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4年)基础上修订而成。本次修订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补充、删减和重组,修订过程中更加注重教材内容的简明扼要,阅读材料以小字体编排,典型教学案例与理论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全书共14章,主要内容包括气体、溶液和胶体,化学热力学初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物质结构基础,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分析,吸光光度分析法,电势分析法,非金属及金属元素化学,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等。 本书可作为工、农、林、水产、医、师等高等学校材料类、环境类、生物类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化学、材料、环境、生物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参考。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1.1.1 化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作用 1.1.2 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1.2 误差及数据处理 1.2.1 误差的分类 1.2.2 误差和偏差的表示方法 1.2.3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2.4 置信度与置信区间 1.2.5 可疑值的取舍 1.2.6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2.7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与报告 第2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 2.1 气体 2.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1.2 道尔顿分压定律 2.2 溶液 2.2.1 分散系 2.2.2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2.3 溶液的组成量度 2.2.4 等物质的量规则及其应用 2.3 稀溶液的通性 2.3.1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2.3.2 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2.3.3 溶液的渗透压 2.4 胶体溶液 2.4.1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 2.4.2 溶胶的性质 2.4.3 胶团的结构 2.4.4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2.5 高分子溶液和乳浊液 2.5.1 高分子溶液 2.5.2 乳浊液 第3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 3.1 基本概念 3.1.1 化学反应进度 3.1.2 体系与环境 3.1.3 状态与状态函数 3.1.4 过程与途径 3.1.5 热与功 3.1.6 热力学能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3.2 热化学 3.2.1 化学反应热效应 3.2.2 热化学方程式 3.2.3 赫斯定律 3.2.4 反应焓变的计算 3.3 化学反应的方向 3.3.1 自发过程 3.3.2 混乱度和熵函数 3.3.3 热力学第二定律 3.3.4 吉布斯自由能及其应用 第4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4.1 化学反应速率 4.1.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4.1.2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4.1.3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4.2 化学平衡 4.2.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4.2.2 实验平衡常数与标准平衡常数 4.2.3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4.2.4 多重平衡规则 4.2.5 化学平衡移动 4.2.6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第5章 物质结构基础 5.1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5.1.1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5.1.2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和测不准原理 5.1.3 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5.1.4 波函数和电子云的空间图形 5.1.5 四个量子数及其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5.2 多电子原子结构 5.2.1 近似能级图 5.2.2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5.2.3 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系 5.3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5.3.1 原子半径 5.3.2 电离能 5.3.3 电子亲和能 5.3.4 电负性 5.4 离子键 5.4.1 离子键的形成 5.4.2 离子键的特点 5.4.3 离子的特征 5.4.4 晶格能 5.5 共价键 5.5.1 键参数 5.5.2 价键理论 5.5.3 杂化轨道理论 5.5.4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5.5.5 分子轨道理论 5.6 范德华力和氢键 5.6.1 分子的极性及量度 5.6.2 范德华力 5.6.3 氢键 5.7 离子极化 5.8 晶体结构简介 5.8.1 晶体的基本概念 5.8.2 离子晶体及其特性 5.8.3 原子晶体及其特性 5.8.4 分子晶体及其特性 5.8.5 金属晶体及其特性 5.8.6 混合型晶体 第6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6.1 电解质溶液 6.1.1 解离度 6.1.2 活度与离子强度 6.2 酸碱质子理论 6.2.1 酸碱的定义和共轭酸碱对 6.2.2 酸碱反应的实质 6.3 酸碱平衡 6.3.1 水的解离与溶液的pH 6.3.2 弱酸与弱碱的解离平衡 6.3.3 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 6.3.4 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 6.3.5 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条件 6.3.6 酸碱溶液pH的计算 6.4 缓冲溶液 6.4.1 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与缓冲pH 6.4.2 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6.4.3 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6.5 定量分析概述 6.5.1 定量分析的任务和方法 6.5.2 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6.5.3 滴定分析的方法和滴定方式 6.5.4 滴定分析的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6.5.5 滴定分析的计算 6.6 酸碱滴定法 6.6.1 酸碱指示剂 6.6.2 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6.6.3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6.6.4 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 第7章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7.1 沉淀溶解平衡 7.1.1 溶度积 7.1.2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7.1.3 溶度积规则 7.1.4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7.2 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7.2.1 沉淀的生成 7.2.2 沉淀的溶解 7.2.3 沉淀的转化 7.3 沉淀滴定法 7.3.1 概述 7.3.2 银量法终点的确定 7.3.3 银量法的应用 7.4 重量分析法简介 7.4.1 概述 7.4.2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