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季羡林作品精选集,选文包含季羡林漫谈人生、中国传统文化和读书的哲理思辨散文,也包含讲述自然、故乡、生活的人生智慧散文。
全书共分五辑,分别是“漫谈人生”“文化与读书”“人间万物”“故乡与他乡”“自在生活”。从季先生真挚淳朴、蕴含哲理的文字中,可以体会到一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高远的人生境界。
本书邀请武汉市教研员、湖北特级教师梅晴为全书撰写导读、点评,帮助学生读者全面理解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季羡林作品(学生版)/名家作品名师赏析系列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季羡林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为季羡林作品精选集,选文包含季羡林漫谈人生、中国传统文化和读书的哲理思辨散文,也包含讲述自然、故乡、生活的人生智慧散文。 全书共分五辑,分别是“漫谈人生”“文化与读书”“人间万物”“故乡与他乡”“自在生活”。从季先生真挚淳朴、蕴含哲理的文字中,可以体会到一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高远的人生境界。 本书邀请武汉市教研员、湖北特级教师梅晴为全书撰写导读、点评,帮助学生读者全面理解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6-2009.7.11),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终身教授等。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曾三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桂冠。 目录 第一辑 漫谈人生 人生 再谈人生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做人与处世 容忍 成功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第二辑 文化与读书 略说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21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 朱光潜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我的朋友臧克家 第三辑 人间万物 枸杞树 马缨花 槐花 从南极带来的植物 清塘荷韵 喜鹊窝 一条老狗 咪咪 火车上观日出 晨趣 第四辑 故乡与他乡 月是故乡明 官庄记行 春满燕园 清华颂 火焰山下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 西双版纳礼赞 第五辑 自在生活 我的家 寻梦 回忆 园花寂寞红 老少之间 当时只道是寻常 序言 唯有自渡,方为真渡 梅晴 文字,能铺就一条路 ,让读者走进作者的内心 。 阅读,能找到这条路 ,让读者参悟生活的智慧 。 本书为中学生们精选 了季羡林先生的部分作品 ,细分为“漫谈人生”“文 化与读书”“人间万物”“故 乡与他乡”“自在生活”五 辑。 同学们请静下心来走 在文字铺就的阅读之路上 ,慢慢进入这些作品,跟 随季先生去看一看人世间 值得珍惜的人、事、物, 去品一品人生中值得回味 的情、意、理;请打开身 体的各种感官,透过这些 文字感受作者丰富的内心 世界,读懂作者对这个世 界的那份爱恋和关怀,看 见他的人生境界。 在这样的阅读之旅中 ,同学们能睁开心灵的眼 睛,学习如何观察世界, 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筛选 值得关注的对象,锻炼自 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编者 更盼望同学们能开发大脑 的潜能,学习如何思考问 题,从平凡质朴的生活现 象中获得不平凡的生活启 示、生命领悟,获得精神 世界的成长! 阅读,能带给人的东 西很多,阅读的前方有一 个无比宽广的世界。然而 ,每个人的阅读质量是不 一样的。阅读质量和阅读 者的心境、习惯、方法、 思维方式、文化底蕴、生 活阅历等多方面因素相关 。对于中学生而言,最重 要的莫过于阅读心境的修 炼、阅读习惯的养成、阅 读思维的建立。读懂这本 书,或许可以帮助同学们 提升这些阅读素养。 能否读懂,取决于是 否会读。如何读懂这本书 、用好这本书,充分吸收 其中的营养呢? 先说说每一篇。 如何读懂这本书中的 每一篇?同学们首先要明 确阅读的任务,在阅读中 思考:作者说了哪些话? 作者为什么说这些话?换 言之,就是弄清楚作品的 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同学们不妨安排这样一个 流程:读大意、读脉络、 读主旨、读意图。通过这 四步完成对作品的解读。 读大意,是为了了解 作品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此时获得的信息是碎片化 的,虽只是初步印象,但 读者能领会作者在关注什 么问题、要表达什么想法 ,为进一步阅读做好准备 。 读脉络,是为了掌握 作品的各部分内容之间的 逻辑联系。这一步是解读 文本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通过细读文本,同学们 需要逐步弄清楚句与句、 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 、篇与标题之间的关系, 从而获得对文本的进一步 认知,如段落大意的提炼 、段落组合的理由、文章 成篇的思路。读到这里, 读者的阅读感受仿佛庖丁 解牛,能将全文内容和结 构熟练于心。读脉络,方 能读出作品的全貌。 读主旨,是为了掌握 作者的表达核心。寻找主 旨的过程,就是不断在主 要信息和次要信息间甄别 筛选的过程,直至找到作 者要说的主要意思。一篇 文章,最后能概括成一句 话,阅读内容的任务就完 成了。 读意图,是为了了解 作品存在的意义,如作品 的社会价值、时代价值、 文化价值等。作者对人世 间万事万物的看法、对小 小生命给予的启迪、对至 亲好友的追念中蕴蓄的深 情、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 探寻、对生命与生命如何 自处和相处的领悟……作 者对世界的深情注视、对 生命的热忱关爱,全都承 载于文字中。借用这一篇 又一篇文本,作者传达的 是他对生活的理解、他对 世界的看法、他的人生态 度……这些都能带给同学 们足够的精神营养。 季先生的文章,从文 字到思想,值得用这样的 解读过程去精读。他讲道 理,平易近人,深入浅出 ,逻辑清晰,层层推进; 他讲故事,文字简约,风 轻云淡,蕴藏情理,回味 无穷。读这些文字,如同 听一位长者娓娓道来,如 沐春风;又如同看一位智 者信手点拨,豁然开朗。 静下心来,一步步探入文 本深处,才能读懂这位长 者;思考咀嚼,一层层进 入作者内心,才能读懂这 位智者。 再说说每一组。 本书将四十余篇文章 细分为五辑,形成了五个 类别,也自然构成了五个 议题。读完每一篇之后, 回看每一组文章,同学们 会有怎样的认知?此时, 特别需要重新观察这一组 文章,做更加深入的思考 。如何观察和思考?同学 们可以尝试从以下角度入 手。 观异同。同学们可以 将每一个专辑的小标题看 作是这一组文章涉及的生 活内容,基于相同的生活 内容来观察这一组文章的 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如 第一辑“漫谈人生”,几篇 文章的内容都与对人生的 思考有关,但写作内容有 何不同?所表达的观点有 何不同?写作角度有何不 同?这些谈人生的文章里 ,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思考 中共同点是什么?有着怎 样一致的人生观?……这 样的思考既是对文本内容 和形式的认知,也是对作 者关于一个问题的基本观 点的整合认知。 思关联。同学们可以 将每一个专辑的小标题看 作是一个生活领域,基于 相同的领域来看作者如何 观察世界并获得领悟。如 第三辑“人间万物”,作者 笔下那些平凡的植物蕴蓄 着如此美好的精神气质, 那些与人类生活在一起的 小动物绽放着生命的美好 ……这些都是作者对生命 本质的领悟,可是这样的 关联是如何产生的?探究 导语 读季羡林先生的文字,如同听一位长者娓娓道来,如沐春风;又如同看一位智者信手点拨,豁然开朗。 本书将四十余篇文章细分为五辑,形成了五个类别,也自然构成了五个议题。 一步步探入文本深处,读懂这位长者;一层层进入作者内心,读懂这位智者。 书评(媒体评论) 先生学问之衣钵,自 有专业人士接而传之。然 治学之志、文章之风、人 格之美则应为学术界、全 社会,尤其是青少年所学 、所重。而这一切又都体 现在先生的文章著作中。 ——著名作家梁衡 智者乐,仁者寿,长 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 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 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 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 ,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 衣,言有物,行有格,贫 贱不移,宠辱不惊。 ——2006年《感动中 国》颁奖词 精彩页 人生 在一个“人生漫谈”的专栏中,首先谈一谈人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未可厚非的。 而且我认为,对于我来说,这个题目也并不难写。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在人生中已经滚了八十多个春秋了。一天天面对人生,时时刻刻面对人生,让我这样一个世故老人来谈人生,还有什么困难呢?岂不是易如反掌吗? 但是,稍微进一步一琢磨,立即出了疑问:什么叫人生呢?我并不清楚。 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芸芸众生中也没有哪一个人真清楚的。古今中外的哲学家谈人生者众矣。什么人生意义,又是什么人生的价值,花样繁多,扑朔迷离,令人眼花缭乱;然而他们说了些什么呢?恐怕连他们自己也是越谈越糊涂。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哲学家的哲学,至矣高矣。但是,恕我大不敬,他们的哲学同吾辈凡人不搭界,让这些哲学,连同它们的“家”,坐在神圣的殿堂里去独现辉煌吧!像我这样一个凡人,吃饱了饭没事儿的时候,有时也会想到人生问题。我觉得,我们“人”的“生”,都绝对是被动的。没有哪一个人能先制订一个诞生计划,然后再下生,一步步让计划实现。只有一个人是例外,他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他住在天上,忽然想降生人寰,超度众生。先考虑要降生的国家,再考虑要降生的父母。考虑周详之后,才从容下降。但他是佛祖,不是吾辈凡人。 吾辈凡人的诞生,无一例外,都是被动的,一点主动也没有。我们糊里糊涂地降生,糊里糊涂地成长,有时也会糊里糊涂地夭折,当然也会糊里糊涂地寿登耄耋,像我这样。 生的对立面是死。对于死,我们也基本上是被动的。我们只有那么一点主动权,那就是自杀。但是,这点主动权却是不能随便使用的。除非万不得已,是决不能使用的。 我在上面讲了那么些被动,那么些糊里糊涂,是不是我个人真正欣赏这一套,赞扬这一套呢?否,否,我决不欣赏和赞扬。我只是说了一点实话而已。 正相反,我倒是觉得,我们在被动中,在糊里糊涂中,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我劝人们不妨在吃饱了燕窝鱼翅之后,或者在吃糠咽菜之后,或者在卡拉OK、高尔夫之后,问一问自己:你为什么活着?活着难道就是为了恣睢的享受吗?难道就是为了忍饥受寒吗?问了这些简单的问题之后,会使你头脑清醒一点,会减少一些糊涂。谓予不信,请尝试之。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九日 名师赏析 季羡林先生曾亲自授权、审定、出版过一部散文集,名为《季羡林谈人生》,汇集了他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新世纪初谈人生问题的美文,也是他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谈人生,往往会有很多空洞的套话、激情洋溢的口号,然而,季先生却能以最真诚的态度和读者说大“实话”,让人感受到一代大师内心可贵的诚挚——这是时代的稀缺品。面对“人生”这个大话题,作者不仅没有贸然倚老卖老、以导师自居,而且谦虚地表白自己也并不清楚“什么叫人生”,甚至连哲学家所谈也难以让世人清楚明白——他真的有点像《皇帝的新装》里的小男孩。他的清醒和诚挚,让世人能诚实面对人生,开始思考他提出的最有价值的思考题“人为什么活着”。小问题中蕴藏大智慧!作者所言人的“生”“死”之被动,并不是为了说明人生的糊涂,恰恰是为了说明生而为人的价值正是要主动积极地突破这份糊涂,才能弄清楚人生的意义。其前提是,人必须走出物欲的限制,拥有精神的独立!摆脱了日复一日的浑浑噩噩,才能有所作为。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