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对清代碑学的阐释是自乾嘉以来一直成为引起书法内部变革的最关注的话题。以往对“文本”的阐释虽然也能发掘出很多有价值的内容与意义,但多以“文本”为依据或仅仅停留在文本上。本书的思路是逆向的,即从“背景”到“文本”,从另外一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清代碑学在清代学术及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也是对其所在历史与文化背景的表达。 作者简介 张锡良,一九四三年生,湖南省第九届政协委员。作品入展全国第五、六、七届书法篆刻展览,其中第五届获“全国奖”;入展全国第四、五、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其中第四、五届获奖。当选为中国书协第四届代表大会代表,被中国书协评为首届“德艺双馨”会员。担任中国书法第二届“兰亭奖”评委及全国第九、十、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评委。 2012年12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 2013年4月在法国巴黎举办个展。 2015年9月在荣宝斋(北京)举办个展。 2017年5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个展。 目录 前言:小流脉与大传统——读张锡良《艺术趣味的缺位——从清代学术看碑学》/李廷华 自序/张锡良 草书盛世的销匿 李贽的意义 草书盛世书家群 草书的销匿 隶书复兴与阮元碑学 考据学与碑学 “思想”到“知识”的二次转向 “以金考经”到“以金研书” 文网催逼 碑学技法阐释 运指、运腕辨 以毫平铺,全身力到 “中实之妙” 《广艺舟双楫》另一种解读——从“背景”到“文本” 今文学的立场 “知识”从属“主义” 秉性的特立独行 应用的书写形式——馆阁体与书札 艺术天才赵之谦 碑学重镇何绍基 人品书品相融的价值观 “横平竖直”的“书律”持守 避易就难的实践精神 唯汉碑取向的碑学之路 碑学审美价值重估 “证之以实”非“运之以虚” “错采镂金”与“出水芙蓉” 书写性被简化 从“逸品”定位看碑学审美取向 碑学审美的困境 意犹未尽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