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 库切
将《鲁滨孙飘流记》的作者笛福化作笔下人物,重述第一部现代小说
只有库切,才敢这样写小说。
只有库切,才能写出如此不同而迷人的小说。
《鲁滨孙飘流记》的主角,只能是鲁滨孙·克罗索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福(库切文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南非)J.M.库切 著 王敬慧 译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 库切 将《鲁滨孙飘流记》的作者笛福化作笔下人物,重述第一部现代小说
只有库切,才敢这样写小说。 只有库切,才能写出如此不同而迷人的小说。
《鲁滨孙飘流记》的主角,只能是鲁滨孙·克罗索吗? 内容推荐 你肯定没听说过我这样的故事。我刚从很远的地方回来。我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在那儿我和一个奇男子一起生活。
苏珊·巴顿从一艘船上被抛下后来到一座小岛,遇见了星期五和他的主人克罗索,克罗索虽然亦是遇难来到岛上,却无心回国。克罗索死后,苏珊·巴顿回到英国给作家福写信,希望福将自己的故事写成书,福消失不见,却出现了一个与苏珊同名并自称其女儿的人…… 借由书中的角色,库切就写作、讲述、故事的真实性等概念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 作者简介 J.M.库切: 南非当代著名小说家,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南非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曾两度获得布克奖,并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40年出生于南非开普敦,现居澳大利亚。
王敬慧: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比较文学与翻译方向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澳研中心执行主任。主要从事后现代研究、后殖民研究、多元文化研究、文化翻译研究,是国内比较重要的库切研究,以及澳大利亚文学文化研究方向的学者。译有《后现代与大众文化》《J.M. 库切传》《纳尼亚世界的构建者》《人性记录》等书。 媒体推荐 “《福》是一部精雕细琢的作品,展现了作者的才智、想象力和写作技巧,本书的语言清晰而准确,其中描述的环境具象而又神秘。” ——《纽约时报》 “在很多人看来,库切是在世的英文小说家中最优秀的。” ——《纽约时报书评》 前言、后记 《福》与《鲁滨孙飘流记》的互文性(译后记) 《福》(Foe)是作家库切的第五部小说。这部小说是比较典型的后现代作品,与英国传统经典小说《鲁滨孙飘流记》有很强的互文性。可以说《福》是对《鲁滨孙飘流记》的大胆反拨与颠覆。 关于小说名称的汉语翻译,过程颇为周折。国内一些关于库切的介绍性文章中,大概因为作者没有读过《福》的具体内容,抑或其他的原因,对于Foe这一英文标题,大多根据foe的字面含义,将其翻译为《仇敌》同时也不能否认,其中可能会有个别分析者确实真正读懂了Foe,看出了其中作者与读者,以及作品人物之间的敌对关系,所以将其翻译成《仇敌》。实际上《福》来自于《鲁滨孙飘流记》作者的名字——丹尼尔·笛福(DanielDefoe),那位被称作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的作家。这个名字本身就是库切对作者的解构,对历史的一个反讽。根据史料记载,笛福本姓Foe,他在四十几岁的时候,为表示自己有贵族头衔,在自己的姓前加了一个贵族头衔:De,改姓为Defoe。库切在他的小说中,让笛福恢复本来真实的姓名Foe。对于Defoe与Foe的关系,我想到了Deconstruction(解构)与Construction(建构)的关系,差别之处在于库切的小说是在解构作者福的建构。而从这个角度,foe与Defoe之间确实有一种敌对关系,那么是不是因为这种敌对关系,就可以将小说的题目翻译为“仇敌”?我利用不同的机会,咨询过国内、国外,特别是英、美以及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的多位仔细阅读过该小说的专家学者,他们都倾向于将标题理解为人名,与作家Defoe联系到一起。就这部小说的名称翻译,笔者也曾与作家库切本人电子信函交流。他除了对标题含义多样性给译者带来难度表示歉意之外,对于译者要采纳哪一种翻译绝不干涉。库切本身也翻译过文学作品,他深知翻译也是一种再创造,所以他给译者足够的空间去发挥。而作为译者,我最为关切的是如何忠实地翻译出作品的原意。出于对库切作品的喜爱,我甘愿担当英译中的桥梁,而且还想特别向读者推荐这部经典之作。这部小说有很深的寓意,如果读者能够读懂这部小说的内容,不需要阅读米歇尔·福柯、雅克·德里达、哈贝马斯、利奥塔、加达默尔、杰姆逊的作品,也会深刻了解貌似抽象的后现代、后殖民主义的内涵。其中的原因是,身为作家兼学者的库切用小说来具体表现哲学问题。 国外评论家对《福》的解读有不同的版本,一些人认为《福》是“南非状况”的寓言,也有学者从女权主义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我想从库切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线索,向读者介绍这部作品。上面提到,库切的这部作品试图解构作者,质疑经典。这种质疑的力量不仅仅是来自身为文学教授的库切本人对欧美不断发展的文化理论的了解,也来自他少年的经历。库切儿时的经历就已经让他模糊领略到历史的殖民性,语言的殖民性,更具体地说——作者创作的殖民性。库切在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讲之前,讲述了他小时候对《鲁滨孙飘流记》十分着迷。儿时的他相信小说中所记述的一切都是鲁滨孙·克鲁索真实的经历,也相信历史上真有鲁滨孙·克鲁索这样的人物。但后来阅读其他百科全书之类的书籍时,他发现原来鲁滨孙·克鲁索的一切是由一个叫笛福的人杜撰的。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一种情形:一个小孩子非常迷恋于一部作品,相信里面的每一段文字所记载的情节都是实实在在的。在他看来,这些文字完全等同于事实。后来,突然间他发现原来文字描述的并非事实,是虚幻的故事。这种诧异对这个儿童的心理一定产生了很大影响。库切的童年经历已经开始为他后来颠覆这部经典作品埋下了伏笔。库切的创作体现着解构主义的精髓:在对某些经典文本进行解读时只能通过各种各样的、也许是自相矛盾的方式,构建起“虚拟的文本”,从中才能找到作品真正的含义。 儿童时代的经历,引发了库切后来致力于反拨历史与经典。作家的艺术感悟让库切将真实事件与艺术相结合。在《福》中,苏珊·巴顿之所以不能自己书写自己的故事,是因为她认为“我的故事还是能解闷儿的。但虽然不太懂写作的技巧,也明白自己写出来的拙劣文字,会将本来很迷人的东西弄得黯然失色。任何东西一写出来就会失去一些鲜活性,这种损失只有艺术能弥补,而我对艺术一窍不通”。而且她也清楚地意识到,她在小说中的命运是由作家福来决定的。她说:“你不仅要讲述关于我们的真实故事,还要取悦读者。你的故事未完成,我的人生也就被悬挂着。”确实,作家福并不认为苏珊·巴顿荒岛漂流的故事很有趣,而从冷漠的克鲁索那里却没有任何故事可以挖掘,所以他要加入其他的情节,他要将书分成五个部分:女儿的失踪,巴西寻女,放弃寻找以及小岛历险,女儿寻母,母女重逢。这样一来,小岛上的经历只是书中的一小部分。而这是苏珊竭力反对的,她声称这不是事实,她不能接受这样的安排。而如果我们以《福》中所描述的内容为基础,将苏珊·巴顿的经历与《鲁滨孙飘流记》相联系,我们可以说,作家笛福为了取悦出版商与读者,最后将胆敢反抗的苏珊·巴顿这一重要人物完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男性殖民者的人物形象。在《鲁滨孙飘流记》中,苏珊·巴顿的命运还不及星期五:星期五是无声的,但他有形地存在;而苏珊·巴顿则是完全缺失的。通过对《鲁滨孙飘流记》的反拨,库切在《福》中所展现的是:作者是完全不可靠的。 …… 王敬慧 2006年9月草于清华园 试读章节 “小岛上发生的事情不足以成为一个故事。”福先生缓和地说,手放在我的膝上,“我们要将它放入更大的格局中,才会显现其生命力。如果只写荒岛上的经历,就仿佛在描写一艘日复一日在大海中漂泊的船,某一天船因为进了水,便无声息地沉入大海了。岛上的生活太枯燥,千篇一律。它就像一块面包,如果读者没有一点吃的,可能会迫切地想吃它,吃了可以活命;但是如果还有滋味甜美的点心可以选择,哪个读者还会愿意吃那块面包呢?” 我说道:“在你尚未读过的信里面,我对你说了我的想法,如果故事显得愚蠢,是因为故事总是顽固地保持沉默。你感觉到故事缺乏的部分,应该是星期五失去舌头的事。” 福先生没有回答,我继续说下去:“关于星期五舌头的这段故事是无法说明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也就是说,关于星期五失去舌头的这段故事可以有很多版本,但是真正的故事只有星期五才知道,而他却无法说话。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故事的真相,除非我们赋予星期五声音。” 越来越艰难地,我继续说道:“福先生,当我还住在你的房子里时,有时候我在楼上躺着,但是保持着清醒,听着耳朵里脉搏的跳动声,楼下的星期五沉默无声,那种寂静仿佛一缕黑烟一般顺着楼梯向上蹿。我有很长时间无法呼吸,以为自己就要在床上窒息而死。我的肺、我的心脏和我的头都充满了黑烟。我跳了起来,打开帘子,将头伸了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再亲眼看看天空中静止不动的星星。 “我在信中还告诉你有关星期五的舞蹈。但是我并没有将所有的故事告诉你。 “星期五发现了你的袍子和假发之后,就当成是他的了。他会花上好几天,用他的方式不停地旋转、跳舞和歌唱。我没有对你说的是,他跳舞的时候只穿袍子、戴假发。当他站直身子的时候,袍子长及脚踝;但是等他开始舞动,袍子便会跟着向上翻起,这样的舞蹈让人不禁以为他想借此裸露下半身。 “克鲁索曾经说过,奴隶贩子习惯将囚犯的舌头割掉以驯服他们。我得说我怀疑这只是他想找个好听点的理由做托词。割掉舌头不仅仅代表行为本身,还象征着一种残酷的残害身体的行为,我要理解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哑巴奴隶,而是一个被阉割的奴隶。 “那天早上,我头一次听到从门边传来哼歌的声音,看见星期五穿着袍子跳舞,衣摆翻飞。我十分困惑,呆呆地看着这幕从前没清楚地看过的情形,也不觉得不好意思。虽然以前也看过星期五裸露的身体,但却是在远距离的情况下:在岛上,我们都尽量保持礼貌,星期五也是如此。 “我告诉过你,克鲁索曾经当着我的面,将星期五的嘴巴掰开,要我看他没有舌头的样子。他这样的举动将我吓坏了。我挪开视线,不想看见他嘴里的舌头的残根。之后,我脑海里便一直出现星期五被掰开嘴巴、扭动身体的图像,就像一条虫被切成两半,在垂死之前拼命扭动躯体。那晚过后,我就一直害怕会有更残酷的画面出现。 “在舞蹈中,好像一切都在动,而一切又都是静止的。翻飞的袍子有如深红色的钟形物在肩头上包裹着他,星期五是中间的黑色柱子。我看见了原本该被遮住的部位,或者应该说,我的眼睛睁开着,看着眼前出现的事物。 “我看见了而且也相信自己看到了,但是在此之后,我想起了多马,他也看见了,但是直到他将手探入耶稣的伤口才真正相信。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中,唯有低土马的多马不信有人能受过十字架刑而起死回生,因而对别的门徒说:“我非看见他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总不信。”耶稣让他摸了自己的伤口,多马才虔诚皈依。(参见《新约·约翰福音》20:24—29) “我不知道这些事情怎能被放进小说里,除非用隐喻的笔调处理。我第一次听说你的时候,被告知你是信神的人,像某种神职人员,你的工作就是专门倾听罪犯内心的忏悔。我曾发誓,我绝对不会像一个应该被绞死的犯人一样跪在他跟前,嘴里都是无法说出口的事实,我会将能描述的事情以最简单的字眼来说明,不能阐明的事,我就三缄其口。但是现在,我却要对你说出我内心最不堪的秘密!你仿佛是个恶名昭著的花花公子,女人本想以武力对付他,但是最后在他面前又是那么不堪一击,他狼藉的名声成了他最狡猾的诱惑人的武器。” “关于我想知道的巴伊亚,你还没有全部告诉我呢。”福先生说。 我告诉自己(难道我之前没有说过这件事?):他就像只耐心十足的蜘蛛,坐在自己的网中央,等待猎物上门。等到我们在网中开始奋力挣扎,他便张开嘴将我们吞噬。我们用尽最后一口气大喊时,他狡猾地笑道:“我可没要你来找我,是你自己送上门来的。” 我们之间沉默了好一阵。“我是被抛上岸边,不是自己要去的。”——这些话脱口而出。这话是什么意思?楼下的街道上传来女人的责骂声。她喋喋不休地说着。我笑了笑——不知为何,我无法控制自己——福先生也跟着笑了一下。 我说道:“至于巴伊亚,我有意没多谈。我想让大家知道的是我在小岛上发生的事。你说那只是故事中的一个插曲,但是我仍称之为故事。故事从我漂流到小岛开始,结束之处在克鲁索的死亡以及我和星期五回到英国开始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