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语言课本中语篇类型的教学实践进行理论研究,既面向语言教师,也面向语言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研究者。从教学实践来说,对小学、中学、大学和职业教育均有指导价值;从理论来说,“语类”或“语篇类型”这个概念是由澳大利亚的悉尼学派在过去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一个理论,它体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相结合的传统。悉尼学派这个基本理论与新Vygotsky理论和Bernstein的“教育话语”(pedagogic discourse)理论有相通之处,但实验规模大、时间久,并提出有关阅读和写作的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该教学法已在整个澳大利亚和国际上其他多个地方使用。 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悉尼学派的语类、知识和教学法概念 1.2 悉尼学派项目研究的缘起 1.3 学校学习 1.4 语言学习任务 第二章 语言与社会权力 2.1 起始——“写作项目” 2.2 幼儿和小学阶段的写作类型 2.3 元语言知识——语类 2.4 语类教学——“语言与社会权力”项目 2.5 意义协商:师生互动 2.6 教和学 第三章 得体写作 3.1 嵌入式读写——“得体写作”项目 3.2 语类和语场 3.3 里解事物——分类与构成 3.4 理解过程——活动排序 3.5 表达观点:知识与价值 3.6 建构知识——语法隐喻 3.7 绘制学校语类图 第四章 读以致学 4.1 从“学以致写”到“读以致学” 4.2 从功能视角看阅读 4.3 引发读者兴趣:故事 4.4 报告读者信息——因素说明文语类 4.5 评价议题和文本:议论文和回应文 4.6 强化策略 4.7 低年级的读和写 4.8 教学理论和实践 第五章 元语言知识 5.1 适用于教学的元语言 5.2 语法:词汇与结构 5.3 语篇:超越小句的意义 第六章 教学法知识 6.1 课程语类——教与学的理论 6.2 语境重构——关于教师教育的说明 6.3 结语 参考文献 术语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