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梳理了中国文学发展历程的百年历史,将1912年作为中国新文学的起点,体现了新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分期理念;将新的文学史理论融入教材编写之中,以历史的、人性的、审美的文化价值立场架构起文学史描述的主线,贯穿起一部发现并体认“人的文学”历史。 民国文学史、共和国文学史是本书营构百年文学史的两大历史要素。民国时段的文学史主要集中在五大板块:“五四”前后(主要是20年代)文学、30年代(主要是“左翼”)文学、国统区文学、延安文学和台湾文学;1949年后共和国文学史则分为两大板块呈现,即1949-1979年的文学和1980-2018年的文学。本书各章概述部分介绍文化背景,串联文学史脉络,简洁评述思潮、现象、社团;主干部分则以作家作品评述为主,文字力求简明;还以汉语文学史的整体观连缀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史,呈现各地域汉语文学发展的历史。 本书为新形态教材,内附二维码链接研习思考题、参考论文等拓展内容,本书还配套智能备课系统(附教学资源包),免费供选用本教材的教师使用(见书后附表),并配有《中国新文学作品选》(上下册),用于作品精读教学。 目录 绪论 上编 综述 大陆文学 第一章 新文学三十年的晚清因素 概述 第一节 舆情小说 刘鹗:《老残游记》 曾朴:《孽海花》 第二节 市井小说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 李涵秋:《广陵潮》 第二章 新文学潮 概述 第一节 新诗的自由化开端 “新青年”同人:《新诗集》 郭沫若:《女神》 湖畔诗人:《湖畔》 冰心:《繁星》 冯至:《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 第二节 现实主义小说的两个向度 许地山:《缀网劳蛛》 郁达夫:《沉沦》、《过去》、《迟桂花) 郭沫若:《喀尔美萝姑娘》、《漂流三部曲》 张资平:《梅岭之春》 第三节 新诗的格律化追求 徐志摩:《翡冷翠的一夜》 闻一多:《红烛》、《死水》 朱湘:《采莲曲》 “新月派”:《新月诗选》 第四节 “五四”女作家的小说创作 冰心:《超人》 冯沅君:《卷施》 凌叔华:《绣枕》 庐隐、丁玲:《丽石的日记》、《莎菲女士的日记》 第五节 儿童文学 第三章 鲁迅及其影响下的文学概述 第一节 鲁迅小说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第二节 乡土小说 王鲁彦:《柚子》 台静农:《地之子》 彭家煌:《怂恿》 吴组缃:《箓竹山房》、《一千八百担》 第三节 鲁迅散文与“鲁迅风”杂文 …… 台港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