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朱学范爷爷的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江南古镇的一个孩子,积极求索、不断进取,从一名普通产业工人,成长为中国劳工运动的领袖;从一名民主主义者,成长为杰出的爱国民主活动家。
本书讲述了关于朱学范生平的52个故事,每个故事既独立成篇又延续成线,全面反映朱学范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既丰富多彩又生动有趣的学习、斗争、工作历程。
目录
在朱学范故居复馆仪式上的讲话(代序)
1.朱家“七官”剪小辫
2.上街演讲斥日货
3.目睹扛包“野鸡工”
4.转战多行进邮局
5.“五卅”结识李立三
6.参加邮局大罢工
7.交涉科长威信高
8.为搞工运入青帮
9.筹建邮务总工会
10.支援淞沪抗日战
11.组建抗日勇进队
12.成为总工会主席
13.创办大公通讯社
14.组建毅社助工潮
15.受命担任支队长
16.俄都再会李立三
17.接受美国捐助款
18.当选代表广结缘
19.为了海员争平等
20.英国援华委员会
21.中国劳协入工联
22.纽约会见罗斯福
23.反法西斯联盟成
24.英王接见朱学范
25.重庆拜会毛泽东
26.腥风血雨较场口
27.梅园新村见恩来
28.八六事件惊中外
29.庐山智斗蒋介石
30.拒绝参加伪“国大”
31.《上海声明》表心迹
32.遭暗算香港“车祸”
33.接受何香凝慰问
34.严组织绸巾密写
35.“走麦城”《伦敦宣言》
36.参与筹建新中国
37.哈尔滨初会陈云
38.当选全总副主席
39.参与组建新政协
40.上海经济座谈会
41.香山拜会刘少奇
42.参加北京新政协
43.出任邮电部部长
44.代表新中国参会
45.赴朝慰问志愿军
46.献计献策强民革
47.秦城监狱关七年
48.百废待举复民革
49.任人大副委员长
50.力推邮电现代化
51.致力祖国统一业
52.魂归故里葬家乡
外圆内方朱学范
——《朱学范爷爷的故事》编后记
序言
在朱学范故居复馆仪式
上的讲话
今年是父亲诞辰115周年

我父亲的一生是积极求
索的一生;是不断进取的
一生;是从一名普通产业
工人到中国劳工运动的领
袖,从一名民主主义者到
杰出的爱国民主活动家的
一生。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父
亲在秦城监狱被关押七年
半。1972年,在周恩来总
理的亲自关怀下,我母亲
带着我们兄妹几个去秦城
看望父亲。他独自被关押
在一间小屋子里。没人说
话,睡觉时不能关灯,只
能面朝大门,一翻身就被
叫醒,没有书籍可读。极
爱干净的父亲,穿着破旧
的棉袄,惨白的面孔,毫
无血色。见到我们的第一
句话竟然是:“我相信我所
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这
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能
让父亲即使在秦城监狱中
也不动摇,并且坚持走完
一生呢?
父亲于1905年出生在上
海一个下层市民的家庭。
从小目睹码头工人的辛苦
及人不敷出;目睹“华人与
狗不得入内”的牌子;目睹
洋人欺凌中国劳工。所有
这些刺痛了他幼小的心灵
,激起了对劳苦大众的巨
大同情,并在心中朦胧升
起了要为劳工说话伸冤的
愿望。从此,为劳苦大众
改善生活和提高社会地位
成了他毕生追求的理想。
通过自己的努力,1931
年底,他被选为新成立的
上海总工会主席。1935年
被推选为中国劳动协会常
务理事。1939年12月,父
亲当选为劳协理事长。他
在认准的道路上又向前迈
出了一步。之后父亲与周
恩来总理的两次会面,更
坚定了他与共产党合作的
决心。1945年8月,毛主席
在重庆和谈期间约请父亲
在上清寺桂园见面。这次
见面使父亲认识到:只有
共产党的主张,才真正符
合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的
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认清形势,做出抉择。
1946年11月18日,父亲在
上海《联合晚报》公开发
表声明,反对国民党政府
强迫中国劳协把解放区工
会排斥在外的企图;反对
伪国大,声明自己绝不参
加这一非法的一党国民大
会。声明发表的当天,父
亲离开上海去到香港。此
举惹恼了国民党当局。父
亲在香港被实施暗杀,所
幸为路人所救。至此,他
确立了跟中国共产党走,
永远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坚
定立场!1948年3月21日,
父亲从哈尔滨给李济深发
出的信中强调指出:“在今
天民主革命斗争中,站在
领导的地位,只有由中共
坚决领导才能得到革命的
最后胜利。不但如此,将
来革命胜利后,在民主建
设中,中共是第一大党来
领导建国的工作。这是一
个现实问题,我们要承认
的。”由此父亲的理想和观
点明告天下。70年后的今
天,我们再来看这段文字
,应该说是完全正确的。
此次的新冠疫情就是最
好的例证。没有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没有广大群众
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怎么
会有今天平安祥和的生活
!?父亲晚年回忆自己一
生时,曾经深情地说:“我
历数自己在中国工会运动
实现统一、团结道路上的
脚印,步步都有共产党人
扶持我迈步向前的印痕。
当我在中宵探索的时候,
是共产党人给我带来了曙
光;当我颠簸困顿的时候
,是共产党人伸出了有力
的手为我扶持;当我坚定
地走向革命道路的时候,
是共产党人给我指针。”父
亲的一生坚持了他的理想
,走完了他选择的道路。
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党中央批复:“你在党外所
起的作用,比在党内更重
要!”父亲是第一位盖着国
旗走的党外人士。我想,
父亲的一生无憾了!
感谢大家!
2020年6月12日
导语
朱学范,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人,我国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和政治活动家,中国工会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第一任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六、七届中央主席、第八届名誉主席。本书力图全面反映朱学范从贫困市民子弟成长为工人运动领袖至国家领导人的过程,将朱学范的生平事迹介绍给金山区学生,让家乡的青年了解老一辈革命家的学习、工作、战斗生活;了解老一辈革命家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奋斗的事迹。
后记
外圆内方朱学范
——《朱学范爷爷的故
事》编后记
朱学范(1905-1996),
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人,
我国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
和政治活动家,中国工会
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
邮电部第一任部长,全国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
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六
、七届中央主席、第八届
名誉主席。1996年1月7日
在北京逝世。4月10日,朱
学范的骨灰归葬于家乡上
海市金山区枫泾公墓。
2014年,朱学范墓地与位
于枫泾镇新泾路的朱学范
故居一起,被列为上海市
文物保护单位。
我很早就知道朱学范,
也知道朱学范是新中国第
一任邮电部长。但真正“接
触”朱学范是在2009年,那
一年,枫泾中学陆旭东校
长让我编写校本教材《一
景一故事》。其创意是给
校园中的“一树、一景、一
花、一木、一石、一碑”赋
予人文的含义。我精心挑
选了与枫泾中学历史发展
有关的各界人士、校友28
人,编撰了他们与枫泾中
学的故事。朱学范的故事
被排在第一个,不仅因为
他是这28人中职位最高的
,更因为与他有关的景点
在校园的大门口。只要你
一走进枫泾中学,第一眼
看到的就是“腾飞中华”的雕
塑,而这个雕塑大理石基
座上的“腾飞中华”4个字就
是他老人家题写的。
为了写好他的故事,我
去枫泾公墓抄录了朱学范
墓碑背面的铭文,查阅了
《枫泾中学校庆纪念册》
上学校首任校长怀仁先生
的回忆文章:1944年8月,
当乡绅叶慕庭、叶大中父
子创立枫泾中学(时名“澄
志中学”)时,准备聘请怀
仁先生为首任校长。是否
接受聘任,怀仁先生有过
犹豫。恰巧此时他的老同
学朱学范从莫斯科参加国
际劳动会议,回枫泾为父
母营葬,便前去请教。朱
学范问清事情的原委后对
他说:“为地方办学校是好
事,希望你能担起责任。”
这才使怀仁先生下决心参
与学校筹建。可以说,正
是朱学范的一席语重心长
的话,最终催生了枫泾中
学。
2019年暑假前夕,学校
党总支书记丁金其郑重地
约我去总支办公室谈话。
一进门就指着办公桌上摞
得高高的4大本书,对我说
:“教育局顾宏伟书记点名
要你写朱学范。”我听后深
为吃惊!我?一个普普通
通的语文教师,还在带教
高三毕业班的语文教师,
有资格、有能力、有时间
写他老人家吗?可我是党
员,我必须服从上级领导
的指示,我必须极尽所能
完成上级党组织交托的任
务。于是,在6月8日送走
参加完高考的学生之后,
我开始阅读4大本厚厚的著
作,它们是:朱学范著,
团结出版社1990年版《我
与民革四十年》;朱学范
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我的工运生涯》;
全国人大常委会朱学范同
志处编,团结出版社1992
年版《朱学范文集》;陆
象贤、刘宋斌著,团结出
版社2005年版《朱学范传
》。
这4本著作,是朱学范的
家属在北京当面交给顾宏
伟书记的。当时,他们要
求顾宏伟书记安排合适的
人选,将他们的父亲介绍
给金山区的学生,让家乡
的青年一代了解老一辈革
命家的学习、工作、战斗
生活;了解老一辈革命家
曾经面临着怎样的生死考
验;了解老一辈革命家曾
经怎样运用智谋,为祖国
的强盛而努力奋斗的故事

“这是我们金山教育人义
不容辞的责任!”顾宏伟书
记毅然接下了这个任务。
回金山后,考虑再三,他
决定将任务交给我。不仅
因为朱学范是枫泾人,还
因为我在2017年为枫泾中
学美术教育的开创者顾世
雄老师写了一本传记《顾
世雄》,已由中国美术学
院出版社出版。学校党总
支副书记兼校长陆旭东鼓
励我说:“你有《顾世雄》
的基础,应该能写好!”
在编撰的过程中,我不
断加深着对朱学范的认识
:他老人家真是一个充满
着智慧的政治家、工运领
袖!为了顺利开展工人运
动,他加入了上海的青帮
,拜杜月笙为先生;为了
顺利开展工人运动,他与
各国工会组织积极交往;
为了顺利开展工人运动,
他积极联络中国共产党;
为了工人运动的壮大,他
毅然决然与蒋介石彻底决
裂;为了全国工人运动的
统一,他坚决拒绝排斥解
放区工会的指令!他是一
个外圆内方的工人运动领
袖!他是一个有智谋、有
原则的国家级领导人!
我非常惋惜我没有更早
一点“接触”朱学范,研究朱
学范!如果我能早一点接
触朱学范、研究朱学范,
我的人生道路就会顺畅得
多!过去的我,遇到“大山”
挡道,就会自不量力地去
猛撞;可是,大山是多么
坚固啊,凭我一己之力怎
能撞毁?唯有落个“头破血
流”而已;如果我有朱学范
的智慧,有水的智慧,我
就会选择“绕”过去,照样能
奔向我的人生大海!我惋
惜知之太晚,因为我已临
近退休,事业之路已近尾
声!
但,江山代有才人出!
我们的年青一代需要人生
的智慧,需要像朱学范那
样的大智若愚!我想,这
,正是这本《朱学范爷爷
的故事》意义之所在!
本书编写的方法:尊重
历史事实,讲述真实的朱
学范故事,尽量采用生动
活泼的文笔。针对本书读
者主要为金山区初、高中
学生的情况,突出地域性
、可模仿性,将与朱学范
相关的历史人
精彩页
1.朱家“七官”剪小辫
190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1905年,俄国爆发革命。1905年,中国创立同盟会。1905年,詹天佑设计的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京张铁路开工。
也是在1905年,这一年的6月12日,农历五月初十,在上海老北门附近的红桥一带,一户朱姓家庭出生了一个婴儿。这男孩长得虎头虎脑,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尤其是两只耳朵更是大得出奇。他的第一声啼哭,宏壮、嘹亮。一家人听了,欢天喜地。
父亲朱寿山,原籍浙江省嘉善县枫泾镇,即现在的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母亲张氏。之前,他们已经有了6个孩子,现在又添了一个,感到生活的重担又重了许多。因为排行第七,父亲就给他起名“七官”。当时的人们,给自己的孩子起名时,都喜欢带个“官”字,希望他长大后做个大官,光宗耀祖。后来这个男孩真的光宗耀祖了,为中华民族!他就是我们这本故事集的主人公,闻名中外的工人运动领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学范爷爷。
朱学范出生的时候,正是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候。清王朝积贫积弱,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中国的有识之士,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谋求着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这其中,尤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影响最大。1905年11月26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一场革命的大风暴即将来临。
1911年,6岁的朱学范开始上学。父亲是当铺店员,因此,朱学范上的是典质职工子弟小学。进了学校,有了小伙伴,朱学范的眼界开阔了。社会上发生的大事,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他都似懂非懂地听着,思考着。
有几天,在上海城区老北门的城墙上,每天下午三四点钟,总会出现一个6岁左右的小男孩。他头戴瓜皮帽,身着青马褂,脑后还拖着一根细细的小辫。只见他麻利地爬上城墙,踮起脚不断地向远处眺望。他看到的是川流不息的人群、红黄蓝白黑的旗子。他,就是朱家的七官。
一天,七官发现原先悬在大人脑后的辫子不见了。他感到非常奇怪,就去问父亲。父亲告诉他,人们脑后梳辫子是满族人的打扮。当年满族贵族建立清王朝后,强迫汉人像满族人一样前额剃光,脑后留一条辫子,甚至提出了“留发不留头”口号;现在,我们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实现了五族共和,自然就不用留辫子了。七官又去问学校里的老师。老师告诉他:“红黄蓝白黑代表着我国汉、满、蒙、回、藏五个主要民族,五色旗就是表示五族共和。”七官听了就问:“什么是“五族共和’?”老师告诉他:““五族共和’就是五族一家,表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意思。”
七官听了,兴奋地说:“好!我也要像大人一样,剪掉小辫子,悬挂五色旗!”父亲听了,说:“小孩子,留着辫子也挺可爱的,就不要剪了!等大了再剪,好吗?”七官听了拼命摇头。可父亲就是不给他剪辫子,他就决定自己想办法。一天七官放学回家,看看父亲、母亲都不在,就操起了母亲针线笸箩里的剪刀,来到母亲的镜台前,对着镜子,撩起脑后的小辫,“咔嚓”一下,剪去了那条挂在脑后的小辫。
母亲回家,看到七官脑后没有了辫子,忙问是怎么一回事。七官大声地说:“爹爹和老师说了,那是清朝皇帝强迫我们汉人留的。现在五族共和了,就不应该留那条辫子!”母亲摇了摇头,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剪掉也好!”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7: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