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追溯与传承--大庆精神
分类
作者 崔世亮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从大庆精神的时代意义出发,阐释并宣传大庆精神。全书重在把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庆精神相结合,进而彰显后者丰厚的时代内涵。
首先,全书详细介绍了大庆精神的产生、发展与内涵,并以生动的实例为佐证,阐释了大庆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尤其在石油工业上的意义。
其次,本书重在寻源探究史实原貌,有针对性地寻找那些过往记忆和逝去往事,还原真实历史原貌。
同时,本书重在探寻大庆精神本质和源泉,深入考证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和人格化特征,力求通过实地调研和取证,找出精神本质、精神生成源泉,探寻和深挖大庆精神的真谛。
目录
第一章 探秘历史背景
寻源探究
1.国际大气候究竟恶劣到什么程度
2.国内大环境究竟艰难到什么程度
3.油田小环境究竟艰苦到什么程度
4.为什么洋人会嘲笑“中国贫油”呢?
5.我国石油勘探是何时转向松辽盆地的?
6.大庆油田究竟是怎样发现的?
7.“大庆”这个喜庆名字是谁给起的?
哲思随语
1.《梦溪笔谈》的预言
2.克里孟梭的预言
第二章 追溯如歌岁月
寻源探究
1.中央何时批准石油大会战的?
2.到底从全国各地调集多少人参加石油大会战?
3.“大庆石油会战”为何也称“松辽石油会战”?
4.闻名华夏的“三钻定乾坤”是怎么回事?
5.大庆石油会战指挥机构是怎样组成的?
6.“万人誓师动员大会”是怎么招开的?
7.为什么说大庆油田是靠“两论起家”的?
8.为什么说大庆石油会战“气壮山河”?
哲思随语
1.有那样一群复转军人
2.有那样一群石油工人
3.有那样一群知识分子
第三章 诠释精神真谛
寻源探究
1.“两分法”是怎样产生的
2.“三老四严”是何时形成的
3.“四个一样”是由谁最早提出的
4.孕育大庆精神的“三要”和“十不”是什么
5.什么是“三敢三严”的科学态度?/10l
6.大庆精神是怎样科学表述的
7.大庆精神与铁人精神的关系是怎样的
8.“工业学大庆”是怎样兴起的
9.中央对大庆正式做出了怎样的结论
哲思随语
大庆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第四章 回望寒地黑土
寻源探究
1.为什么说黑龙江省是石油会战的后勤部?
2.为什么安达县曾经升格为地级安达市
3.石油人的“精神祖宅”是怎么回事
4.要“牛”还是要“油”是怎么回事
5.为什么当时在地图上找不到大庆油田
6.黑龙江省是怎样提供粮食保障的
7.黑龙江省是怎样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的
8.黑龙江省是怎样提供交通运输保障的
9.黑龙江省是怎样提供物资供应保障的
哲思随语
1.这是一片甘愿奉献的寒地黑土
2.这是一片丰泽滋养的寒地黑土
第五章 追忆领袖关怀
寻源探究
毛泽东关心油田二三事
周恩来关心油田二三事
3.刘少奇关心油田二三事
4.朱德关心油田二三事
5.邓小平关心油田二三事
6.江泽民关心油田二三事
7.胡锦涛关心油田二三事
8.习近平关心油田二三事
哲思随语
亲切的关怀有如温暖的阳光
第六章 寻觅英雄模范
寻源探究
1.“铁人”王进喜是怎样的一个人
2.60年代展现大庆精神的“五面红旗”都有谁
3.70年代传承大庆精神的“二十一名标兵”都有谁
4.80年代传承大庆精神的“十大典型”都有谁
5.新时期的“1205钻井队”怎么样
6.为什么说王启民是新时期的“铁人”
哲思随语
1.有一种行为叫榜样
2.有一种感动叫平凡
第七章 解析时代价值
寻源探究
1.为什么说大庆精神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为什么说传承大庆精神是时代的需要
哲思随语
1.人总要有一点精神
2.人总要有一点追求
3.人总要有一点骨气
大庆精神产生、形成、发展时期大事记(1958年12月-1981年12月)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前言
月明星稀,当我在柔和
的灯光下,看到“铁人”王进
喜手握刹把的画照,抚案
沉思,想起了许多许多……
以至于竟然彻夜难眠,那
些陈年往事再一次浮现在
眼前……
掀开久违的大庆油田开
发史,那些淹没在历史尘
埃中的档案和卷宗,让我
仿佛从字里行间看到了老
一代中国石油工人在向后
人们诉说着那个特殊年代
气壮山河的伟大壮举,以
及所产生的具有穿越时空
力量的大庆精神——爱国
、创业、求实、奉献。
我们知道,中国是世界
上发现和利用石油、天然
气最早的国家。但随着现
代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以石油为驱动力量
的现代大工业的蓬勃兴起
,中国石油工业却远远地
落在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后
面。然而,中国要圆大国
石油梦,第一缕曙光就是
发现了大庆油田。从此,
中国石油工业开启了快速
发展的新里程。
1949年全国石油产量(
不包括台湾)仅,12万吨
,其中天然油7万吨,人造
油5万吨,很难满足建设新
中国国防、发展工业和改
善民生的需求。尽管当时
中国是一个大国,但也是
一个典型的贫穷国家,国
家财力、物力过于微薄,
科技实力不够强大,技术
设备不够先进。中国政府
和人民限于国际列强和霸
权国家的打压与围堵,只
能利用现有条件,齐心协
力,共渡难关,在辽阔的
中华大地上,全力探索深
藏地下的石油、天然气等
资源。经过多年的不懈努
力,终于在1959年国庆节
前夕,在松嫩平原的黑龙
江省安达县,以“松基三井”
喷出工业油流为重要标志
,找到了我国陆地上的第
一个大油田——大庆油田

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
、勇于接受挑战的伟大民
族精神,尤其是在那个饱
受战争创伤、百废待兴的
特殊时期,没有屈服于来
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克
服了各种困难,完全依靠
自身的智慧和力量,突破
了传统学术理论的禁锢,
创新性地提出了新的陆相
生油理论,并成功发现和
创建了大庆油田,把“中国
贫油”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
,并由此而孕育了大庆精
神。这种精神力量既是那
场石油大会战特定历史环
境的产物,也是一种客观
存在的精神财富。
我带着一种自我强加的
责任,力求在那浩瀚如海
般的历史资料堆中,慢慢
梳理、寻找和还原那段历
史真相。比如,在探秘大
庆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方
面,弄清了当时国际大气
候究竟恶劣到什么程度,
国内大环境究竟艰难到什
么程度,以及油田小环境
究竟艰苦到什么程度。在
求索大庆精神产生的特定
条件时,反复求证了为什
么外国人会嘲笑“中国贫油”
,我国石油勘探是何时转
向松辽盆地的,大庆油田
究竟是怎样发现的,以及“
大庆”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等诸多问题。在追溯大庆
精神产生的那场石油大会
战中,厘清了中央是何时
批准石油大会战的,到底
从全国各地调集了多少人
参加石油大会战,“大庆石
油会战”为何也称“松辽石油
会战”,闻名华夏的“三钻定
乾坤”是怎么回事,大庆石
油会战指挥机构是怎样组
成的。在探究大庆精神产
生的地域和人文影响时,
经过查阅大量史料,最终
厘清了黑龙江省是怎样提
供粮食保障的,黑龙江省
是怎样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的,黑龙江省是怎样提供
交通运输保障的,以及黑
龙江省是怎样提供物资供
应保障的。让国人看到黑
龙江人民为祖国石油工业
发展的无私奉献与真情付
出。
今天,国人要实现中国
梦,使中国进入世界强国
之林,更加需要为国争光
、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
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
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
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
神,胸怀大局、为国分忧
的奉献精神。但如何弘扬
大庆精神,传承大庆精神
,以适应今天发展形势的
需要,还确实需要我们进
行深入思考。
历时16个月,终成此书
稿,有如女人十月怀胎一
朝分娩,虽痛苦并幸福着
,因我作为“母亲”,终于见
到了出世的“孩子”。
愿大庆精神薪火相传,
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导语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大庆石油大会战那段特殊历史充满好奇,对大庆精神的产生与形成渴望了解,特别是那段历史已经与现实渐行渐远,尘封于浩瀚的历史尘埃里。有鉴于此,为了让现实中的人们了解那段历史所产生的大庆精神,本书作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追溯和还原那段让人激情澎湃的真实历史。站在这样的角度,通过解疑的方式去追溯、去探究、去寻源、去哲思、去随语,去回答人们所提出的实际问题。
真实的历史是本书的底版。《追溯与传承——大庆精神》是把历史还原后呈现给读者,这是作者编著本书的初衷。
后记
后记
真实的历史是本书的底
版。《追溯与传承——大
庆精神》是把历史还原后
呈现给读者,这是我编著
本书的初衷。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大
庆石油大会战那段特殊历
史充满好奇,对大庆精神
的产生与形成渴望了解,
特别是那段历史已经与现
实渐行渐远,尘封于浩瀚
的历史尘埃里。有鉴于此
,为了让现实中的人们了
解那段历史所产生的大庆
精神,我利用一切可以利
用的时间,去追溯和还原
那段让人激情澎湃的真实
历史。站在这样的角度,
通过解疑的方式去追溯、
去探究、去寻源、去哲思
、去随语,去回答人们所
提出的实际问题。在这思
辨的过程中,也让我获得
了许多启迪,使心灵受到
了一次现实与历史的撞击
。坦诚地讲,本人企望该
书既有基本的学术研究价
值,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
义,这一直是我积极努力
的方向。
在编著本书过程中,黑
龙江省档案局、大庆市政
府研究室、大庆市档案局
、大庆铁人纪念馆、大庆
石油管理局官方网站、大
庆油田采油五厂等部门和
单位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文
献、史料、图片、声像、
书籍和资料影印件等。黑
龙江省政府研究室主任田
恃玮先生,给予了十分有
益的指导和帮助;黑龙江
出版集团副总经理丁一平
女士对本书编著提出了许
多中肯的修改意见;黑龙
江教育出版社编辑及东北
网络台摄影记者为本书的
图片收集、后期编辑、美
术设计等做了许多工作;
我的同事苗瑜女士为本书
的资料收集、查阅和校对
等做了大量工作。同时,
还得到了赵俊清先生、车
迎坤女士等一些专家、学
者、领导和好友的帮助与
指教。在此,一并表示本
人的诚挚谢意!
由于有些珍贵史料还未
公开披露,现有可查资料
较少,以及受其他客观条
件的限制,书中个别表述
还有待商榷。再加之本人
认识水平有限,难免有疏
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
指正。
崔世亮
2014年3月
精彩页
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扩大化的错误造成的危害,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失衡和紊乱,以至于产生极大的经济困难。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加上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国家面临的形势空前严峻。1959年,全国出现严重旱灾面积达4463万公顷,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北、湖南、黑龙江等产粮区,占全国受灾面积的82.9%,目各种灾害交替出现,南方三次出现洪涝灾害,珠江、长江、淮河流域洪水泛滥。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最大损失,莫过于使粮食大幅度减产,造成衣村严重缺粮。全国粮食因灾减产情况,据统计,“由于一些地区连续三年受灾,全国共减产粮食611.5亿公斤”,“其中1959年受灾最严重.约损失粮食378亿公斤,其中以旱灾为主造成的损失约为260亿公斤。如周恩来总理1960年10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说:“这样大的灾荒是我们开国十一年所未有的,拿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20世纪记事起,也没有听说过。”1961年5月17日,李先念在给毛泽东勺信中也提到:“目前国家粮食库存实在挖不动了,群众的底子也空了,专粮区、缺粮区都很紧,几个著名的高产区,余粮实在调枯了,农民生写水平大为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是没钱投资石油工业的。1960年,国家给石油工业的投资仅为10亿元。1961年,因国家财政拮据又E少了52%的投资。由此,石油工业发展既缺少足够的已探明的后备i油储量,也因投资有限使原油生产增长受到严重制约。
原油产量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年产原油仅7万吨,另外还年产5万吨人造油,二者相加也仅12万吨。当时,由于新中国石油勘探才刚刚起步,在短时期内很难有重大的突破。因此,中央人民政府不得不把目光放在成本极高、产出率很低的人造石油上。人造石油就是从一种含油的页岩中,通过干馏等复杂工序,提炼出与天然石油相近的人造石油来,而提炼成本却是天然石油的十多倍。当时,人造石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于是,便要求东北局及辽宁省、吉林省尽快恢复人造石油生产,并在短时间内相继恢复了抚顺制油厂、锦西石油五厂、桦甸页岩油厂、锦州煤气合成厂等人造石油厂的生产。1952年,全国人造原油产量达24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55%。
当时,我国工业因为严重缺油,汽车不得不改烧煤气,许多工厂停产.飞机不能飞,坦克不能跑。朱德总司令就曾忧心忡忡地说:“现代战争打的就是钢铁和石油。有了这两样东西,打起仗来就有了物质保障;没有石油,飞机、坦克、大炮不如一根打狗棍。”全国上下对石油急迫需求的形势,已到了“工业断血…‘国防贫血…‘社会保障没血”的程度,这也是我国现代石油需求与生产矛盾最突出的时候。美国一位军事专家扬言:“红色中国并没有足够的燃料进行一次哪怕是防御性的现代战争……连几个星期也不行。必须控制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并窒息一切,使北京不能直接或间接经自由世界得到技术、经济的援助和供应的可能性。”
P6-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6: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