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哲学名著研读书系”选取中华文明“轴心时代”最具重要代表意义的十部典籍,进行注释、梳理和阐释,力图让读者通过阅读中国古典哲学名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根”和“魂”;力图用当代中国的生活和实践激活中国古典哲学名著中所蕴含的思想智慧与合理内容,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服务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
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多年对《荀子》的研究完成的一部著作,非常有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特别是书中的品鉴部分,将荀子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非常具有指导性。《荀子》承续孔孟又立足现实、顺应潮流,博采诸子之长,力避众说之弊,犀利而理性,广博而深邃,作为百家争鸣时期思想理论的集大成之著,在天道观、人性论、认识论及社会政治和教育等各个领域无不独领风骚,在为政、为学、为人等方面给我们留下弥足珍贵的思想财富。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竞
相争霸,是一个王道衰微、
礼乐崩坏的时代,也是一个
百废待举、百家争鸣的时代
。为振衰起弊、重整纲纪,
诸子蜂拥而起,或奔走列国
游说诸侯,或著书立说各出
妙策,创造了一系列丰富而
深刻的思想理论,成就了中
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
思想大解放、学术大繁荣局
面。战国后期的荀子生逢其
时,以其睿智与才学熔铸古
今,博采众说之长,力避各
家之蔽,成为这一时期思想
理论的集大成者。
一、荀子其人
荀子,名况,字卿,称
荀卿、孙卿,战国后期赵国
人,是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
一位大师。关于荀子的事迹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上只有寥寥不足二百字的记
载: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
来游学于齐。……齐襄王时
,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
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
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
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
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
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
而相秦。荀卿嫉浊世之政,
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
营于巫祝,信机帽祥,鄙儒
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
,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
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
。因葬兰陵。
《史记》所载的荀子事
迹甚为简约,我们还可以参
考汉代刘向《孙卿书录》等
相关史籍,大致勾勒出荀子
的生平。
齐威王、宣王当政期间
,为富国强兵、称霸天下而
招贤纳士。四海学者云集于
齐,位于齐国都城的“稷下
学宫”就是当时人才荟萃、
学派争锋的地方。荀子五十
岁左右游学于齐,至齐襄王
时,以其渊博学识、崇高威
望而三次被推举为稷下学宫
的“祭酒”,后因人诽谤而前
往楚国,两度被楚春申君任
为兰陵令。其间,他还曾到
秦国、赵国游历,与秦昭王
谈论王霸之道,与孙膑议兵
。秦昭王、赵孝成王虽被其
精辟见解折服,但荀子本人
却始终未受到重用。春申君
死后,荀子被罢官。荀子晚
年居于兰陵,授徒讲学,著
书数万言。死后葬于兰陵。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等
皆出自荀子门下。
荀子命途多舛,一生“道
守礼义,行应绳墨,安贫贱
”(刘向《孙卿书录》)。
面对狼烟四起、“邪说”泛滥
的混乱局势,愤世嫉俗的荀
子忧心忡忡而无能为力,惟
有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为
后世留下了一笔弥足宝贵的
精神财富。刘向在整理《荀
子》时,为安邦济世之作埋
没于世、经天纬地之才不见
用于诸侯而痛心疾首:“观
孙卿之书,其陈王道甚易行
,疾世莫能用,其言凄怆,
甚可痛也。”“如人君能用孙
卿,庶几于王,然世终莫能
用,而六国之君残灭。秦国
大乱,卒以亡。”他痛惜不
已地叹道:“使斯人卒终于
闾巷,而功业不得见于世,
哀哉,可为陨涕。”荀子博
学深思,其思想学说以儒家
为本,与孔孟一脉相承,但
又不为前圣之说所蔽,兼采
诸子之长,独成一家之说。
清代学者汪中著《荀卿子通
论》,把荀子与周公、孔子
并列,视之为儒学正传第一
人:“六艺之传赖以不绝者
,荀卿也。周公作之,孔子
述之,荀卿子传之,其揆一
也。”清代学者谢墉也对荀
子予以高度评价:“愚窃尝
读其全书,而知荀子之学之
醇正,文之博达,自四子而
下,洵足冠冕群儒,非一切
名法诸家所可同类共观也。
”(谢墉《荀子笺释序》)
《荀子》一书是我们研究荀
子思想的主要参考资料。
二、《荀子》其书
荀子逝世后,门人弟子
在其著述和讲学记录的基础
上,对其思想加以整理,编
撰成《荀子》,其中也包含
了部分弟子的言谈记录。西
汉刘向奉命整理内阁藏书,
荀子的著述经其校录整理,
定为十二卷三十二篇,名为
《孙卿新书》,班固在《汉
书·艺文志》中称之为《孙
卿子》。唐代杨惊对三十二
篇重新编排次序,并首次为
之作注,称《荀卿子》,这
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荀
子》一书。
……
四、本书写作体例及原
则
《荀子》全书共三十二
章,计九万余字。除《成相
》《赋》两个篇章未选外,
本书按照《荀子》一书的顺
序,对各章内容进行了节选
、注释、翻译,并对其中的
精华语句以“品评”的形式予
以进一步阐释和发挥。
本书共分三十章,每章
又分为五块内容:其一为题
解,其二为原著,其三为注
释,其四为译文,其五为品
评。
在内容的节选及精华语
句的赏读方面,本书谨守以
下几个原则:
第一,展现荀子思想的
全貌。《荀子》一书内容广
博,虽然个别章节内容上有
重复,但各章都有自己的主
题和重点,共同组成一个庞
大的思想体系。为了客观地
展现荀子思想的全貌,本书
对各章内容都有节选,内容
覆盖了哲学、政治、经济、
教育、军事、逻辑等众多领
域。
第二,突出荀子思想的
精华。荀子是一个哲学家、
教育家,更是一个思想家、
政治家。虽然荀子在各个领
域都颇有建树,但相比之下
,荀子关于为学、为政、为
人方面的论述更别有见地,
本书在内容的节选和品评上
,也更侧重这三个方面。倘
若想用较少的时间从荀子那
里得到较多的关于为学、为
政、为人方面的教益或启迪
,本书也许可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