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从历史印迹中走来的世界(中国篇)/一带一路历史社会文化学习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一带—路”根植于历史,但面向未来。
“一带一路”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
了解“一带一路”沿途地区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目的在于更好地创造有益于人类的新文明。
本套丛书前两部以通史叙事为框架,通过对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叙述,纵向展示中国历史和外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呈现“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国家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文明成果。后_部以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交流与传播为切入点,展现世界各国不同经济模式、社会制度、文化形态发展的脉络及其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目录
中国文明发展纪年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曙光
一、中华大地上的文明印记
二、中华早期国家的演进——夏商西周
第二章 大变革时代——春秋战国
一、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动
二、民族交融
第三章 大一统时代的开启—嗉汉
一、秦的统一
二、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第四章 民族交融与文化创新——三国至唐前期
一、政治动荡与民族交融
二、盛世新象与成就
第五章 从动荡走向繁荣——唐后期至两宋的政治、社会
一、从藩镇割据到北宋的建立
二、变革中的经济、文化与社会
第六章 辽、西夏、金、元的统治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辽、西夏、金的统治
二、元朝的建立与国家发展
第七章 中国版图的奠定与社会变动——明清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
二、中国社会的变化与危机
第八章 晚清的忧患与抗争
一、列强侵华和中国的反侵略斗争
二、社会各阶级的救亡图存
第九章 开启共和进程的革命
一、推翻旧王朝的辛亥革命
二、中华民国初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第十章 探索出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国民革命和工农武装割据
第十一章 抵御外侮的中华民族抗战
一、抗日战争的爆发
二、全民族奋起抗战
第十二章 解放战争之路
一、内战风云突起
二、风雨下钟山
第十三章 开国与创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和人民政权的巩固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十四章 在探索中艰难前进
一、建设成就和曲折发展
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第十五章 历史的转折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后记
序言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
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
(The Belt and Road)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共
商、共享、共建原则,旨在与世界其他参与国共同打造政
治互信、经济互惠、文化包容、民心相通的利益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为新时期世
界走向共赢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也必将对人类的进步产
生重大影响。
《“一带一路”历史·社会·文化学习丛书(中级读
本);是为满足读者需要而编写的作品,内容包括《从历
史印迹中走来的世界(中国篇)》《从历史印迹中走来的
世界(外国篇)》《历史长河中的人类社会》。前两部以
纵向叙事为主,分别展示中国与外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后
一部则以专题形式展开,会通中外古今,阐述社会各个阶
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与特点。
读本立足中国特色,突出重要问题,融研究成果于叙
事之中,用中国人独有的视角审视世界文明,展示人类文
明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
读本追求雅俗共赏、深入浅出的行文风格,在保证体
例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作者的学术特长,体现作
者的主体思想。读本活泼轻松,生动流畅,重点不漏,经
典不缺。我们衷心希望《“一带一路”历史·社会·文化
学习丛书(中级读本)》能为读者提供一种崭新的视角,
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贡献我们微薄的力量。
杨共乐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
2018年6月15日
导语
《从历史印迹中走来的世界(中国篇)》以通史叙事为框架,纵向展示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叙述。视角独特,以中国人的视角认识本国历史发展脉络及其交流互动的过程,传播中国人的历史观。
后记
《“一带一路”历史-社会·文化学习丛书(中级读本
)》,几经修改,终于付梓。来自不同单位、从事不同科
研和教学工作的几十位作者,为成此书,聚议一处。从拟
定纲目,到撰写初稿,再经讨论修订,最后定稿,历经一
年有余。
参加本书撰写的有如下同志(姓名按姓氏拼音首字母
顺序排列):
安然 曹志敏 陈昂 陈涛 程艳丽 丁雨
董立功 何思源 贾浩 贾珺 贾平平 江天岳
姜燕 李静 李凯 李荣萍 李永梅 刘东明
刘林海 陆明娟 马慧英 马卫东 倪滕达 庞冠群
乔楠 秦冬梅 曲柄睿 史少卿 孙玲玲 唐艳
唐明亮 王敏 王广坤 王志刚 温艳丽 翁俊田
武晓阳 邢秀清 徐杰 许鸿梅 杨红丽 尹北直
于晓蕊 臧家富 湛晓白 张楠 张瑞清 张秀芬
张逸红 张在虎 张昭军 郑艳 郑小悠 周思成
在成书过程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相关领导始
终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本书的责任编辑为本书做了大
量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是为满足读者的需要而编写的。能否满足读者的
需求。还需要经过实践检验。我们期待本书面世以后,读
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帮助我们后期的更正。
《“一带一路”历史·社会·文化学习丛书(中级读
本)》编写组
2018年12月1日
精彩页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曙光
导读 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旱在原始时代,中华大地上就生活着不同的人群,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存。考古资料与文献表明,“家天下”的夏代、推行内外服的商代、用宗法制与分封制维系统治秩序的西周,具有早期国家的特征。
一、中华大地上的文明印记
远古时代,中华大地上就生活着众多的原始人类。中国境内出土的文化遗存和相关古代文献记载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多样的。
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在以打制石器为特征的旧石器时代,中华大地上生活着众多的原始人群。
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两颗原始人牙齿化石,包括左、右中门齿各一枚,属于一个青年男性;与牙齿化石一同出土的,还有一些石器,经测定,时间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早期人类。
1963-1964年,在陕西蓝田县的陈家窝和公王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人类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三枚牙齿和一个比较完整的下颌骨化石,同时发现一些加工粗糙的石器,距今约115万-65万年。这一人群被命名为蓝田人。
北京房山周口店遗址是20世纪轰动世界的大发现。1927年以来,学者在这里先后发现人类的6个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以及属于40多人的肢体、牙齿等化石,还有10万件以上的石器。发现的人类化石表明这些人类身材短粗,吻部前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没有下颏,保留了猿的一些特征。遗址中有大量的灰烬,说明他们已会保存并使用天然火。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寿命很短。这些人类生活的时代距今约71万-23万年,被命名为北京人。
这一时期的原始人群,受环境因素的严重制约,人数和活动范围有限,与其他同类群体交往少,相对孤立。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走出原始人群阶段。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体质特征与现代人相差无几的人类化石,出土了磨光的骨角器及钻孔饰物,并且出现了埋葬。这些人类距今约3万年,被称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的遗存表明,当时的社会组织有了很大进步,已经处于氏族公社阶段。
新石器文化遗存与文明的曙光
距今大约l万年前,人类进入以磨制石器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不同地区的文化遗存表明,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面貌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仰韶文化是对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的文化类型的命名,距今约7000-5000年。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其中以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最为著名。仰韶文化的众多遗存表明,半地穴式房屋出现,先民开始定居生活,村落形成相当规模。仰韶文化以农业为主,以畜牧、渔猎和采集为补充,磨制石器和制造彩陶非常普遍,出现了体现一定血缘关系的埋葬制度。 考古工作者把最先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的红山后遗存命名为红山文化,距今约6000-5000年。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其经济形式以农业为主,畜牧、渔猎和采集并存;房屋为半地穴式;彩陶丰富。红山文化的玉器举世瞩目,玉猪龙、玉龟、玉鸟、兽形玉等,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信仰习俗。牛河梁红山文化的女神庙、祭坛等遗址说明,用于祭祀的大型礼制建筑在当时地位重要。
P5-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