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从隆冬到暮春,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发起了“东南西北聚力,我们心在一起”真情传递活动,为抗击疫情凝心聚力。
电视学院的全体师生以笔战“疫”,用“鸿雁传书”的形式,鼓励同学们坚定信念、坚持学习和思考,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这些书信最终汇集为《忍冬信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忍冬信札(2020抗疫中的师生笔墨)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2020年,从隆冬到暮春,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发起了“东南西北聚力,我们心在一起”真情传递活动,为抗击疫情凝心聚力。 电视学院的全体师生以笔战“疫”,用“鸿雁传书”的形式,鼓励同学们坚定信念、坚持学习和思考,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这些书信最终汇集为《忍冬信札》。 作者简介 付海钲,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助理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校团委副书记,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网络传播专委会秘书长,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委员。曾获中国传媒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中国传媒大学“十佳”辅导员等荣誉称号。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经营与管理、无障碍信息传播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目录 1月31日 [生] 正月初七人胜日 曹航宇 2月1日 [师] 春天的“信”心 曾祥敏 [生] 今天,武汉没有什么新闻 陈茹冰 2月2日 [师] 我们心在一起 秦瑜明 [生] 我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距离 陆泓宇 2月3日 [师] 无用之用 方为大用 孙振虎 [生]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湖北加油,春天就要来了 邹佳丽 2月4日 [师] 你在家里还好吗? 程素琴 [生] 在此刻,看乡土中国 孙书礼 2月5日 [师] 时间:敌人或是朋友? 涂凌波 [生] 待到樱花烂漫时 王鹏宇 2月6日 [师] 心态要崩? 叶明睿 [生] 愿相逢于春天的白杨树下 周梦蝶 2月7日 [师] 面对疾病 陈欣钢 [生] 愿春暖花开 阳光普照 李超鹏 2月8日 [师] 生命如露似电,我们选择有序与有情 丰 瑞 [生] 我觉得不重启 2020 也行 龙泠宇 [生] 待春暖花开 你我相聚 汪 铭 2月9日 [师] 在不寻常的日子中坚守“四力” 顾 洁 [生] 我只能看见你的眼睛 胡函博 2月10日 [师] 来自沈城的问候 付晓光 [生] 胜利之花终将破土成芽 吴柏耀 2月11日 [师] 抗疫、学习、春望——同心抗疫的春日札记 吴炜华 [生] 冬去春来万物可期 郄 屹 2月12日 [师] 在疫情中重新认识新闻专业的价值 张 龙 [生] 于黎明前怀揣希望 张方媛 2月13日 [师] 警惕“信息过载”所带来的“替代性创伤” 汤 璇 [生] 战疫二首 陈 逍 2月14日 [师] 共抗疫情的实践课 郑志亮 [生] 等花开疫散,我们一起回家! 郑晓伟 2月15日 [师] 爱之絮语 桂笑冬 [生] 尽管乌云暂驻 明天依然灿烂 董思成 2月16日 [师] 告诉我,你的故事 曹晚红 [生] 相信每一份微小的力量 蔡 雨 2月17日 [师] 疫情期间的媒体角色 杨凤娇 [生] 国是千万家 李怡滢 2月18日 [师] 面对疫情,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医学素养” 田维钢 [生] 大雪初霁 熊彦莎 2月19日 [师] 关键词 李 智 [生] 众志成城,战疫必胜 王 喆 [生] 从医生眼里看见 曹俊懿 2月20日 [师] 春 望 郭艳民 [生] 弦外思念冷了茶,盼你回眸于初夏 农利翔 2月21日 [师] 我的灾难记忆 崔 林 [生] 冬雪消融之日,愿长街繁华依旧 李子昂 2月22日 [师] 庚子早春 周 文 [生] 敬普通人 张晓洁 2月23日 [师] 当我们谈论书信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马 铨 [生] 中国值得 高宛童 2月24日 [师]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赵淑萍 [生] 总有来日可以期待 姜龙庆 [生] 立春已过春将至 田润宜 2月25日 [师] 疗愈“创伤”的社会支持 赵希婧 [生] 期待春天 张淑君 [生] 旅 途 秦敬轩 2月26日 [师] 疫情当前,我们能做什么? 吴 辉 [生] 世界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 刘紫君 2月27日 [师] 请记住“她”的模样 吴敏苏 [生] 我们为什么读书 周晓萌 2月28日 [师] 用记录抵抗遗忘 张雅欣 [生] 寸草春晖,疫情宅家欲觉深 刘日亮 2月29日 [师] 一条不寻常的曲线 高晓虹 [生] 宅家战疫,对话自我 温莫寒 3月1日 [师] 等玉兰花开 何苏六 [生] 希望三月对我们好一点 任毅立 3月2日 [师] 闲 聊 张绍刚 [生] 回归理性 田梦园 3月3日 [师] 宅在阅读的避难所 夏丽丽 [生] 珍惜春光 刘倩文 3月4日 [师] 疫情下的家、国和世界 尚京华 [生] 不负青春,奋力前行 韦梦瑶 3月5日 [师] 执爱笃学 刘 羽 [生] 期待相聚在“云端” 叶宇琦 3月6日 [师] 滚蛋吧,COVID-19 ! 祝 虹 [生] 享受安逸三省吾身 王淑婷 3月7日 [师] 暗夜终有破晓时 郇 睿 [生] 重新出发 张媛媛 3月8日 [师] 别怕,我们共同度过 冷 爽 [生] 阳春三月柳暗明 刘宇轩 3月9日 [师] 线上开课啦 李艾珂 [生] 生命的力量 黄诗娴 3月10日 [师] 有关科学和健康的通信 刘 宏 [生] 美食、爱与温暖的力量 卜欣荣 3月11日 [师] 新媒体生态——自媒体创客崛起 陈 默 [生] 不能出门时 我能做什么 弯佳佳 3月12日 [师] 更好的世界,更好的我们 刘 雯 [生] 回归理性,战疫必胜 魏世泽 3月13日 [师] 18 年前的我和今天的你 李 昉 [生] 道阻且长,真情不减 李冠男 3月14日 [师] 期待春天的收获 戎 融 [生] 撇弃惶恐,学会相处 杨璇羽 3月15日 [师] 新闻治学无不学,转益多师是我师 王闻俊 [生] 疫情背后的思考 王卓婕 3月16日 [师] 历史、春光与彩虹 王婧雯 [生] 望春天 雷梦莉 3月17日 [师] 与自己独处 韩 飞 [生] 战胜疫情 珍惜春光 刘子赫 3月18日 [师]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疫情居家培养美育意识 白晓晴 [生] 认真生活,珍惜当下 常婉祎 3月19日 [师] 灯 塔 于 然 [生]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 李钰琛 3月20日 [师] 拥抱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筑牢新闻传播的专业防线 徐培喜 [生] 关于“疫情”的记忆 刘思琦 3月21日 [师] 等待 醒 张树华 [生] 携手共漫花 序言 序言 一封书信从冬写到春, 又从谷雨写到立夏,一颗牵 挂的心从疫情伊始到平稳解 禁。 2020年1月31日,全国遭 遇新冠肺炎疫情之初,中国 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就开始了 师生每日云中书信,一直持 续到5月1日。三个多月,教 师每日的“春天的信心”,学 生每日的“东南西北聚力, 我们心在一起”,91封教师 书信,109封学生书信,集 成这本《忍冬信札》。在抗 疫防疫中,师生相互鼓励支 持的云中家书,家书抵万金 !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 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 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 对于经历过2003年非典疫 情的电视学院教师来说,此 次新冠疫情之初,大家第一 时间想到的还是莘莘学子。 但二者不同的是,非典期间 的6月,学生们都封闭在学 校,而“新冠”的二月,大家 都还宅在家里并将遵守国家 和学校的要求不返京、不返 校。前者需要统一安排同学 们在校的学习与生活,而后 者的抗疫则是远在天边的叮 嘱与安慰。于是,电视学院 院长高晓虹教授提议,把防 疫抗疫信息、国家和学校政 策要求化为书信和日历的方 式,寄语远在各地的同学们 ;同时,也让身处各地的同 学们传递他们的所感、所思 、所行。书信往来,各报平 安,云中扶助,共度时艰。 200封书信里,每位老师和 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观察和 思考,总体而言达到三种指 向。 第一,互报平安,咨以 信心。此次疫情突发,波及 全国。疫情之下,除了班主 任、辅导员和导师们与同学 紧密联系,电视学院以这种 集体书信的方式,把分布在 全国各地的师生凝聚在一起 ,云中寄语,相互支持与鼓 励。兰德尔·柯林斯说,互 动的基础是获得情感能量, 这是人类交流互动的核心要 素。在互动仪式的发生过程 中人们会分享共同或相同的 情感体验,当互动仪式诸多 因素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其 关注的焦点到达了高峰,从 而产生群体团结的现象,个 体的情感能量得到良性宣泄 和爆发。第二,助力分析, 提升专业。对于突如其来的 疫情而言,大家渴望获得及 时的疫情信息,而在移动社 交媒体的语境下,网上信息 鱼龙混杂,往往形成“信息 疫情”。如何帮助同学们获 得对疫情的正确认识,消除 恐慌,安全地防疫抗疫;又 如何借助疫情中的信息传播 现象,帮助同学们辨析信息 真伪,观察舆论生成传播机 制,分析谣言形成扩散机理 ,趁此提升这些新闻学子的 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如 何在此次疫情中,增强同学 们对社会、民族、国家的深 入认识,以及对国际社会、 全球发展的清醒判断。凡此 种种,很多老师都在书信中 以自己的切身体会,结合自 己的知识背景,从不同角度 ,给予疫情、灾难、人生、 专业等方方面面的探寻。字 里行间有殷切叮嘱、有理性 分析、有沉静思考、也有深 刻的玩笑。 第三,云中陪伴,情绪 纾解。疫情期间,政府和学 校对高校学生们提出了“在 家,不离家、不返京、不返 校;在校,不离校、不离京 ”的要求。算上春节前后的 寒假,如此漫长的时光宅在 住地,实属不易。忍耐和等 待的无奈、青春的躁动何以 安放,部分同学的个体流动 愿望,许多毕业生实习找工 作的迫切需求与焦虑同样需 要关注。因此,学院也希望 通过书信往来缓解同学们的 焦虑和担忧,并能引导他们 利用好这段宅在家里的时光 。为此,许多老师引经据典 ,旁征博引,承担起了老师 、长辈、朋友的角色,而许 多同学也把自己宅在住地的 经验和观察进行了分享。 好了,不再赘述,书信 百篇,其义自见,大家可以 自己去品一品书信中的要义 。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参 与书信写作的师生们,感谢 你们的积极参与,也要感谢 电视学院所有同学们,疫情 之下,你们的忍耐、等待和 坚持就是一种贡献。 有意思的是,在2003年 非典疫情期间,为了让在校 生活更加丰富,电视学院师 生们共同发起促成了今日的 国际大学生影像展“半夏的 纪念”。17年后的今天,为 了安放每一个人的内心,分 布在各地的学院师生们发起 了这一古典的书信往来,遂 成“忍冬信札”。时光荏苒, 世事无常,而初心未变,17 年过去,师生间的殷殷之情 未变,团队的浓浓氛围未变 ,电视学院的社会担当未变 ,这大概就是我们的集体记 忆和文化认同吧! 以此为序! 曾祥敏 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教 授、博士生导师 2020年5月 导语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对于经历过2003年非典疫情的电视学院教师来说,此次新冠疫情之初,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莘莘学子。但二者不同的是,非典期间的6月,学生们都封闭在学校,而“新冠”的二月,大家都还宅在家里并将遵守国家和学校的要求不返京、不返校。前者需要统一安排同学们在校的学习与生活,而后者的抗疫则是远在天边的叮嘱与安慰。于是,电视学院院长高晓虹教授提议,把防疫抗疫信息、国家和学校政策要求化为书信和日历的方式,寄语远在各地的同学们;同时,也让身处各地的同学们传递他们的所感、所思、所行。书信往来,各报平安,云中扶助,共度时艰。 精彩页 [生]正月初七人胜日 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庚子鼠年的农历初七,传说中女娲在第七天用泥土造出了人,古人便将农历新年的第七日定为“人胜日”,寓意人人长久,健康长寿。而在目前全国共克时艰、鼎力战胜疫情的关键阶段,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健康祥和的春节,也需要更健康、更强大的心态去和我们身边的家人、朋友们应对不断变化的疫情挑战。 此时此刻,我在北京的家中写下了这封小信,正所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个春节,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响应国家号召,邻里之间走动少了,亲属之间出门相见也戴上了口罩,原本要回山东老家的我,也在除夕前夜选择了留在北京。万家灯火之中,原本的亲朋串门,变成了线上的“云拜年”“云团聚”,大家虽然足不出户,但却依然通过网上的新闻报道与各路资讯了解当下的时事。 相信大家一定密切关注着在我们身边与疫情斗争的那些人们。从钟南山院士到无数在疫情一线奋斗的医生们,他们都牺牲了自己的团聚时间,投入到最危急、最紧张的抗疫工作之中。我的二姨身为急诊科医务工作者,也在腊月二十七奔赴河南驻马店疫情一线,开展医疗支援工作。除了医务工作者之外,交通警察、商场店员,外卖小哥、环卫工人们依然在为城市的运转、市民的生活提供方便。如果同学们身边有还在坚守岗位的家人朋友们,记得要同他们道一声辛苦与珍重,也希望大家在此特殊的时期,在家中尽一份自己的责任与能力。 正所谓“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特殊的寒假里更加心系社会,坚定信念,共同战胜疫情,也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顺遂。 2017级编辑出版学曹航宇 2020年1月31日 [师]春天的“信”心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冬去春来! 但这个春天来得比较特殊。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疫情之下,电视学院的班主任、辅导员和导师们第一时间和同学们取得了联系,知道你们在各地平安,这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今天已是正月初八,各地疫情信息仍然在不断涌现,形势不容乐观。我想,你们每天也都在积极关注疫情的发展。而无论此刻你在哪里,作为电视学院的学子,你的状况也牵扯着我们老师的心。因此,从今天开始,电视学院的老师们每天给你们写一封信,希望我们的关爱能每天陪伴你,我们的叮嘱能督促你,我们的沟通能缓解你的焦虑、释放你的情绪。 今天,这第一封信,由我来执笔。我想对你们说: 首先,要充满信心。我们要直面这场战疫,相信党和政府能够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恐慌、不盲动,充分获取信息,理性分析判断,做到科学防疫。尤其是身为传媒学子,大家要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分析和判断网上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严格按照正规途径获取的知识信息进行科学防疫。我每天也通过国际国内多种信源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丁香医生等媒体了解疫情最新进展和防护措施。碎片化时代,你们不要被碎片化的信息所迷惑,应该有“化零为整”的思维,更集中、系统、整体的信息结构。 其次,要守住耐心。当前的抗疫非一时之功,短暂时间难见胜负,我们绝不能心存侥幸,掉以轻心。未来1—2周被认为极其重要,“疫情将随着处于潜伏期的病例被筛查结束,通过物理性隔断控制传播,会得到很好控制”。因此,同学们要听从学校和学院的号召和安排,尽量减少流动。学校已经按照教育部和北京市的统一部署,发布《关于推迟开学工作的通知》,并请全体同学务必不要提前返校。据我们了解,许多单位也推迟了国内实习和海外实习计划,大家当应势而谋,因时而动。学院也为大家制定了相应的假期读书看片规划,官微“学部君”也为你们策划了不少互动推文,虽远隔千里,我们仍遥相呼应。 再次,要树立决心。不仅要在共同战疫时保有决心,也希望你们居家防疫之时立个New Year resolution,并能辅之以恒心,日日进步。这场疫情,让我更加知道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的重要。虽然我平时坚持的游泳、跑步因疫情减少了,但我仍然每天在家里适当锻炼。另外,我也有个小小的新年决心——减掉我的小肚子,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了。 第四,要不忘初心。身为传媒学子,想想当初考上中国传媒大学的初心为何?我想,每位同学都有一个传媒的梦。梦如何落地?在于平时身边的日日积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借此机会把平时难以沉下心来看的书、追的剧好好品味,细细思考。你们更应通过这次疫情,结合自己的专业,观察分析有趣的传播现象、有意义的防疫作品和有害的谣言生成机制。前两天,我也在时时围观“央视频”的火神山、雷神山慢直播,新生代的弹幕真的让我叹服。我想,慢直播就是新生代的广场舞,评论就是传媒的生产力,围观就是传播力。昨天,我在我的研究生群里布置了作业,让大家收集疫情期间的融合报道精品佳作和突出的传播现象,并进行归纳分析。研究生们收集了融合直播报道、平台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