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系统介绍和研究非裔美国小说艺术特色的专著,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对非裔美国小说技法的细致总结和文本阐释体系的宏观建构上。笔者以文本细读为基础,探究了23位有代表性的非裔美国作家及其36部重要作品的写作风格和叙事策略,把对艺术技巧的研究上升到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哲理层面,为非裔美国文学艺术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证的支持。本书有助于拓宽我国学界对非裔美国小说艺术问题的探究边界,提高读者对世界多元文化和族裔文化的认知能力,对美国其他少数族裔(如印第安裔、拉美裔、亚裔等)文学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本书可作为相关学者研究非裔美国文学的参考资料或美国文学爱好者的读物,也可作为文学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或辅助读物。 作者简介 庞好农,重庆市人,文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英语诗歌研究会常务理事和上海市外文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小说、非裔美国文学和翻译理论与实践。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二等奖1项,在CSSCI源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的专著主要有《文化移入碰撞下的三重意识》(2007)、《非裔美国文学源流》(2012)、《非裔美国文学史(1619—2010)》(2013)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伏笔与悬念 第一节 阿塔威与《鼾声如雷》的伏笔建构 第二节 莫里森的伏笔与悬念:《柏油娃娃》 第三节 雷德笔下的伏笔与悬念:《如此有趣的年代》 第四节 海姆斯的反讽型悬念:《疯狂的杀戮》 第五节 怀特黑德与《尼克尔少年》的悬念叙事 小结 第二章 反讽叙事 第一节 《国中之国》之反讽手法 第二节 从《善良的黑巨人》看赖特对命运反讽的妙用 第三节 内洛尔与《布鲁斯特街的女人们》的命运反讽 第四节 戏剧反讽之叙事策略:《流沙》 第五节 酷儿反讽叙事的三维建构:《乔凡尼的房间》 小结 第三章 心理叙事与意识流 第一节 盖恩斯与印象主义心理叙事:《父亲之家》 第二节 《恩惠》:意识流中的流变与流变中的意识流 第三节 《倘若比尔街能说话》:潜意识层之死水微澜 第四节 《纳罗斯街区》与意识流的诗化迁移 第五节 《穿蓝裙子的魔鬼》:人格演绎与心理叙事 小结 第四章 心象叙事 第一节 《异域》:象由心生与境生象外 第二节 《街》:记忆表象、心象与情境心理 第三节 《随意敲门》:心象叙事之跨时空建构 第四节 《拥有快乐的秘密》:沃克笔下的想象叙事 小结 第五章 张力叙事与叙事张力 第一节 迷的建构与解析:《真酷杀手》之推理叙事 第二节 命运反讽叙事与悬念效应:《枪声四起》 第三节 新哥特叙事:《大金梦》 第四节 《禁果》之叙事张力 第五节 从《贝利咖啡馆》看叙事张力的建构 小结 第六章 戏说叙事、戏仿叙事与仿真叙事 第一节 《飞往加拿大》:戏说语境的悖论与反思 第二节 《芒博琼博》:里德的戏仿叙事 第三节 《亲缘》:仿真叙事与时空跨越 小结 第七章 空间叙事 第一节 《为奴十二年》:南方种植园的规训空间 第二节 《局外人》:城市空间与生存张力 第三节 《长梦》:都市空间与人性演绎 第四节 《法农》:后现代叙述空间 小结 第八章 叙事结构 第一节 《不无笑声》:早期黑人小说叙事模式的创新 第二节 《刑前一课》:小说视点与叙事层面的建构 第三节 苏珊-洛丽?帕克斯的戏剧化小说叙事:《奔向母亲的墓地》 第四节 莫里森的魔幻现实主义叙事策略:《至爱》 第五节 从《家》看“呼唤与回应”模式的导入与演绎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序言 非裔美国文学是美国文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 学艺术成就最为瞩目的美国 少数族裔文学之一。自20世 纪80年代以来,非裔美国文 学成为美国文学研究的一大 热点。从20世纪90年代起 ,特别是21世纪的第二个十 年里,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 着手研究非裔美国文学中的 重要作家和作品,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非裔美国人贝拉 克·奥巴马(Barack Obama )于2009年1月20日就任美 国第56届总统,并于2013 年1月20日连任美国第57届 总统。黑人在美国历史上首 次担任总统这一事件不但具 有巨大的政治意义,而且对 非裔美国文学的研究也产生 了重大影响,引起国内外学 界对非裔美国文学的重新解 读和对黑人问题的重新审视 。近年来,国内学界出版了 多部研究非裔美国小说的专 著,在文学史、作家作品和 专题研究方面可谓硕果累累 ,如《非洲裔美国文学源流 》(庞好农,东北师范大学 出版社2012年版)、《非 裔美国文学史(1619-2010 )》(庞好农,中央编译出 版社2013年版)、《逾越 :非裔美国文学与文化批评 》(李有成,浙江大学出版 社2015年版)、《美国非 裔作家论》(谭慧娟、罗良 功,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6年版)、《布鲁斯化 的伦理书写:理查德·赖特 作品研究》(李怡,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非裔美国文学中的男性 气概研究》(隋红升,浙江 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非裔美国作家自传研究》 (焦小婷,科学出版社 2017年版)、《非裔美国 黑人女性文学传统研究》( 胡笑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17年版)、《莫里森 研究(修订版)》(王玉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7年版)、《当代非裔 美国作家查尔斯·约翰逊小 说研究》(陈后亮,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非裔美国文学批评论稿 》(王玉括,南京大学出版 社2019年版)、《非裔美 国文学研究》(骆洪,重庆 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和 《“赖特部落”之性恶书写》 (庞好农,科学出版社 2020年版)。然而,国内 还没有一部系统介绍和研究 非裔美国小说艺术特色的书 籍,本书的完成正好弥补了 这一缺憾。本书的出版将拓 展我国学界对非裔美国文学 写作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有 助于进一步加强我国外国文 学学科的基础建设,推动我 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 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 会建设添砖加瓦。 1619年,第一批非洲人 被卖到北美詹姆斯镇,这标 志着非裔美国文化史的开始 。由于绝大多数黑奴没有读 写能力,因此早期奴隶叙事 多是由黑奴口述,白人笔录 下来的。因此,早期奴隶叙 事很难涉及美国奴隶制的实 情,多是讲述一些白人文化 移入熏陶出所谓“成功奴隶” 的故事。从19世纪初至美国 内战期间,非裔美国人开始 了反对奴隶制的斗争,揭露 美国南方奴隶制的罪恶和美 国北方的种族偏见。非裔美 国文学在这一时期获得了一 定的发展,非裔美国作家开 始注意到奴隶制对非裔美国 人的迫害,关注自由非裔美 国人的命运,并且渲染宗教 意义上的来世观。以乔治· 摩西·霍顿(George Moses Horton)、詹姆斯·M.惠特 菲尔德(James M.Whitfield )和弗兰西斯·E.W.哈珀 (Frances E.W.Harper)为 代表的非裔美国诗人虽然是 奴隶身份,但仍以诗歌的形 式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 生活的热爱。戴维·沃克 (David Walker)、弗雷德 里克·道格拉斯 (FrederickDouglass)、哈 丽特·A.雅各布斯(Harriet A.Jacobs)等非裔美国人撰 写散文或自传,以自己的亲 身经历控诉美国南方奴隶制 的罪恶。19世纪中期,随着 美国南方和北方在种族问题 上的分歧激化,一些非裔美 国商人出于对种族歧视和种 族隔离的义愤和厌恶,开办 了为非裔美国人服务的戏院 ,鼓励美国非裔演员参与演 出,为非裔美国剧作家的出 现和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威廉·威尔斯·布朗 (William Wells Brown)创 作了两个较有影响的剧本, 因此被誉为非裔美国戏剧之 父。在这个时期,非裔美国 小说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威 廉·威尔斯·布朗、弗兰克·J. 韦伯(FrankJ.Webb)、哈 丽特·E.威尔森(Harriet E.Wilson)、马丁·R.德莱尼 (Martin R.Delany)等作家 的废奴小说在美国国内首次 赢得声誉,在揭露奴隶制导 致的暴行和增强非裔美国人 的种族自信心等方面发挥了 很好的作用。 南北战争后,美国南方 开始重建,非裔美国人获得 了美国公民地位,但尚未真 正享受到与白人平等的人权 或公民权;白人种族主义盛 行,制度化种族歧视开始形 成和发展。为了在困境中生 存下来,非裔美国思想家布 克·T.华盛顿(Booker T.Washington)②于19世纪 末提出了放弃政治斗争,提 升工作技能和发展谋生能力 的学说。该学说类似于中国 文化中的韬光养晦之策,具 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但 也存在局限性。非裔美国文 学在这一时期获得了较大发 展,部分非裔美国作家的文 学成就开始引起美国文坛的 关注。以保罗·劳伦斯·邓巴 (PaulLaurenceDunbar)、 阿尔伯里·A.惠特曼(Albe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