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王■时代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刘卫华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对出土的中山国的典型文物的研究与解读,来探析中山国的风貌,并且将之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的出土文物作对比研究,尽量较为全面地呈现当时的历史图景。本书重视文物物化层次的信息与价值,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关注文物所反映的中山国历史和民众的生活史,通过对典型文物的研究与解读,发掘其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以文物证史,推动战国史研究,全面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对于寻找文化根脉、推动河北文化建设、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刘卫华,河北博物院二级研究员,河北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梅西大学访问学者,“美丽河北优秀文化能人”,中国博物馆社会教育专家资源库专家,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展览《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内容主创,央视“百家讲坛”《神秘中山国》主讲,大型专题片《中山国》特邀专家,先后在中外刊物上发表有关博物馆学、战国中山国研究的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博物馆文化构建与传播》,主编《博物馆里的动物世界》荣获河北省优秀科普读物奖,专著《文物审美概论》荣获河北省社科成果奖。
目录
第一章 称王梦圆
一、王者荣耀
二、王的至上
三、王室失势
四、竞相称王
五、秉钺扬威
六、五国相王
七、称王得失
第二章 东进途漫
一、雄鹰风采
二、白狄由来
三、西北岁月
四、一路东迁
第三章 立足太行
一、大山崇拜
二、依凭太行
三、与晋龃龉
四、皇祖文武
五、魏伐中山
第四章 宏图大展
一、大吉灵石
二、桓公复国
三、建都灵寿
四、修建长城
五、引水围鄗
第五章 走向辉煌
一、神兽风采
二、仿效华夏
三、发展农耕
四、商业繁盛
五、度量体制
六、中山货币
第六章 争雄制衡
一、案里乾坤
二、齐可倚欤
三、魏亦仇乎
四、楚曾伐否
五、燕可攻也
六、赵必相杀
第七章 浩浩雄风
一、虎虎威猛
二、粼粼豪车
三、赳赳田猎
四、凛凛兵器
第八章 宫廷奢华
一、独特小鼎
二、钟鸣鼎食
三、美酒飘香
四、娱乐游艺
五、行舟作乐
第九章 晅彩美玉
一、矫龙神采
二、美玉收藏
三、百变神龙
四、玉器神工
五、水晶精魂
第十章 大国工匠
一、管理体系
二、物勒工名
三、能工巧匠
四、谁的杰作
第十一章 王陵建设
一、千古一图
二、风水宝地
三、宏大陵园
四、独特墓葬
五、高大享堂
第十二章 中山国的女子
一、哀后之殇
二、后宫争宠
三、不让须眉
第十三章 警诫反思
一、“中山三器”
二、叵测老臣
三、“子之之乱”
四、越国吞吴
第十四章 双雄对决
一、两王并立
二、少年君主
三、服装变奏
四、相背殊途
五、赵灭中山
第十五章 昙梦逝水
一、无奈西归
二、文化夹缝
三、过度崇儒
四、民风粗野
五、内政腐败
六、外交失当
尾声
序言
历史并不是静止的,
时光的漫漫长河中,流动
着一代代先人奔腾不息的
生命热血与创造活力。
文物也不是冰冷的,
沧桑的件件物品上,凝结
着一个个独特生命的辛劳
智慧与情感温度。
中山国丰富而独特的
文物,总是让人选兴遄飞
、思接千载:是一些什么
样的人,在什么样的环境
和心境下,以何等高超的
技艺创造出了这些奇绝瑰
丽的文物?
虽然那些生动的细节
和流动的情思已无可追寻
,但穿越岁月而遗留下来
的文物却提供了清晰的线
索,帮助后人去铭记,去
追忆,去想象那逝去的人
和事。
因为有文物的见证,
历史并没有如烟飘散,哪
怕是一向以神秘著称的战
国中山国。而“CUO”,也
绝不只是“中山三器”上铭
刻的一个单薄的中山国君
王的名字。
当年,在繁华的灵寿
城,作为高高在上的王,
他也有作为一个生命个体
的喜怒哀乐。
作为雄心勃勃的少年
君主,当初登君位的CUO
巡视雄伟而坚固的灵寿城
时,他一定被先辈的功业
所鼓舞,也更加升腾起开
疆拓土、建功立业的雄心

作为一代雄主,遥对
年龄相仿、旗鼓相当的赵
武灵王,CUO是否被激励
?对于周边环伺的列强,
他是一往直前的无畏,还
是偶尔心底也会生出丝丝
莫名的胆怯?
王CUO时代,是中山
国最为强盛的时代。此时
的中山国,农业发展,商
业繁荣,军事强盛,开疆
拓土。最终,年轻的CUO
奋几世之余烈,如愿称王
,走向成功的顶峰。
王CUO时代,中山国
的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
高度,在游牧文明与中原
华夏文明的融合中走到了
黄金点。传统的游牧雄风
犹在,新吸收的华夏礼制
渐备;中山既保持了军事
上的强盛,也具有了治政
方面的经验,从而在群雄
间纵横捭阖,在太行山麓
称雄一时。
如果上天能够给CUO
更多一些生命时光,中山
国的称雄之路是否可以更
远更长?
当尚在英年的王譬即
将无奈地撒手人寰时,他
的心中有多少感叹人生太
短的怨尤,有多少壮志未
酬的不甘,有多少对未竞
之业的不舍,又有多少对
羽翼未丰的嗣君的无限牵
挂?
王CUO看到了国家的
繁荣,也深刻意识到国家
所面临的危机。在中山王
CUO铁足铜鼎和刻铭铜方
壶上,他对中山国奋斗历
程的荣光进行了大大炫耀
,也对中山国面临的危机
进行了谆谆告诫。
但是,曾经的荣耀与
殷切的嘱托,并没有挽住
中山国滑向衰落的命运。
王CUO去世以后,中山国
的国运江河日下。而在南
面的赵国,那位虎视眈眈
的赵武灵王,接连向中山
发起了进攻。最终,中山
国被赵国消灭。
王譬时代,是中山国
昙花一现的辉煌,在达到
短暂的灿烂顶点后迅速沉
入无边的黑暗。只有中山
国留下的那些珍贵文物,
向后人展示着它在短短的
巅峰期所创造的一时辉煌
。而中山国成败兴亡的历
程,也颇让人深思。
中山国崛起的历程是
漫长而艰辛的,经历文公
、武公、桓公、成公几代
人的殚精竭虑、奋斗不息
,才成就了王CUO的霸业
,可以说是先辈长久的积
蓄才催开了王CUO时代的
灿烂繁花。但是,王罾之
后,中山国却衰败得如此
迅疾。
中山国前期的发展得
益于其在空中走钢丝般的
出色平衡能力,这些平衡
能力包括文化吸收与保留
间的平衡、在多国间周旋
的外交平衡、在尊崇儒学
与尚武精神之间的平衡等
。尤为突出的是,中山国
曾经在游牧文明与华夏文
明的结合上达到了最佳状
态,既有来自草原的雄风
,又融合了中原大地的文
明。
但是,中山国却没有
能将这种平衡保持长久。
王CUO时代的一时繁盛,
也为后世埋下了诸多隐患
。为了达到称王的目的,
中山国的说客在周边大国
间摇唇鼓舌,从而在外交
上四处结怨。因自觉国力
强大又与诸大国并肩称王
,中山王骄傲与奢侈之风
日盛。而王CUO治政留下
的重要政治遗产——那位
三朝元老司马赒在王CUO
去世后把持朝政、翻云覆
雨。在学习华夏礼仪和文
化的同时,中山国却也雄
风渐失,导致国弱兵惰。
尤为重要的一点是,
当赵武灵王将效仿的目光
移向戎狄地区并实行胡服
骑射时,中山国却没有对
自身服饰与军事上的长处
表现出格外的珍惜与眷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与世
隔绝,必须时时与外界保
持活跃的能量与信息交换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
取长补短而发展。但是,
学习外来文化时要“不忘
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
来”,那融入民族血脉的
精神基因不能舍弃,植根
方能铸魂。曾经强大的中
山国在强盛之后迅速灭亡
,而又一度在历史上长期
销声匿迹,是否与它跌落
文化夹缝的命运息息相关

国家的一时强盛可能
容易做到,但是保持长治
久安和追求更大的霸业,
则需要更多的政治智慧。
当中山国内政外交方面诸
多的天平被一个个接连打
翻,那个在高高的钢丝上
小心翼翼地行走了多年的
高手,便无可逃脱地陷入
跌落的命运。
“天空不留翅膀的痕迹
,但我已飞过!”王CUO
不知道泰戈尔的这句诗。
但是,谁能说2000多年
后的那个印度诗人道出的
不是王CUO临终时无奈与
自豪
导语
王CUO时代,是中山国强盛的时代。此时的中山国,农业发展,商业繁荣,军事强盛,开疆拓土。最终,年轻的厝奋几世之余烈,如愿称王,走向成功的高峰。
王CUO时代,中山国的文化达到了从没有的高度,在游牧文明与中原华夏文明的融合中走到了黄金点。传统的游牧雄风犹在,新吸收的华夏礼制渐备;中山既保持了军事上的强盛,也具有了治政方面的经验,从而在群雄间纵横捭阖,在太行山麓称雄一时。
王CUO时代,是中山国昙花一现的辉煌,在达到短暂的灿烂顶点后迅速沉入无边的黑暗。只有中山国留下的那些珍贵文物,向后人展示着它在短短的高峰期所创造的一时辉煌。而中山国成败兴亡的历程,也颇让人深思。
精彩页
一、王者荣耀
称王,是古代英雄的梦想。那苍茫大地主沉浮的气魄,让无数人心生向往、孜孜以求,也让无数人以身试险、断头殒命。
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为争王而引起的风云激荡、喋血屠戮、权变阴谋史不绝书。但是,疾行在称王的道路上的身影始终不绝如缕。
称王,也是激励中山国历代国君奋斗的动力,这个在明灭闪现间时时浮动的诱惑,激发着中山国君的斗志,振奋起中山国民的豪情。
当称王的机遇来临,中山国年轻的国君CUO,不顾一切、不惜代价地抓住了属于自己的荣耀,福也好、祸也罢,毕竟曾经称王!
岁月沧桑,那枚王CUO墓棺椁上的银质铺首(图1)已经在时间的侵蚀下变得锈迹斑斑。尘土遮蔽了兽面威严的造型,岁月磨蚀了白银闪闪的光彩,使铺首变得斑驳黯淡。但是,在铺首背面插榫一侧工整镌刻的“王”字却依旧赫然显现。
这件银质的兽面衔环铺首只有9厘米高,兽面由涡旋纹和雷纹构成,勾曲舒卷的线条显露出王者的霸气。兽面涡卷的双角有力地向内勾卷,长眉立目富有炯炯神采,大嘴咧腮显示出包吞万物的气势。战国时期的兽面铺首中青铜质地的非常多见,银质铺首则是凤毛麟角。这件威仪赫赫的银铺首气势已是非凡,而其上面镌刻的“王”字则更是无声而又有力地提醒着2000多年后的人们,使用这个尊贵的银铺首的人是高高在上的“王”。
这件铺首的主人就是战国中山国最鼎盛时期在位的国君——CUO。
为了彰显称王的喜悦与荣耀,CUO在自己所使用的多件器物上都镌刻了“王”字。在CUO墓发现有一件错金银铜接扣,为木器上的装饰构件,分为连接长边框和连接短边框的两个部件。连接长边框的部件装饰有四条错金银蟠龙,龙两大两小,身躯细长,相互盘绕,龙首两两相对,龙身纠结处环绕一个错金“王”字。连接短边框的部件装饰有两条错金银蟠龙,遒劲昂扬富有气势,两只龙首相连形成一个兽面,兽面下部也有一个错金“王”字。
称王称霸,是中山几代国君的梦想,也是王CUO的人生梦想。
公元前323年,年轻的国君CUO终于实现了称王的梦想。身披这梦想之翼,王CUO终于飞抵成功的顶峰,那金光银彩映衬下的“王”字也见证了中山国发展历史上的鼎盛辉煌。
二、王的至上
一个“王”字,在汉语中极具权威感和崇高感,国人对“王”的敬畏也由来已久。吴其昌先生认为:“王字之本义,斧也。”商代甲骨文中“王”字的使用频率很高,其基本形状就是斧形,两边带有一对、二对或三对刻痕,显示出王字是斧之象形与信物刻痕的“合体”。
“王”的前身是军事首长。林法先生在《说王》一文中指出,斧钺在古代本是一种兵器,也是主要用于治军的刑具,曾长期作为军事统帅权力的象征物。斧是人类劈山开路的工具,钺由斧演化而来。斧钺在古代是征战杀戮的重要兵器,谁掌握此兵器,谁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谁就是“王”。后来,经汉代董仲舒的演绎,“王”字的笔画被附会为:三横分别代表天、地、人,一竖象征沟通天、地、人,寓意天上、地下、人间都要由“王”来管。
“有天下曰王。”西周时期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其他诸侯国国君的称号只能由周天子册封。周朝的爵位序列是公、侯、伯、子、男“五爵”,获得何种爵位则取决于与周王室关系的亲密程度。周武王分封天下后,各路诸侯均去封地发展势力,但终归是周天子的臣下。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是唯一的王。
为了维护周王室的权威,其他诸侯擅自称王的行为都被视为僭越。周穆王时期,徐国第32代国君徐诞曾称王,史称徐偃王。据《博物志》记载,相传徐国国君的一名宫人十月怀胎,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5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