然河道,沟通北京城 与北运河漕运的开端,萧太 后河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为金代开通闸河、元代 开通通惠河提供了启发和基 础。辽代以后,伴随着金中 都、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 发展,北京地区的运河开发 也步入了更加辉煌的历史阶 段。因此,从历史文化价值 的挖掘角度来看,萧太后河 是古代北京地区一条承载着 重要的政治功能及经济价值 的河道,蕴含着丰富的运河 文化、政治文化、民俗文化 等复合文化形态。河道两岸 的文化遗存以及古村落地名 变迁,则是这条古河道与城 市互动关系的直接例证。现 存的古河道遗址记载了这座 城市变迁的诸多方面,展示 着这条河流所带来的不同地 域间的经济往来、军事城防 活动、城址变迁和功能转化 以及区域间的文化交流等各 个方面。 遗憾的是,伴随着城市 现代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城 市古水道因航运功能的消失 ,往往成为城市的排污沟和 天然垃圾场。萧太后河的命 运也是如此,其上游被城市 切断,上承龙潭湖和东护城 河的雨洪分流和城市污水, 成为一条城东南地区的排水 河道。而且如今西大望路和 弘燕路交叉口以上河段为盖 板所遮盖,这一段则成了一 条暗沟。因两岸污染持续不 断,河道环境和水质污染问 题十分严峻。诸多粗暴和无 规划的城市填埋工程,如简 单化地填河筑路、建房,再 次加重了对城市水系稳定性 的破坏程度。此外,河道两 岸所设立的部分文化设施和 元素,存在着诸多讹误,且 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与周围 环境不相协调等,最终使得 这条富含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的古河道失去了本来的魅力 和活力。总之,深入挖掘萧 太后河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 用,迫在眉睫。 因此,本书的目的是通 过深入挖掘有关萧太后河的 各种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对 萧太后河的历史遗迹进行考 证,梳理萧太后河在北京历 史上的变迁脉络,还原萧太 后河的历史面貌,为朝阳区 保护和利用萧太后河沿岸的 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廊 两带三区”的建设规划,奠 定学术基础,提供历史依据 ,也为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天蓝、地绿、水净” 的美好愿景作出应有的贡献 。 导语 本书的目的是通过深入挖掘有关萧太后河的各种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对萧太后河的历史遗迹进行考证,梳理萧太后河在北京历史上的变迁脉络,还原萧太后河的历史面貌,为朝阳区保护和利用萧太后河沿岸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廊两带三区”的建设规划,奠定学术基础,提供历史依据,也为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愿景作出应有的贡献。 精彩页 第一章追寻萧太后河足迹 关于萧太后河的史书记载十分有限,其具体开凿年代也难以考证;然而,作为北京地区唯一一条以历史人物命名的河流,萧太后河是重要的历史符号,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它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经济往来、军事城防、文化交流及北京城的城址变迁和功能转化等,见证了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 一萧太后河概述 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广阔的大地上,有很多河流,比较著名的自然河流有长江、黄河等,出名的由人工开凿的河流有京杭大运河等,这些河流,大多以地名命名,但您听说过在中国大地上用人物命名的河流吗?萧太后河就是这么一条特别的以人为名的河流。 在中国古代,河流沿岸一般是经济、文化、科技较发达、昌盛的区域,以黄河为例,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这里人口稠密且人们思想活跃,黄河以北不乏富饶之地,黄河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更是物产丰富。但是,由于受地势影响,我国河流大多都是由西向东的横向流向,这样虽然便于东西横向联系,却不利于南北纵向联系,对纵向经济文化交流造成很大影响。在水运作为重要运输方式的年代,为发展经济、巩固政权,甚至是为了保证军事行动所需的大量粮草的运输,开凿运河便是必然的了。萧太后河就是一条人工开凿的河流,它既是北京最早的人工运河,也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支涓涓细流。 在北京的历史上,萧太后河曾是永定河故道之一,经人工疏通整理后,成为上承蓟水,中连辽南京护城河,下接今北运河(时称潞水)的重要漕运通道,承担过今北京地区与外界的物质运输功能。相传其开凿于辽萧太后(萧绰)主政时期,故名“萧太后河”。萧太后河一度因污染严重成为“臭水沟”“牛奶河”,后经改造、治理,萧太后河“华丽变身”,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环绕。萧太后河河段今全长20.6千米,流经朝阳区南磨房乡、十八里店乡、垡头街道、豆各庄乡和黑庄户乡后进入通州区,在通州区汇入凉水河。 二追根溯源萧太后河 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正式称帝建国,后辽建五京之制,将今北京所在地幽州提升为陪都南京,又称燕京,中心在今广安门一带。城市规模扩大,粮食等消费增加,辽南京不得不从外地调运粮食入京。与辽对峙的北宋将河北平原的众多湖泊洼淀相互连通,东起天津附近海岸,西经今河北青县、信安、霸州、雄县、保定一线,在拒马河(白沟)、海河以南构筑了一条天然的军事防线,南方的粮食无法从原有的陆路和水路渠道进来,只能从辽东等地调集,走海路运输。具体地说,就是在今天津宁河区的蓟运河入海口靠岸,换载河船后再循今蓟运河、北运河等进入辽南京城。 关于漕船离海登陆后转入内河运输,最后到达辽南京城的具体路线,有两种说法可作参考:其一,漕船沿今蓟运河西入泃河,至今河北三河或北京平谷一带卸载,再陆运至辽南京于德源:《北京漕运和仓场》,同心出版社,2004年。;其二,利用人工开凿连通的运河直接驶入辽南京城。从三河或平谷陆运粮食进辽南京城相当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不如继续经河道运输便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辽利用天然河道开凿一条运河的动力和可能性都是相当具备的,萧太后河很可能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