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是我国最后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古典诗体。此前散曲选本多录元曲,而极少涉及明、清。本书则是一部全面展示元、明、清三代散曲风貌的选本,选录思想与艺术并重,题材、体裁、各种风格流派兼顾,还选录了少数与散曲极为相近的民间小典,充分显示了散曲绚烂多姿的面目。主编是一代曲学大师王季思(王起),除了详实的注释,每篇还有独到精妙的解读,无论对赏读者、初学者还是研究者,都不啻为良师益友,是可供读者长久赏读的佳作。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总体介绍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是普通读者阅读古典文学的入门书和基础书。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历史超过60年。这套丛书旨在把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作家作品呈献给普通读者,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品鉴古典文学可靠版本。这套丛书以中国历代文学经典名著、诗文名家作品为对象,约请相关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整理注释,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质量可靠且方便阅读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书和入门书。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是在“读本丛书”的基础上进行分化重组(四大名剧和小说部分另做新丛书)、遴选再版、增补扩充而成。该丛书分批编辑出版,第一辑于2017年12月出版,第二辑于2020年1月出版。第三辑于2021年1月出版。
这套丛书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这是一套古典文学普及读本,丛书以选本为主,撷取代表性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把古典文学最精华的部分呈现给读者。
二、时间从先秦至晚清,贯穿中国古代历史,文体涵盖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赋、乐府、词、散文、戏曲等主要文体。
三、整理者皆是学殖深厚的学者,如钱锺书、王伯祥、俞平伯、余冠英、游国恩、唐圭璋、萧涤非、夏承焘等,他们都是当代学术大家、名家,工作严谨细致,认真规范。这些图书也是他们的代表作。
四、众多图书经过几代读者的认可,具有良好的品质口碑。
五、丛书至今历时六十余年,图书经过多次再版修订和编辑加工,质量日臻完善。
六、本次出版,所有图书皆重排、重编、重校,版式、封面设计典雅大方。
第三辑书目
1.楚辞选(金开诚 高路明 选注)
2.唐宋词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选注)
3.元明清散曲选(王起主编 洪柏昭 谢伯阳 选注)
4.唐宋传奇选(张友鹤 选注)
5.高适岑参诗选(孙钦善 武青山;陈铁民 何双生 选注)
6.白居易诗选(顾学颉 周汝昌 选注)
7.陆游诗选(游国恩 李易 选注)
8.元好问诗选(郝树侯 选注)
9.李梦阳诗选(张兵 冉耀斌 选注)
10.何景明诗选(饶龙隼 选注)
11.谢榛诗选(李庆立 选注)
12.李攀龙诗选(李伯齐 李斌 选注)
13.钱谦益诗选(孙之梅 选注)
14.吴梅村诗选(叶君远 选注)
15.王士禛诗选(赵伯陶 选注)
16.袁枚诗选(王英志 选注)
17.黄景仁诗选(李圣华 选注)
王起(1906-1996),字季思。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浙江永嘉人。著名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主要戏曲研究著作有《西厢五剧注》《玉轮轩曲论》等,主编《全元戏曲》《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文学史》等。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进士,历任南阳、内乡县令与尚书省掾、左司都事员外郎等职。天兴(1232—1234)初,入翰林,知制诰。金亡后不仕,致力于金代史料的搜集,编纂了《壬辰杂编》和金诗总集《中州集》。所作诗文,有《遗山先生集》传世。另有词集《遗山乐府》,少数小令曲是从词集里摘录的。
元好问是金元之际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多反映蒙古侵金战争中的杀戮、抢掠和人民在残酷剥削下的痛苦,悲凉沉郁,富于现实主义精神。散曲仅存小令九首,显然是受当时民间曲调影响,偶然染指之作。由于他是写作这种新兴歌词最早的知名作家,故所作尚未完全跳出诗词的窠臼,比之稍后的杜仁杰、关汉卿等人的散曲,就显得不够通俗豪辣。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窥见词曲的递嬗之迹。
小令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1〕。海榴初绽,朵朵蹙红罗〔2〕。老燕携雏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3〕,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1〕“遍池亭水阁”二句:指池亭水阁之处特别凉爽。趁,追逐。何承天《纂文》:“关西以逐物为趁。”
〔2〕海榴:即石榴,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夏季开花,色深红,故这里以“蹙红罗”来形容它。蹙,缩或皱折的意思。
〔3〕酩酊:大醉的样子。元陶宗仪《辍耕录》载:“〔小圣乐〕乃小石调曲,元遗山先生好问所制,而名姬多歌之,俗以为‘骤雨打新荷’者是也。”后人把这曲入双调,并改调名为〔骤雨打新荷〕。现仍从《辍耕录》,以〔小圣乐〕为调名,以“骤雨打新荷”为题目。吴梅《南北词简谱》:“此实为诗馀,故从无入套数者。”并以“人生百年有几”以下为〔幺篇〕,甚是。句式:四五四、四五、六七、三五四,凡十句四韵。〔幺篇〕除换头处改六字句,馀并同。
这首曲下片表现出浓厚的及时行乐思想,是作者在故国沦亡后消极心绪的反映。但上片写初夏景象却颇见功力:在凉风轻拂的池亭水阁一带,绿树成荫,榴火飞红,燕语蝉嘶,雨打新荷;既热闹,又幽静,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同一境界。
杨果
杨果(1195—1269),字正卿,号西庵,祁州蒲阴(今河北安国)人。金正大甲申(1224)进士,历任偃师、蒲城、陕县令。金亡后五年仕元,官至参知政事。后出为怀孟路总管,以老致政,卒于家。他性聪敏,善谐谑,工文章,尤长于乐府。著有《西庵集》。散曲现存小令十一首,套数五套,小令风格尚近于词。
小令越调·小桃红〔1〕
采莲人和采莲歌〔2〕,柳外兰舟过〔3〕。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4〕,司马泪痕多〔5〕。
〔1〕小桃红:〔越调〕曲调,又名〔绛桃春〕、〔武陵春〕、〔采莲曲〕。句式:七五七、三七、四四五,凡八句六韵(第六、七句可不用韵)。
〔2〕采莲歌:南朝梁武帝作有乐府《采莲曲》,这里泛指妇女采莲时所唱的歌。
〔3〕兰舟:即木兰舟。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这里是对采莲舟的美称,不一定是用既坚且香的木兰做的船。
〔4〕南朝旧曲:本指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曲,这里也是指采莲人所唱的歌。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由此化出。
〔5〕司马泪痕多:唐·白居易《琵琶行》诗序说他于元和十年(815)被贬为江州司马,明年送客湓浦口,闻长安倡女弹琵琶,感而为作《琵琶行》。诗的最后二句说:“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司马,官名,州刺史的副职,古时协助刺史掌管一州事务,到了唐代,实际上已成为闲职。这首曲写抒情主人公独宿江楼,被采莲人的歌声唤起,歌声触动了他伤心故国的情怀,感而下泪。词意凄婉,当是金亡后不久作者仕元前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