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的《青山不老》被选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
本书精心编选散文家梁衡的多篇散文,难度与课文《青山不老》相当,搭配彩图,严谨考证,难字注音,保留大家经典的原汁原味,便于六年级学生自主阅读。梁衡老师的散文,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等多方面知识,笔力雄健,视野高远,譬喻巧妙,常读常新,令少年儿童读者获益匪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青山不老(6上统编语文教材配套阅读)/课文作家作品系列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梁衡 |
出版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梁衡的《青山不老》被选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 本书精心编选散文家梁衡的多篇散文,难度与课文《青山不老》相当,搭配彩图,严谨考证,难字注音,保留大家经典的原汁原味,便于六年级学生自主阅读。梁衡老师的散文,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等多方面知识,笔力雄健,视野高远,譬喻巧妙,常读常新,令少年儿童读者获益匪浅!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曾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记协特邀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委员会总顾问。 著有新闻三部曲《记者札记》《评委笔记》《总编手记》及《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散文集《觅渡》《洗尘》《栏杆拍遍》《千秋人物》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写作研究集《为文之道》,政论集《文风四谈》《干部修养谈》等。出版有《梁衡文集》九卷。 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全国好新闻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先后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夏感》《青山不老》《线条之美》等七十多篇文章入选多个版本的语文课本、教辅和试卷。 目录 青山不老 江南的春天 夏感 秋思 石河子秋色 冬日香山 娘子关上看飞泉 晋祠 海思 母亲石 古城平遥记 吴县四柏 苏州园林 草原八月末 芦芽山记 壶口瀑布记 壶口瀑布 在青岛看房子 长岛读海 三十年的草原四十年的歌 那青海湖边的蘑菇香 何处是乡愁 跨越百年的美丽 青州说寿:一个永恒的范仲淹 山水为什么有美感 夜市 说兴趣 人人皆可为国王 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 我看舞蹈的美 文章五诀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家里摆钢琴不如备一本好诗集 作家和你面对面 编后 导语 与统编语文教材配套,精选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阅读材料。 按学生的阅读能力分级,低年级以儿歌、童话、儿童故事为主,中高年级以散文、小说、科普为主。 低年级全文注音,中高年级难字注音,文章难度与课文相当,方便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理解。 正文后设有“作家和你面对面”栏目,介绍作品背后的故事,提供背景资料,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本册为《青山不老》。 后记 本书是配合统编版义务 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 册选编的,目的是增加学 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 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培 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 做题,多读书,好读书, 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语文教材中选用了一些 作家的作品作为课文,这 些课文受到学生的喜爱。“ 课文作家作品系列”让学生 学完课文后,延伸阅读该 作家的其他文章,是拓展 阅读面、扩大阅读量的重 要方式。编者根据中小学 低、中、高年级不同学段 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要求, 精心选择文章,按照难易 程度排列。低年级全文注 音,中高年级难字注音, 方便学生自主阅读。 每本书后还编排了“作家 和你面对面”的内容,让学 生了解作家的经历和创作 ,学习读写的方法,也为 教学提供背景资料。 走近作家,爱上阅读! 编者 2020年3月 精彩页 青山不老 《三国演义》上有一个故事,写庞德与关羽决战,身后抬着一具棺材,以示此行你死我活,就是我死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埋了就是。真一副堂堂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 这种气概大约只有在战争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在书本上才能见到。但是当我在一个小山沟里遇到一位无名老者时,我却比读这段《三国演义》还要激动。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谈话,就如坐在船上,四围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 但是我知道这条山沟以外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可是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的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还有他的棺材。那棺材就停在与他一墙之隔的东屋里。老人每天早晨起来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他是在六十五岁时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的,现在七人中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也是在一天他栽树回来.时,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现在已经八十一岁,他知道终有一天早晨自己也会爬不起来,所以那边准备了棺材。他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在城里工作,三番五次地回来接他出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自己生命的价值就是种树,那边的棺材就是这价值结束时的归宿。 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去年冬天一次就从林业收入中资助村民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但他还不满意,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他爬不动为止。 我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谈话,像是站在生死边界上的谈天,但又是这样随便。主人像数家里的锅碗那样数着东沟西坡的树,又拍拍那堵墙开个玩笑,吸口烟……我还从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采访。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而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根下的淤泥也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些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知怎么一下又想到那具棺材,不觉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政治家的周恩来在病床上还批阅文件;作为科学家的华罗庚在讲台上与世人告别;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个人如果将自己的生命注入一种事业,那么生与死便不再有什么界限。他活着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样东西;他死了,这东西还永恒地存在。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达尔文和爱因斯坦都说过,生死于他们无所谓了,因为他们所要发现的都已发现。老人是这样坦然,因为他的生命已转化为一座青山。青山是不老的。 老人姓高,名富。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