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隐秘的人间(2022)/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俊玲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隐秘的人间》收录了作者近三年来所创作的二十五篇散文。共分为四辑:一、故园风脉,二、眼中世象,三、生命道场,四、栖身生活。本书依从个人经历与感受,书写出滇西小城施甸特有的乡俗民情,体现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人居形态。从一棵树到一片丛林,从一瓢一饮到人间万象,作者着力于时代变迁中的个人感受,从个体命运中去反映地域的总体风貌和全景气象。一座城、一群人、一种风俗以不同的方位烙印在作者的喜怒哀乐里。作者之所以用其中一篇书写鬼神的文章《隐秘的人间》作为文集的标题,是因为她觉得我们所处的红尘人间是看得见摸得到的人间,还有我们看不见的人间,比如我们的内心世界,比如“举头三尺有神明”。作者想以这个标题作为这么多年来对写作的一种敬拜。
作者简介
李俊玲,女,布朗族,70后,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10班学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协会员,保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施甸县作家协会主席。现就职于施甸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自2005年开始发表汉语文学作品,先后有诗歌、散文发表于《民族文学》、《北京青年报》、《边疆文学》、《滇池》《、百家》、《云南日报》、《今朝》、《凉山文艺》、《高黎贡》等媒体。
目录
序 黄玲
第一辑 故园风脉
小城人物
面相
有龙在侧
祭忆贴
人间炊米
第二辑 眼中世象
大地之子
人在深秋
地球上最纯净的一滴水
院落的世界
隐秘的人间
秋风恸
第三辑 生命道场
宝藏丛林
火语者
食事记
夏至
庙宇 庙语
第四辑 栖身生活
素时光
尘世的隔离
李劳动的幸福
你好,黑豆!
距离
父亲的习惯
在心内科的日子
见字如面
小恙小记
序言

黄玲
李俊玲的散文集《隐秘
的人间》入选中国作家协
会2022年度“中国少数民族
文学之星”丛书项目,值得
祝贺!这个项目旨在发现
、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中青
年作家,推出少数民族文
学精品力作,持续推动少
数民族文学事业繁荣发展
。这是一项卓有成效的工
程,对各民族文学工作者
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李俊玲是布朗族作家,
布朗族是人口较少的民族
,主要分布于云南保山、
临沧、西双版纳等地。布
朗族还是跨境民族,其在
境外主要分布于缅甸、泰
国、老挝。布朗族的文化
艺术丰富多彩,民间有丰
富的口头文学,流传着许
多优美动人的故事诗和抒
情叙事诗,题材广泛。布
朗族还是世界上最早驯化
、栽培和种植茶的民族,
有“古老茶农”之美称。但是
布朗族的作家文学起步较
晚,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
出现一些50后写作者,李
俊玲这批70后写作者属于
布朗族第二代书面文学作
家。她毕业于“211”大学,
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是
新一代布朗族知识分子中
的佼佼者。她因为热爱文
学而走上创作之路,多年
来,她写诗,也写散文,
以自己的创作实力很快成
长为布朗族作家群的中坚
力量。
我“认识”李俊玲,是从
她的获奖散文《怒江,原
来我属于你》开始的,那
一年,我应邀担任云南省
滇西文学奖的评委,在众
多作品中对这一篇留下深
刻印象:散文以潞江坝为
起点,沿着怒江之水一路
向北逆流而上,追溯着这
条搅动作者思绪的著名江
流的浪花,写出了作者的
灵魂和怒江之间密切而深
刻的缠绕,文风朴素而又
灵动。我后来才知道这位
70后的布朗族写作者,
2005年就开始发表汉语文
学作品,其诗歌、散文已
经走出云南,在全国多家
报纸杂志上发表过几十万
字的作品,出版有诗集《
流水飞花》,作品多次获
过各种文学奖项。而且她
是布朗族为数不多的几名
中国作协会员中的一名,
鲁迅文学院第37届高研班
学员,施甸县作家协会主
席。如此成绩,来自她对
文学的热爱,对故土的深
情。她的散文多以施甸这
个小县城的民族风情、风
土人文为写作背景。以小
见大,开掘出丰富的人文
地理内涵;切入时代,对
人生世态有深入透视,使
她的散文体现出独特的文
风。
几年前,我参加施甸举
办的一次采风活动,终于
在施甸见到李俊玲。站在
我面前的是一个皮肤白净
的女子,面相端庄,性格
温婉,当时第一印象就是
她身上有一种属于散文的
婉约气质。记得那一次简
短的交谈,谈的也是她的
散文写作,我建议她多写
她的民族和故乡,期望读
到更多她的新作。她说她
正在写,不久会出版一部
散文集。那几年我在研究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作家文
学,对布朗族作家也多有
关注。一个人口只有十二
万的民族作家要在文学上
出成绩,多出作品才是关
键。之后听到她先后出版
散文集《另一种抵达》和
《跳跃的河山》,很是高
兴。现在她又出版了《隐
秘的人间》,可以让喜欢
她散文的读者大饱眼福。
李俊玲的故乡施甸,其
实是一座有故事的边地小
城,它位于云南省西部边
陲、保山市南部、怒江东
岸,与缅甸相距二百六十
公里。八千多年前,“姚关
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元初
,契丹人南下至此定居。
著名的“永镇驿道”穿境而过
,滇缅公路从北部过境六
十五公里,历史上是“南方
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滇
西抗战,这里是重要的交
通枢纽,也是与日军对抗
的前沿阵地,无数抗战英
烈长眠于此。这块土地上
的二十四个民族水乳交融
,谱写着灿烂的历史文化

如此悠久的历史,如此
厚重的人文地理,理应有
优秀的文学作品来记录和
展示,这是本土作家身负
的重任。好在有李俊玲携
她的散文新作《隐秘的人
间》向我们走来,正好满
足了读者对这块土地的期
待心理。
《隐秘的人间》收录李
俊玲近三年来所创作的二
十五篇散文,书名便透露
了作家的文学审美追求,
她希望从个人经历与感受
出发,书写出滇西小城施
甸特有的乡俗民情,体现
出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文形
态。作家力图通过时代变
迁中的个体命运,去反映
地域的总体风貌和全景气
象。每个作家笔下都有自
己不能忘怀的故乡,这是
作家生命成长的摇篮,也
是散文写作的基点。同时
,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
也可以通过对故乡风土人
情的描写,实现对精神原
乡的追求和建构。让地理
意义上的故乡,升华为精
神之境的家园,这样的散
文才具有审美的价值和意
义。
翻开《隐秘的人间》这
部散文集,滇西小城丰富
的人间万象扑面而来。这
是一个地处边境、多民族
共居的小城,这就注定了
它的人文地理和民风民情
的与众不同。在李俊玲笔
下,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小
城。因为这里的一切都与
她的生命成长有关,“一种
风俗以不同的方位烙印在
我的喜怒哀乐里”,那些记
录着她生命过往的人和事
,带着回忆进入文字,犹
如干花在温水中一点点复
活,缓缓绽放出动人光彩
。在《小城人物》中,那
些穿过时间迷雾向读者走
来的,都是在作者心灵上
留下深刻印记的人和事,
李俊玲把自己和小城的
导语
翻开《隐秘的人间》这部散文集,滇西小城丰富的人间万象扑面而来。这是一个地处边境、多民族共居的小城,这就注定了它的人文地理和民风民情的与众不同。在李俊玲笔下,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小城。因为这里的一切都与她的生命成长有关,“一种风俗以不同的方位烙印在我的喜怒哀乐里”,那些记录着她生命过往的人和事,带着回忆进入文字,犹如干花在温水中一点点复活,缓缓绽放出动人光彩。李俊玲以一个成长中女孩的眼光,透视人世间来来去去的人影,写出了一座城的时代面貌,一群人的丰富多姿,笔触真诚,文风朴素,温情而不失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书评(媒体评论)
李俊玲的散文以细腻、
深刻而见长,体现了一位
女性作家对于人生世事的
温馨情怀。在她的散文中
,边地生活的诸多物象携
带着某种陌生气息进入读
者的视野,既生动、新鲜
,又充满阅读的吸引力。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适
当的距离可以创造更好的
阅读效果。散文中纷繁的
物象,还体现了作家与大
地的亲密关系。
——黄玲
精彩页
第一辑
故园风脉
小城人物

一个人在一座城待久了,便会成为这个地方的一株植物,知晓着这方土地的温度、湿度、酸碱度,以及风向、水位、日照时长,以自身特有的姿态融入在这些看似恒久却不断变幻的指数中,成为它细微而不易察觉的一部分。
说是一座城,勉强得很,城池城墙皆无,那些依附于一座城上该有的冷硬与守护毫无可寻,尊贵、抵御、拒之门外皆坍塌一片,“城”便丧失了历史应有的印证与筋脉。四通八达的包容,毫无戒备的进出,显得质朴而平民化。当然,这个像被弄丢在丛山之中的、面积不过十多平方公里的施甸坝子,本不应是版图之上被锁定的关隘与要道,仅仅是偏远地域人们休养生息的家园而已。远离富庶,自然远离纷争,天赐的便是坦然与随意,这座城的人也与他的附属物一般,与世无争,惯于接纳,善于付出,地域的闭塞使得人性相对简单纯善。
几百年前踏入这里都得需要有被遗弃的勇气,明代时的戍边者大多是不得志的军士与被贬的官员,流放在这些山高皇帝远、无价值可取的地域方能让当朝权贵安心。所以,我所住的地方只能称之为小县而已,这里曾经有一个傣语的称谓——“勐底坝”,意为温暖的地方,因傣族先祖白夷踏足这里的第一感受而得名。这里也因热气和水草丰茂而瘴气肆虐,“如要下坝,尸骨先放”说的就是曾有瘴气密布坝中,使得人们不敢轻易涉足,唯恐尸骨无存,下坝就意味着赴死,让人胆战。大自然总会用它的双手对入侵的人类制造追魂索命的魔障,我无法想象脚下这块生机盎然的土地,曾充斥着魔鬼般的凶险,是祖先们的梦魇之所,远古在我们眼中总是那么鬼魅,神秘,魔性十足。直到后来,植被的砍伐,自然的改变,人迹的踏入与开辟,才使得勐底坝有了人气。炊烟是号角,吹响了这块土地的所属权,最早的人类生存痕迹是八千年前,姚关智人头骨化石的发掘,把怒江边这块蛮荒之地的文明史推高了一个高度。这块土地,因早有人类活动而彰显出它的宜居性。的确,历经了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我依然觉得施甸坝子是如此地四季如春,舒适安逸,冬天没有凛冽之感,夏天也无酷热之苦,以至于来这里工作的北方朋友对季节有种不信任感,怀疑时间是凝固的,感知不到它们该有的更迭。我把自己半生的时光奢侈地抛在了这里,这对于生命个体而言,是多么巨大的消耗,而对于八千年来说,却是瞬息之事。我与这块土地上的那一茬又一茬的庄稼一样,抽穗,拔节,灌浆,随即成熟,低垂,
死去……

对它的描述,那些留存的遗迹,印刷的史志是冰冷和疏离的,资料在我心中仅仅是图片和数字而已,触及不到该有的质感和温度。我必须凭借着自身的感官,从一个孩童有记他得熟知礼俗,得弄清主人家的三亲六戚,得会察言观色,注重细节,调度有方,最关键的是得有一副好嗓子。这些特质,老朱丸都具备了,他叫客时,肥厚脸颊的肉随着声线上扬而抖动,有时,强大的气门喷涌出骤雨般的唾沫星子,而这些不雅都淹没不了他叫客的才华。他提着酒壶穿梭于席间,目的是不让一个座位有空缺,不让一桌的酒水斟不满。让客人吃好喝好的同时让主人家少浪费,是叫客人的本分,他恪守本分。
每到一桌前,他三言两语就会撩起一浪又一浪的笑声。他提着酒壶,对着有些拘谨的男人们开嗓:“酒水粮食酿,三年吃味香,今天你不尝,就是怕婆娘!”“吃肉不放盐,吃着也不甜,做客不沽酒,白来世上走!”叫客时,他的声调爬坡下坎一般顿挫:“来的远客——贵客——稀客——座上客,吃好喝好耍好啦——不要怕主人家饭少,谷子堆得有四大山高——不要怕主人家肉不够,肥猪比虼蚤还要多——”“见官罢(罢,不要的意思)在前,吃饭罢在后,脸皮厚厚,吃得够够。三步并两步,动作不快,洗碗水招待!”他脱口而出的戏谑,让喜宴的热闹沸腾了好几度。有老朱丸叫客的宴席,才让人欢乐。遇到丧事,他也能将悲痛化解掉那么一两分。“穿破才是衣,到老才是事,世上多少人,活得过百岁。”“三更鼓四更锣,人人迟早见阎罗,不要气不要哭,黄泉路上无老少。”在农村,这样的“出口成章”让大家都觉得他像个通晓俗世的知识分子,而事实上,他只小学毕业。
做客场上,他是众目追随的至尊宝,而平时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邋遢懒汉。他家的田地四季荒芜,院落杂草横生,他讨生活的方式仅仅是靠养狗卖猫而已,还有叫客时主人家给的几文钱和少量的物资,日子过得滴汤掉水。媳妇早年不堪忍受他的穷困潦倒而离婚了,耍了多年光棍的老朱丸喜欢四处游荡,走东家串西家瞎聊,身后如影随形的是一条脏兮兮的黄狗。小县里的新闻总是第一时间从他的口上揭开,经过他的那么一加工,再加上表情和声调的处理,哪怕不起眼的一件事情都让听者咋舌。他超强的编撰能力加上放肆的渲染,让人在惊诧之余加重了质疑,知晓底细的人都说,老朱丸一开口,牛统统都被吹上天了。瞎混和练嘴,成了他的生活日常,哪里有酒哪里醉,哪里有铺哪里睡,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浪荡而恣意,也被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3: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