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神经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是应用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现代技术,对神经系统进行多层次综合研究的实验性科学。本书作为《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的重要分册,遵循理性思维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神经生物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学(第1篇),并将编著者20余年的有关科研成果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验指导(第2篇),以及提供可供参考的有关实验研究信息(第3篇)。 本书适合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七年制和五年制医学生及从事神经生物学的研究人员使用,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生物系研究生与本科生及生物学工作者亦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目录 序 前言 1 神经生物学实验方法学 1.1 科学思维方法学 1.1.1 科学技术的历史动力 1.1.2 辩证地去求索 1.1.3 辩证地去思考 1.1.4 辩证地去验证 1.1.5 辩证地去训练 1.2 实验设计方法学 1.2.1 选题 1.2.2 专业设计 1.2.3 对照设计 1.2.4 统计设计 1.3 实验分析方法学 1.3.1 数据整理 1.3.2 统计分析 1.3.3 专业分析 1.3.4 论文书写 1.4 电刺激方法学 1.4.1 电刺激的基本原理 1.4.2 电刺激的物理特性 1.4.3 神经制备的生物特性 1.4.4 选择性刺激 1.4.5 刺激电流扩散 1.5 电记录方法学 1.5.1 容积导体内记录 1.5.2 诱发电位记录 1.5.3 单单位记录 1.5.4 计算机辅助的记录 1.5.5 细胞内记录 1.5.6 膜片钳记录 1.5.7 神经纤维速度谱测定 1.5.8 轴突分叉点位置测定 1.5.9 压脚痛阔测定法 1.6 神经化学方法学 1.6.1 组织细胞破碎法 1.6.2 突触体制备 1.6.3 电泳法 1.6.4 色谱法 1.6.5 高效液相色谱法 1.6.6 微透析技术 1.7 化学神经解剖学方法学 1.7.1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1.7.2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 1.7.3 受体定位技术 1.7.4 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 1.8 神经形态学方法学 1.8.1 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技术 1.8.2 荧光素示踪技术 1.8.3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1.8.4 顺行示踪技术 1.8.5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技术 1.8.6 定量及分析细胞学技术 1.9 分子神经生物学方法学 1.9.1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1.9.2 蛋白质印迹法 1.9.3 DNA重组技术 1.9.4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1.9.5 DNA序列测定技术 1.9.6 mRNA差异显示技术 1.9.7 基因芯片技术 1.9.8 转基因动物技术 1.10 神经行为学实验方法学 1.10.1 行为学实验的神经基础及常用动物 1.10.2 常用的高级脑功能研究方法 1.10.3 常用痛行为研究方法 1.11 .脑成像 1.11.1 计算机辅助体层摄影 1.11.2 磁共振成像 1.11.3 放射性核素断层成像 1.11.4 超声成像 2 神经生物学实验与示敬 2.1 神经生理学实验 2.1.1 家兔外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记录 2.1.2 家兔后肢传人神经纤维速度谱 2.1.3 扩张肛门对猫慨神经后根放电的影响 2.1.4 大鼠脊髓节段性及下行性诱发电位记录 2.1.5 脊髓节段性缺血时脊髓诱发电位的变化 2.1.6 家兔大脑皮质体感诱发电位记录 2.1.7 脑缺血对家兔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变化 2.1.8 瞻蛤离体脊神经节神经元静息膜电位与动作电位记录 2.1.9 大鼠培养脑细胞膜的电学特性 2.1.10 大鼠在体脊神经节神经元动作电位的细胞内记录 2.1.11 猫脊髓背索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内与细胞外记录 2.1.12 猫脊颈束-背索突触后神经元的顺、逆向反应 2.1.13 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电活动的细胞内记录 2.1.14 大鼠脊孤柬-背索突触后神经元对躯体与内脏传人的反应 2.1.15 家兔中缝大核对外周传人刺激的反应 2.1.16 家兔丘脑腹后外侧核电活动的细胞外记录 2.1.17 躯体内脏传人在脊髓背角的相互作用 2.1.18 缺氧预适应鼠脑提取液对ATP敏感性饵电流的作用 2.2 神经化学实验 2.2.1 缺氧耐受小鼠脑匀浆提取液的抗缺氧作用 2.2.2 急性重复缺氧小鼠脑单胺类含量的变化 2.2.3 不同强度躯体刺激对家兔脑脊液中CaH、MgH含量的影响 2.2.4 不同强度躯体刺激对家兔脑脊液中单胶类含量的影响 2.2.5 兔脑内腺昔的微透析法测定 2.2.6 缺氧对小鼠大脑应质突触体LDH透出率的影响 2.2.7 低氧预适应小鼠脑匀浆提取液对PC12细胞的保护效应 2.3 神经组织免疫细胞化学实验 2.3.1 延髓背角和中缝太核内的P物质样阳性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或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 2.3.2 大鼠三叉神经节内阿片μ受体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肤共存的阳性神经元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双重标记染色法 2.3.3 大鼠延髓背角浅层内P物质样阳性终未与啻钙结合蛋白神经元的联系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双标染色及激光扫描共焦显 微镜观察 2.3.4 面口部注射甲醒榕液后大鼠延髓背角内的FOS样阳性神经元观察一一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 2.3.5 大鼠中缝核簇内5 起色胶样阳性神经元表达FOS蛋白一一免疫细胞化学双标染包法 2.3.6 大鼠延髓背角内向丘脑投射的FOS 样阳性神经元逆行标记与免疫细胞化学双标染色法 2.3.7 大鼠三叉神经节内钙结合素mRNA 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 2.3.8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的5-羟色胶样阳性亚微结构免疫电镜法 2.3.9 大鼠孤束核内GABA 能纤维终末与F物质受体样阳性神经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