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亲历长征(上下)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延安市党史研究室组织编撰了这本书,阐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缅怀老一辈的丰功伟绩,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慰藉先辈,启迪后人,以达到学史育人、以史励志之目的,告诫世人铭记历史。 目录 长征 开始长征 长征前的一次和谈 出征之前 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节选)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红六军团的突围西征 先遣西征 西征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 孤军长征 赣南游击词 出发之前 带镣行 艰难的岁月 坚持在湘赣边区 在敌人的心脏 暂别了,江西根据地的弟兄 再见吧!瑞金 悲壮的出征 回忆长征 突破封锁线 长征 湘江血战 突破四道封锁线 浴血湘江 最后的一道封锁线 长征中的红五军团 长征中的雪里送炭 跨过五岭最高峰 老山界 老山界山下一场大火 长征中走在最后头的一个师 长征路上 离开中央根据地 渡乌江 乌江架桥 参加遵义会议 长征 长征 从遵义会议到会理会议 群龙得首自腾翔 关于遵义会议 长征:难忘的三百六十九天(节选) 踏上长征路 夺取天险娄山关 守娄山关 二打遵义 残酷的轰炸 茅台酒 巧渡金沙江 通过大凉山 红军,红军,彝民的亲人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泥山坐立 打过嘉陵江才知“大搬家 鏖战江油 会师 雪山散记 “红军鞋 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 同四方面军会合 懋功会师 在杂谷脑 曲折 番民生活鳞片 在千里雪山中 芦花运粮 同张国焘斗争 和四方面军会合及对张国焘的斗争 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斗争 过草地,与张国焘的斗争 红红的篝火 毛儿盖 在毛儿盖为过草地备干粮冬衣 毛主席指示我们过草地 右路军过草地 草地色色 九个炊事员 一次支委会 长征中的医院 包座之战 序言 翻开中国共产党这部厚重的历史长卷,追寻中国共产 党一步步走向胜利,走向辉煌的脚印!可以说,中国工农红 军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壮丽、最惊心动魄、最富 有传奇色彩的一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一 座丰碑。长征,是独一无二的,是无与伦比的,它是中国 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用理想和信念、意志和力量、鲜血 和生命谱写的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说到长征,那么,我们首先要知道中国工农红军为什 么长征?原因之一,敌人非常恐慌人民革命力量的壮大;原 因之二,敌人大规模地“围剿”及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利;原因之三,为了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 那么,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还有哪些呢? (一)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 向成熟 长征的胜利,是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 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的。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 开始走向成熟。 红军踏上长征后,迭次失利。为此,许 多干部就对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逐渐产生 怀疑和不满,一些军团指挥员多次在作战的电报、报告中 提出批评意见,有的同志甚至同李德发生激烈的争论。这 种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到湘江战役之后达到顶点。在中央 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会议改组 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在 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会议根据敌我双方态势,改变 黎平会议先以黔北为中心、再去川南创建根据地的决议, 决定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地区建立根据地。 会后,又根据敌情的变化,决定中央红军在川滇黔三省广 大地区创造新的根据地。接着,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此后,鉴于作战情况瞬 息万变,指挥需要集中,3月中旬,在贵州鸭溪、苟坝一带 ,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小组 ”代替旧的“三人团”。在战争环境下,这是中央最重要 的领导机构。 遵义会议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 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 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而.这些成果 ,又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 L~gx得的。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二)长征的胜利,挽救了陕北的党,挽救了陕北革命 1935年9月15日,红25军到达陕西省延川县永平镇(今 永坪),成为红军长征中先期到达陕北的第一支队伍。红25 军到达陕北后,朱理治、聂洪钧、程子华三人组成了中央 代表团。9B 17日,中共鄂豫院省委、红25军和中共西北工 委、西北军委在永坪镇红军干部学校教室召开联席会议。 会议改组了领导机构、由中央代表团全面负责陕北和陕甘 边根据地党、政、军和保卫局的领导工作,分别成立陕甘 晋省委、西北军委和西北保卫局,归由中央代表团直接统 一领导。朱理治为陕甘晋省委书记,郭洪涛为副书记兼组 织部长,聂洪钧为西北军委主席。同时决定将红25军、 ~T-26、红27军各编成一个师,组成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 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高岗任政治部主任。全军团共7000余人。 永坪联席会议后, “左”倾教条主义的执行者在陕 甘根据地实行错误肃反,先后逮捕了刘志丹、高岗、*-7仲 勋等领导干部。陕北,这个硕果仅存的苏区陷入危急关头 。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和党中央长征胜利到达陕 北吴起镇。陕甘边特委龚逢春向毛泽东汇报了陕甘边区和 陕北苏区的情况及红军的现状,还汇报了当时陕北肃反的 情况和刘志丹被捕的问题。毛泽东非常关心陕北的肃反问 题,当即派李维汉、贾拓夫携带电台,作为先遣队去寻找 陕北红军和刘志丹。 11月初,西北中央局指定组成在博古(秦邦宪)指导下 审查错误肃反的五人“党务委员会”,其成员为董必武(主 任)、王首道(红军保卫局长)、张云逸(代表军委)、李维汉 (中央组织部部长)、郭洪涛(陕甘晋省委副书记)。并于11 月底召开平反会。会上,宣读了《西北中央局审查肃反工 作的决定》。王首道代表五人委员会宣布:刘志丹等同志 是无罪的,党中央决定立即释放,并且分配工作。同时, 宣布了党中央对戴季英、聂洪钧的处分决定。 在苏区陷入十分危急的关头,党中央毛泽东挽救了陕 北的党,挽救陕北革命。 (三)长征的胜利,播撒了革命的火种,保存了党和红 军的骨干 1935年lOB中旬,中央红军途经甘肃、陕西两省分水 岭,毛泽东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从江西算起到现在,我 们已经走过了十个省。走下山去,就进入第十一个省—— 陕西省了,那里就是我们的根据地、我们的家了。这个根 据地、这个家,指的就是——西北革命根据地。 中央红军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后的第二年,即1936年 10月,三大主力红军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在西北胜利会师 ,这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时刻。长征,红军在经历 了无数千难万险和自我牺牲之后,虽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 根据地,损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锻炼了中国 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它犹如星 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正如毛泽东总结所说: “总而 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 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 可能设想的。” 回头展望中国共产党、展望红军走过的历程,红军长 征落脚西北革命根据地以来,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 走向辉煌。可以说,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最重 要的一点,那就是奠定了中国革命步步走向胜利的坚实基 础。 伟大的长征,磨练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而 英勇奋斗的坚强意志;伟大的长征,所铸就了中国共产党 人和中国工农红军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伟大的长征,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实基础 。因而,伟大的长征,是一部值得大写特写的长征,值得 弘扬与歌颂的长征。 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红军长征的报道和研究、纪念 长征的文章及回忆录,可以说,硕果累累,层出不穷,特 别是许多亲历长征者红军将士,比较系统地、完整地、真 实地撰写了关于长征的回忆及相关文章,为我们更加详细 真实地展示了伟大的长征。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本书精选了95 位亲历长征者撰写的文章,共149篇,同时配照片、示意图 及报照200多张,选编长征重要文献57份,分上下两册编辑 ,字数达100多万。上册侧重于收录关于长征的准备、留在 根据地的红军将士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红军告别根据地踏上长征、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及湘 江之战、攀登老山界、决策转兵贵州、渡过乌江、占领遵 义、召开遵义会议、成立军事三人小组、奇袭娄山关、二 打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进入大凉山、强渡大渡 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同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及与 张国焘斗争等;下册侧重于收录关于中央红军脱离险境、 先行北上落脚陕北、红25军在永平与西北红军会师、成立 十五军团、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纠正陕北错误肃反、红一 方面军的东征和西征、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三大主力红 军在西北胜利会师、山城堡战役与西安事变、西路军的长 征及红军大学等。其中,西路军的长征,为以往笔墨较少 的一页。这支部队,虽然兵败祁连山,但他们也是中国工 农红军长征的一部分,而且是走得最远、吃得苦最多的一 支部队。2002年中央党史研究室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一卷将西路军的长征写入“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中, 并对西路军的西征给予高度评价: “西路军所属各部队 ,是经过中国共产党长期教育并在艰苦斗争中锻炼成长起 来的英雄部队。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在同国民党军队进 行的殊死搏斗中,西路军的广大干部、战士视死如归,创 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在战略上支援了河东红军主力 的斗争。西路军干部、战士所表现出的坚持革命、不畏艰 险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是永远 值得人们尊敬和纪念的。”因此,编者也选录了西路军将 士撰写的文稿及部分回忆录,如徐向前元帅撰写的《血战 河西走廊》、耿飚将军撰写的《援西军始末》等。 总之,编者在选编时,注重从宏观上,以重要战役、 重要会议、重大事件为主线,同时侧重于以时间为序,展 示伟大的长征,展示亲历长征者的所见所闻。以他们的眼 睛,他们的真实记录,为读者展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 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这一壮丽画卷, 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千难万险而 完成的伟大的长征。为了更好地引导读者了解作者所经历 的长征,编者对著者的每一篇文章进行了精心梳理,并分 类撰写了编者按,同时注释了作者简介。 当我们阅完这部书的时候,亲历长征者书写的每一段 朴实无华的文字,每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每一场浴血鏖 战的战斗,每一次扭转乾坤的会议,都会使我们为此心灵 震撼。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 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 会增添很多正能量。长征是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永存的!弘 扬长征精神,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正是我们编辑此书 的目的。由于时间仓促,编者的水平有限,故书中错误及 疏漏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及同仁们批评指正。 二〇一八年十月 于延安 导语 编者在选编时,注重从宏观上,以重要战役、重要会议、重大事件为主线,同时侧重于以时间为序,展示伟大的长征,展示亲历长征者的所见所闻。以他们的眼睛,他们的真实记录,为读者展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这一壮丽画卷,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千难万险而完成的伟大的长征。 精彩页 长 征 毛泽东 到第五次——最后一次围剿,蒋动员了近百万的军队并采用了一个新的战略和战术。在第四次围剿时,蒋已经采用德国顾问的建议,开始利用封锁和堡垒制度了。到第五次围剿,他把全部信赖都放在这上面。用他的军队来实施严密的封锁和整个地包围苏区,他谨慎地推进。一面建造汽车路、堡垒和壕沟,避免主力和红军接触,并且仅仅在堡垒的后面作战,只是完全在飞机、大炮和机关枪的掩护之下,作短短的推进。 这时期,我们铸了两个大错。第一是在1933年“闽变”时,未曾与蔡廷锴的军队密切联合;第二是采取了单纯防御的错误战略,放弃以前用计诱敌的策略。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要想与占优势的军队作阵地战,在这方面,无论在技术上或精神上,红军都非所长。 因了这些错误的结果和国军的采取新策略,加以在数量上、技术上远胜于红军的军队,红军不得不于1934年进行改变它在江西的生存条件,因为它很快地恶化起来了。而当时民族政治的情势,也影响了我们移到西北去活动的决议。在日本侵略“满洲”和上海之后,苏维埃政府早在1932年2月就和日本正式宣战了。自然,这种宣战,在当时是不能发生效力的。跟着我们又发表宣言,号召中国各军结成联合战线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早在1933年,苏维埃政府就宣布它情愿根据三个条件和任何军队合作,这三个条件是:停止内战和对苏维埃及红军的攻击;保障群众结社、集会、言论的自由和民主的权利;武装人民对日抗战。 这个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围剿,开始~F1933年lOB。1934年1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大会在苏维埃首都——瑞金召开,对过去革命的所有成就加以检讨。会中我作了一个长报告,并且会中选出了今日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全体人员,如今日存在着的。不久长征的准备开始了,这是在1934年lOB着手的,恰在发动第五次围剿一年之后。 1935年1B,红军主力抵贵州遵义。接下去四个月,红军几乎一直在流动之中,并发生了最激烈的战争。经过许许多多困难,跨越几个最高最险的山道,经过凶恶土番所居的地方,经过无垠的草原,经过严寒和酷热,经过风雪和暴雨,背后面对着全部国军的一半的追击,经过所有这些天然的障碍,沿途并与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西康、四川、甘肃和陕西的地方军队作战,最后,在1935年10月,红军到达了陕西,并建立了在中国伟大的西北的根据地。 这次红军光荣的进军和胜利地到达陕西,第一是因为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二是因为苏维埃人民基本干部的伟大的技巧、’英勇、坚决和几乎是超人的忍耐力和革命的热忱。中国的共产党在以前、现在和将来,将永远忠诚于马列主义,并对每一个机会主义者作斗争。这种决心解释了它的不可克服性和它的最后胜利的必然性。它的不可克服性的另一理由,就是在革命干部中的人材的特别精干、英勇和忠诚。许多,许多优秀的同志,许多献身于革命的人,都在一个宗旨下工作,造成了红军和苏维埃运动,而他们和那些未来的同志,将要领导革命到最后胜利。 开始长征 朱德 ……三军团几个仗打得很坚决,每次都打了胜仗,但是不能解决问题,最后,我们就计划突围了。但是对于突围是没有丝毫经验的,准备长征就像搬家一样,什么都搬起来走,结果太累赘,很吃亏。补充来的新兵没来得及搞到团里、营里去。没有带过兵的人,就会搞些空头计划。他们不知道没有训练过的新兵,不跟着老兵怎么能走。结果,就让新兵去搬运东西、保护东西,……整个司令部、党、政、军干部都很重要,连印刷机、兵工厂机器,都搬出去,结果一个直属队就有l万多人,所以,需要的掩护部队也就多了。 1934年10月10日晚上,我们开始由瑞金开动,留下项英、陈毅,大约有一两万人在中央苏区。我们分两路渡过信丰江。这时广东军队同我们已经有了来往。我们也知道他们同蒋介石搞得不妥当,打也打了一下,就在10月21日突破了江西第一道封锁线,广东军打通,我们就插向大余,到了湖南的汝城。 ……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