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针对企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需要,系统地介绍科技资源分享与绿色创新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科技资源分享的绿色创新发展模式,包括科技资源描述、集成、评价和交易方法。该模式通过科技资源的协调优化、高度开放、充分分享,有效节约了科技资源,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促进了绿色创新,即创新成果和创新过程是环境友好的、资源节约的、与人友好的。
本书可供制造业企业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科技资源分享与绿色创新/绿色制造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作者 | 顾新建//顾复//纪杨建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针对企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需要,系统地介绍科技资源分享与绿色创新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科技资源分享的绿色创新发展模式,包括科技资源描述、集成、评价和交易方法。该模式通过科技资源的协调优化、高度开放、充分分享,有效节约了科技资源,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促进了绿色创新,即创新成果和创新过程是环境友好的、资源节约的、与人友好的。 本书可供制造业企业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作者简介 顾新建,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博士;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工业数据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与智能集成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2年1月、1987年6月和1993年8月分别在浙江大学机械系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国内外正式期刊上发表论文500多篇。发表著作9部,参加编著5部。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项。负责制定国家标准1项。 目录 丛书序一 丛书序二 丛书序三 前言 第1章 绿色创新 1.1 绿色创新模式概述 1.1.1 绿色创新模式的概念和定义 1.1.2 绿色创新的推动力 1.1.3 绿色创新的体系结构 1.1.4 国内外绿色创新的相关规划和战略 1.2 基于科技资源分享的绿色创新模式 1.2.1 开放式创新模式 1.2.2 分布式创新模式 1.2.3 透明公平的绿色创新模式 1.3 绿色创新的大环境 1.3.1 共享经济——绿色创新的经济环境 1.3.2 服务型制造——绿色创新的社会环境 1.3.3 全员创新的透明公平环境 1.3.4 协同创新的透明公平环境 参考文献 第2章 科技资源分享 2.1 科技资源分享概述 2.1.1 科技资源的概念和内容 2.1.2 科技资源分享的需求 2.1.3 科技资源分享的意义 2.1.4 科技资源分享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2.1.5 科技资源分享方法和平台框架 2.1.6 科技资源分享的发展方向 2.2 绿色创新对科技资源分享的需求 2.2.1 科技资源分享与创新的关系 2.2.2 绿色创新对知识资源分享的需求 2.2.3 绿色创新对数据资源分享的需求 2.2.4 绿色创新对人才资源分享的需求 2.2.5 绿色创新对产品资源分享的需求 2.2.6 绿色创新对软件资源分享的需求 2.2.7 绿色创新对硬件资源分享的需求 2.3 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科技资源分享 2.3.1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科技资源分享和绿色创新 2.3.2 Web2.0与科技资源分享 2.3.3 云平台与科技资源分享 2.3.4 物联网与科技资源分享 2.3.5 移动互联网与科技资源分享 2.3.6 大数据与科技资源分享 2.3.7 新一代人工智能与科技资源分享 2.3.8 区块链与科技资源分享 2.4 科技资源分享的理论基础 2.4.1 科技资源空间优化理论 2.4.2 科技资源时间优化理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科技资源描述方法 3.1 科技资源描述概述 3.1.1 科技资源描述的定义和需求 3.1.2 科技资源描述方法的结构框架 3.1.3 科技资源描述模型的协同共建方法 3.2 科技资源分类模型及建立方法 3.2.1 科技资源分类模型的定义和需求 3.2.2 科技资源分类模型的建立方法 3.2.3 科技资源的分类 3.2.4 知识资源的分类 3.2.5 数据资源的分类 3.2.6 产品模块资源的分类 3.2.7 科技资源的标识解析体系 3.3 科技资源元数据模型及建立方法 3.3.1 科技资源元数据模型的定义和需求 3.3.2 科技资源元数据模型的建立方法 3.3.3 知识资源库中的元数据模型 3.4 科技资源本体模型及建立方法 3.4.1 科技资源本体模型的定义 3.4.2 科技资源本体模型的需求 3.4.3 科技资源本体模型的描述方法 3.4.4 科技资源本体建立方法 3.4.5 科技资源本体使用方法 3.4.6 科技资源本体维护方法 3.4.7 知识模块本体描述方法 3.5 科技资源知识元及建立方法 3.5.1 科技资源知识元的定义和需求 3.5.2 科技资源知识元的建立方法 3.6 科技资源图谱及建立方法 3.6.1 科技资源图谱的定义 3.6.2 科技资源图谱的需求 3.6.3 科技资源图谱的建立方法 3.7 绿色创新科技资源的获取和整理 参考文献 第4章 科技资源集成方法 4.1 科技资源集成概述 4.1.1 科技资源集成的定义和需求 4.1.2 科技资源集成的相关研究 4.1.3 科技资源集成方法体系的参考架构 4.2 科技资源信息集成 4.2.1 科技资源信息集成的定义和需求 4.2.2 科技资源信息集成技术 4.2.3 软件资源集成技术 4.2.4 硬件资源信息集成技术 4.2.5 科技资源信息集成模式 4.2.6 科技资源信息集成的案例 4.3 科技资源组织集成 4.3.1 科技资源组织集成的定义和需求 4.3.2 面向业务流程的横向组织集成模式 4.3.3 面向业务流程的纵向组织集成模式 4.4 科技资源模块集成 4.4.1 科技资源模块集成的定义和需求 4.4.2 科技资源模块集成模式 4.4.3 科技资源模块集成的案例 4.5 科技资源成套集成 4.5.1 科技资源成套集成的定义和需求 4.5.2 科技资源成套集成模式 4.5.3 科技资源成套集成的案例 4.6 科技资源融合集成 4.6.1 科技资源融合集成的定义和需求 4.6.2 科技资源融合集成模式 4.6.3 科技资源融合集成的案例 4.7 科技资源能力集成 4.7.1 科技资源能力集成的定义和需求 4.7.2 科技资源能力集成模式 4.7.3 科技资源能力集成的案例 4.8 科技资源集成与绿色创新 4.8.1 各种科技资源集成的商业模式和绿色性的比较 4.8.2 科技资源集成支持绿色创新的案例 参考文献 第5章 科技资源评价方法 5.1 科技资源评价概述 5.1.1 科技资 序言 制造是改善人类生活质 量的重要途径,制造也创造 了人类灿烂的物质文明。 也许在远古时代,人类 从工具的制作中体会到生存 的不易,生命和生活似乎注 定就是要和劳作联系在一起 的。工具的制作大概真正开 启了人类的文明。但即便在 农业时代,古代先贤也认识 到在某些情况下要慎用工具 ,如孟子言:“数罟不入洿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 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 也。” 可是,我们没能记住 古训,直到20世纪后期我国 乱砍滥伐的现象比较突出。 到工业时代,制造所产 生的丰富物质使人们感受到 的更多是愉悦,似乎自然界 的一切都可以为人的目的服 务。恩格斯告诫过:我们统 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 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 自然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 ,我们同我们的肉、血和头 脑一起都是属于自然界,存 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 界的整个统治,仅是我们胜 于其他一切生物,能够认识 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而已(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 中的作用》)。遗憾的是, 很长时期内我们并没有听从 恩格斯的告诫,却陶醉在“ 人定胜天”的臆想中。 信息时代乃至即将进入 的数字智能时代,人们惊叹 欣喜,日益增长的自动化、 数字化以及智能化将人从本 是其生命动力的劳作中逐步 解放出来。可是蓦然回首, 倏地发现环境退化、气候变 化又大大降低了我们不得不 依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 力。 不得不承认,人类显然 是对地球生态破坏力最大的 物种。好在人类毕竟是理性 的物种,诚如海德格尔所言 :我们就是除了其他可能的 存在方式以外还能够对存在 发问的存在者。人类存在的 本性是要考虑“去存在”,要 面向未来的存在。人类必须 对自己未来的存在方式、自 己依赖的存在环境发问! 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 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联合国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 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 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 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 危害的发展。1991年,由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国 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基金 会出版的《保护地球——可 持续生存战略》一书,将可 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不超出 支持它的生态系统承载能力 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质 量。很容易看出,可持续发 展的理念之要在于环境保护 、人的生存和发展。 世界各国正逐步形成应 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共识,绿 色低碳转型成为各国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面临的可持续发展 的压力尤甚。经过数十年来 的发展,2020年我国制造 业增加值突破26万亿元,约 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6%,已 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制造 大国。但我国制造业资源消 耗大、污染排放量高的局面 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 2020年我国碳排放总量惊 人,约占全球总碳排放量 30%,已经接近排名第2~5 位的美国、印度、俄罗斯、 日本4个国家的总和。 工业中最重要的部分是 制造,而制造施加于自然之 上的压力似乎在接近临界点 。那么,为了可持续发展, 难道舍弃先进的制造?非也 !想想庄子笔下的圃畦丈人 ,宁愿抱瓮舀水,也不愿意 使用桔槔那种杠杆装置来灌 溉。他曾教训子贡:“有机 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 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 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 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 所不载也。”(《庄子·外篇 ·天地》)单纯守纯朴而弃 先进技术,显然不是当代人 应守之道。怀旧在现代世界 中没有存在价值,只能被当 作追逐幻境。 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先 进的制造,从而维系人类的 可持续发展。这才是制造之 道!绿色制造之理念如是。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 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世界各 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型 经济体,都把发展绿色制造 作为赢得未来产业竞争的关 键领域,纷纷出台国家战略 和计划,强化实施手段。欧 盟的“未来十年能源绿色战 略”、美国的“先进制造伙伴 计划2.0”、日本的“绿色发 展战略总体规划”、韩国的“ 低碳绿色增长基本法”、印 度的“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 划”等,都将绿色制造列为 国家的发展战略,计划实施 绿色发展,打造绿色制造竞 争力。我国也高度重视绿色 制造,《中国制造2025》 中将绿色制造列为五大工程 之一。中国承诺在2030年 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 实现碳中和,国家战略将进 一步推动绿色制造科技创新 和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为了助力我国制造业绿 色低碳转型升级,推动我国 新一代绿色制造技术发展, 解决我国长久以来对绿色制 造科技创新成果及产业应用 总结、凝练和推广不足的问 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机 械工业出版社组织国内知名 院士和专家编写了“绿色制 造丛书”。我很荣幸为本丛 书作序,更乐意向广大读者 推荐这套丛书。编委会遴选 了国内从事绿色制造研究的 权威科研单位、学术带头人 及其团队参与编著工作。丛 书包含了作者们对绿色制造 前沿探索的思考与体会,以 及对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实践 与应用的经验总结,非常具 有前沿性、前瞻性和实用性 ,值得一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