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体分为两部分,一是简谱和传述,鲁迅生平经纬有了一种客观简述和文学描述,突出了个人史的重点和要点;二是整本书阅读,分篇解读《朝花夕拾》,注重语文和文学兼顾的阅读、分析及修辞艺术、思想意义。由此把两部分结合成鲁迅的文学个人史。最后,正文外还扼要提及了鲁迅文学个人史上的“失踪者”现象。
《朝花夕拾》是鲁迅人生苦痛之际向着青少年时代的回望和暂别,又是跨越羁绊、砥砺前行的再度出发和远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学的个人史(鲁迅传述和朝花夕拾) |
分类 | |
作者 | 吴俊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主体分为两部分,一是简谱和传述,鲁迅生平经纬有了一种客观简述和文学描述,突出了个人史的重点和要点;二是整本书阅读,分篇解读《朝花夕拾》,注重语文和文学兼顾的阅读、分析及修辞艺术、思想意义。由此把两部分结合成鲁迅的文学个人史。最后,正文外还扼要提及了鲁迅文学个人史上的“失踪者”现象。 《朝花夕拾》是鲁迅人生苦痛之际向着青少年时代的回望和暂别,又是跨越羁绊、砥砺前行的再度出发和远眺。 作者简介 吴俊,南京大学文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教授文学批评和鲁迅研究。主要作品主要著作《冒险的旅行》、《鲁迅个性心理研究》、《东洋文论》(译)、《文学流年》等。 目录 序言一 阎晶明 序言二 自序 第一部分 鲁迅生平简谱和文学传述 第二部分 《朝花夕拾》分篇解读 一、《小引》《后记》: 管窥创作心态和背景 二、《狗·猫·鼠》: 仇猫说原由 论人见讽议 三、《阿长与〈山海经〉》: 白描清淡叙事 记人深情抒怀 四、《二十四孝图》: 悲哀的吊唁 激愤的抨击 五、《五猖会》: 父权伦常下的童年之殇 六、《无常》: 鬼戏演人事 褒贬凭善恶 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哀而不伤的忆旧和告别 八、《父亲的病》: 庸医之恶与人伦反思 九、《琐记》: 日常琐记中的青春成长痕迹 十、《藤野先生》:“弃医从文”的人间“惜别” 十一、《范爱农》: 自伤自悼“等轻尘” 后记 鲁迅文学个人史上的失踪者 序言 阎晶明 人间烟火的精神气息 ——读吴俊《文学的个人 史——鲁迅传述和〈朝花夕 拾〉》 去年某日,和吴俊在某 一场合相聚,他在聊天中谈 到正在写一部关于鲁迅的散 文集《朝花夕拾》的专书。 我听了以后颇觉新鲜,毕竟 相对而言,研究者通常把《 朝花夕拾》当作回忆性的记 事散文阅读,用其中的故事 当材料,引其中的说法作旁 证是常有的,但专门就《朝 花夕拾》进行主体研究还真 的不多。我自然是表达了很 期待读到其新书的热切心情 。但他紧接着提出,希望我 到时能为他的专书写一篇序 言。我一听吓得赶紧摆手: 使不得,使不得!之所以如 此,绝非谦虚。我还没有发 展到警惕“好为人序”的地步 ,但确实也不敢承担这样的 重任。在我心目中,吴俊是 学者,是专门家。一个人做 多大学问也许不一定非得需 要身份作资格证明,但是否 专门从事却仍然体现着对待 学问的态度。相比较而言, 我这种身份不明的研究者, 无论如何是不应该对专门学 者的成果去做指点的。 但毕竟是多年朋友,吴 俊的盛情又似乎推脱不得。 终于,他在比原定时间晩了 好几个月的时间后,将完成 的书稿发来了。而且在书稿 的目录页,预约的序言已经 预设在标题中了。 首先我要说,幸亏吴俊 发来书稿的时间比预定的延 迟了足够长时间,否则都会 “干扰”到我的写作了。因为 今年初以来,我应一家出版 社的邀约写了一本小书,讲 述了鲁迅从故乡开始,一直 到上海生活的生命历程。今 读吴俊的这本《文学的个人 史》,原来有半部书稿也是 这样的写法。他以“生平简 谱”和“文学传述”的两种平 行结构,纵向描述了鲁迅各 个历史时期的生活、工作以 及创作上的收获。分期也是 以鲁迅居住地的迁徙来划分 的。读来既感熟悉,又多有 新鲜之感。我们之间所不同 的是,我写的小书,因为主 要是面向初高中学生的,所 以以讲故事为主,在故事的 讲述中贯穿着对鲁迅性格、 修为、创作的认识,努力切 近尚在中学时期的学生们课 外阅读的特点。而吴俊的“ 简谱”和“传述”,因为更像 是要兼顾以大学本科以上青 年为主的阅读对象,所以具 有更强的学术性。但不管怎 么说,我在已经交稿之后再 读他的著作,因为少了“同 题”写作的压力,便可以投 入地学习并表达钦佩之情。 一部解读《朝花夕拾》 的书,为什么要在前面用数 万字来描述鲁迅一生的经历 与创作呢?读过后思考,这 绝非只是为了字数上的添加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北 京和厦门这一人生最动荡的 时期创作的一部回忆性散文 集,他在广州编定并增写了 序言式“小引”及后记。待到 出版时,鲁迅已迁居上海, 而集子中的文章,大多描写 的又是自己少儿时的故乡生 活。用吴俊的定义,《朝花 夕拾》实际上可以视作是鲁 迅的“文学个人史”。这些大 多发生在他少年时期的故乡 的故事(《藤野先生》例外 ),却并不只是回忆性的文 章,无论是底层小人物如长 妈妈,恶俗的本家亲戚如衍 太太,还是父亲病与死的悲 伤,百草园里的生机,三味 书屋的兴味,一旦以文学的 笔法呈现,尤其是出于鲁迅 笔下,都不可能只是忆旧式 的文字,而是时时处处涂抹 着作者写作时的现实状况, 表达着作者正在伏案时的心 情,每一篇文章的背后,既 有认识前事的价值,又具有 通识性的意义。举个简单的 例子吧,《藤野先生》一文 的结尾:“每当夜间疲倦, 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 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 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 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 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 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这最末一句,“为‘正人君子’ 之流所深恶痛疾”,若是在 1924年之前写,恐怕就不 是这样。这句话即使送给藤 野先生本人也不会读懂,需 要从鲁迅写作时的处境、心 境来分析和说明。在一定程 度上,《朝花夕拾》里的故 事,还透露出鲁迅审美观形 成的来源、基础、过程,它 们潜在地呈现于童年故事当 中。喜欢《山海经》,憎恶 《二十四孝图》,其他如迎 神赛会的场景,无常的形象 ,因为父亲的病而反思庸医 之害,“仇猫”的由来及态度 ,所有这些,都在故事之外 表达着更深层的含义。但它 们并不是以说理的方式直陈 ,而是在故事的叙述中自然 流露而出。 《文学的个人史——鲁迅 传述和〈朝花夕拾〉》紧紧 抓住以上这些文脉,将一篇 篇忆旧散文视作鲁迅的“文 学个人史”,“个人史”中又 展开一幅幅更加深广的人生 图景。可以说,读懂《朝花 夕拾》,需要有对鲁迅人生 历程的全面了解。鲁迅一生 的理想追求、现实境遇、创 作表达,以及他的呐喊与彷 徨、抗争与隐忍,在《朝花 夕拾》里大都有或直接或隐 晦的表达。就此而言,吴俊 用一半的篇幅来讲述鲁迅的 “生平简谱”,并加以“文学 传述”的引入,是一种特别 必要的有机构成。他在这部 分对鲁迅人生历程中重要的 变故、转折,以编年体的方 式,精准地而不是模糊地作 介绍,对鲁迅一生中重要的 创作作品作简要分析。难得 的是,吴俊不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