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飞越驼峰航线(樊庆笙的科学报国之路)(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樊庆笙先生是我国著名农业微生物学家,中国农业微生物学的开创者之一,1940年,樊庆笙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农业微生物学,将从美国带回的青霉素生产菌种(B21)进行青霉素生产、提取和临床试验,成为中国青霉素的主要创始人,被誉为“中国青霉素之父”,后长期担任金陵学院教务长、南京农学院院长。本书主要作者为樊庆笙先生的女儿,书中提供了大量图片,同时详细介绍了老科学家许多不为人知的工作和事迹,为年青一代学习老科
樊庆笙先生是我国著名农业微生物学家,中国农业微生物学的开创者之一,1940年,樊庆笙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农业微生物学,将从美国带回的青霉素生产菌种(B21)进行青霉素生产、提取和临床试验,成为中国青霉素的主要创始人,被誉为“中国青霉素之父”,后长期担任金陵学院教务长、南京农学院院长。本书主要作者为樊庆笙先生的女儿,书中提供了大量图片,同时详细介绍了老科学家许多不为人知的工作和事迹,为年轻一代学习老科学家不忘初心、科学报国的精神,提供了真实资料。学家不忘初心、科学报国的精神,提供了真实资料。
目录
第一篇 求学生涯 成长历程
第二篇 飞越驼峰 抗日救国
第三篇 创建学科 独树一帜
第四篇 身处逆境 矢志不渝
第五篇 涅槃重生 老骥伏枥
第六篇 牵线搭桥 融贯东西
第七篇 斗伪科学 旗帜鲜明
第八篇 硕果累累 誉满学界
第九篇 耄耋之年 壮心依旧
第十篇 师德永传 风范长存
樊庆笙教授生平
编后记
序言
自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
农学博物科追溯至今,南京
农业大学已走过近120年的
历程。一辈辈农学先贤宛若
群星璀璨,他们栉风沐雨、
潜心治学,将论文写在祖国
的大地上,为后辈们所敬仰
。无疑,樊庆笙教授便是其
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樊庆笙教授是中国农业
微生物学的开创者之一。他
早年在我校前身的金陵大学
农学院求学,后留校任教,
1950—1952年任金陵大学
教务长,1981年出任我校
前身南京农学院院长。抗日
战争时期,他带着极其珍贵
的盘尼西林菌种,沿着“驼
峰航线”飞越喜马拉雅山,
最终在昆明成功地制造出盘
尼西林,并为之命名:“青
霉素”,这种抗感染药物挽
救了千百万军民的生命。同
时,他还参与了中国第一座
血库的筹建,制成大量血浆
送往前线,为浴血奋战的中
国远征军们送去了重生的希
望。新中国成立后,樊庆笙
教授长期致力于农业微生物
学的教学、科研及应用工作
,编写了一系列微生物学教
材,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农
业微生物教育发展填补空白
。他主持并建立了全国第一
个厌氧微生物学实验室,在
共生固氮菌的生理生化研究
以及紫云英、花生、大豆根
瘤菌的应用研究作出了突出
的贡献,并历经二十余年锲
而不舍的努力实现了紫云英
北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显著。
繁重的科研之外,樊庆
笙教授对农业微生物学的教
学工作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和
心血。数十载的教学之路上
,他始终是一位传递理想、
乐于奉献的师长,用心用情
倾注关怀于每一位学生和年
轻同事,既关心他们学业上
的成长成才,也关注他们生
活中的暑热寒凉。在物资匮
乏的年代里,对学生们的学
术要求极为严格的樊教授,
却因为他们吃不饱而着急,
无私贡献出自己家里并不富
余的糕点票,只为了让学生
们能够安心求学。甚至于,
当他身处逆境、蒙受冤屈,
迫不得已告别科研一线,只
能在实验室里清洗试管之时
,他不仅坚持将试管洗的干
干净净,还不求回报的指导
年轻教师们做学问,一遍遍
的为他们修改文稿、指正错
误。毫无疑问,他的言传身
教影响了庄巧生、李宗道、
盛承师、殷恭毅、黄力、贾
新成、黄为一、潘迎捷等一
大批优秀的农业学者、专家
,他们承前启后、脉脉相传
,成为了中国农业高等教育
的推动者和传承者。
对于南京农业大学而言
,樊庆笙教授不仅仅是一位
卓越出色、举世闻名的学子
,一位敬业求真、爱生如子
的教授,更是一位呕心沥血
、尽职尽责的老领导。20世
纪70年代末,为了恢复南京
农学院的办学,他和大家一
起积极奔走拜访,传达南农
教职工的心声,最终在
1979年1月实现了南京农学
院的复校。复校后,他出任
南京农学院院长,投身于百
废待兴的学校建设工作之中
,在他的主持规划之下,学
校在江浦农场开辟试验田,
在卫岗校区新建图书馆、实
验室、教职工宿舍等,仅仅
两年就让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甚至对南京农业大学至今
的发展规划都产生了极为深
远的影响。晚年病重的樊庆
笙教授,最关心的也还是学
校的发展,他怀着巨大的热
情,忍受病痛的折磨,全力
投入金陵研究院的筹建工作
,一心一意要将它建成“世
界一流水平的生命科学院”
。转眼间,樊庆笙教授离开
我们已经二十三年了,无论
是敬立在学校生命科学楼大
厅的汉白玉雕像,还是
1998年成立并传承至今的
樊庆笙奖学金,无一不表达
着我们全体南农人、三十余
万校友以及无数农学后人的
深切思念。
本书是樊庆笙教授的女
儿樊真美女士,通过整理大
量文献、史料,查阅原始信
件、图片,一次次的核实,
一回回的拜访,最终得成的
心血之作。轻抚书页,仿佛
看见那个江苏常熟贫寒人家
的青年学子,怀着一颗拳拳
之心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
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也看见了
一位诲人不倦、精益求精的
老一辈知识分子,怀着金针
度人之举,为一代又一代的
学生、弟子们毫无保留地奉
献自己;还看到了一位真正
将南京农业大学的发展放在
心间的老前辈,他克勤克俭
、鞠躬尽瘁,即使到了生命
的最后一刻仍旧在思虑、谋
划学校的未来。为此,请允
许我真诚地感谢樊真美女士
,正是她的努力,才能使本
书得以面世,让更多的人看
到樊庆笙教授品格高洁、精
益求精的一生。
云山此去路苍苍,江水
泱泱千里长。今年恰逢樊庆
笙教授110周年诞辰,本书
的出版不仅仅是缅怀与纪念
,更是对南京农业大学以及
整个中国农学界的激励与鞭
策。斯人虽已远去,但他的
精神如同明亮的星星闪耀过
夜空,留下无数光和热,为
农学后辈们照亮前行的路。
吾辈更当拾级而上,以赤诚
之心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捧
在自己的手上,更为全球农
业的发展贡献出属于南农人
的智慧和力量。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导语
本书是樊庆笙教授的女儿樊真美女士,通过整理大量文献、史料,查阅原始信件、图片,一次次的核实,一回回的拜访,最终得成的心血之作。轻抚书页,仿佛看见那个江苏常熟贫寒人家的青年学子,怀着一颗拳拳之心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看见了一位诲人不倦、精益求精的老一辈知识分子,怀着金针度人之举,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弟子们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还看到了一位真正将南京农业大学的发展放在心间的老前辈,他克勤克俭、鞠躬尽瘁,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旧在思虑、谋划学校的未来。
后记
在樊庆笙教授诞辰110周
年之际,为了纪念这位为祖
国农业教育和农业科技事业
无私奉献了65多年的老科学
家,为了传承和发扬他和老
一代知识分子为实现强国梦
,历经艰难不屈不挠的奋斗
精神,学习他们实事求是、
勤奋踏实、严谨认真、一丝
不苟的工作作风以及敢于创
新,敢于坚持科学真理,敢
于和形形色色伪科学斗争的
精神,我编著了这本《飞越
驼峰航线——樊庆笙的科学
报国之路》。
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南京
农业大学校领导、校友会和
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学校党委书记陈利根教授欣
然应允,在百忙之中为本书
作序,其言谆谆,其情切切
。校友总会办公室主任张红
生教授组织了校友总会办公
室工作人员、干部和学校部
分资深老师参加审稿。他们
是:张红生,吴玥,李冰,
黄为一,娄无忌,李顺鹏,
卢夏等。他们认真审阅了初
稿,并提出许多修改补充意
见。张红生教授首先在审稿
会上强调,要进一步查清史
实和每一张照片的人名、时
间、地点,使这本书经得起
历史的考验;黄为一教授将
他悉心修改的稿件从海口寄
给我,还特地打电话给我加
以详细说明;娄无忌教授写
了珍贵的历史资料给我;李
顺鹏教授提供了珍贵的照片
和历史资料;卢夏老师则用
他精湛的技术修整了全部
150多幅照片;吴玥老师和
李冰老师承担了许多事务工
作。
这本书的写作,还得到
许多热心人士和我家人的倾
力支持和帮助。南京大学离
休老教师解修伦支持和鼓励
我写书,还亲临指导排版和
参加校对工作;南京晓庄学
院王盛教授仔细审阅全稿,
逐字逐句推敲、改错、斧正
。秦淮区党校公雪明老师帮
助拍摄和修正照片,美国得
克萨斯大学医学分部任凭副
教授为本书提供了重要的历
史文献的扫描件。
正是众人的精诚合作,
才有《飞越驼峰航线——樊
庆笙的科学报国之路》的问
世。在此我向南京农业大学
校领导,校友总会领导和所
有参加本书工作以及提供珍
贵历史资料的人士表示衷心
的感谢!并感谢南京农业大
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出版
本书。
樊真美
2021年10月
精彩页
留校任教
樊庆笙毕业后被留校任教,在植物病虫害系担任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的教学工作。
金陵大学校友湖南农业大学的李宗道教授在缅怀恩师的文章中写道:“我1934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学习,第一年学习主要课程《植物学》,就是樊老师负责我们实验课,……樊老师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哪个学生实验报告做得不好时,一律重做,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直到做好为止。……从那时起,樊老师教学严谨的作风,使我终生难忘,受益匪浅。盛承师同学自己当了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仍把多年前樊老师修改批阅的实验报告一直珍藏至今,并经常拿出来给新任校长们看,希望学校像樊老师一样对学生严格要求。”
金陵大学校友庄巧生院士回忆:“1935年1月,我考上了金陵大学农学院,主修农艺、辅修植物,第一天上课的头一节课就是樊老师讲的普通植物学。普通植物学是农学院的基础课,是一门内容广泛、描述性很强的入门课,听起来不难懂,但要一一记在脑子里就有些困难。樊老师记性好,讲课口齿清楚,有条理,重要的地方常常有意识的重复阐明以引起注意,同学们听起来不感到腻烦,留给人的印象比较深刻。为了配合讲解,他常在黑板上用有色的粉笔作图,或用事先绘制好的图解展示,其下笔的神速,技巧的精湛,几乎和书本上印刷的一样精确、细致,令人感叹不已。用今天的术语说,樊老师应是青年大学教师中的精英。如果他没有扎扎实实的真才实学做后盾,就不可能有那么出色的课堂效果。使我受益更大的是这门课的实验,它工作量很大,每次都要逐个地对实物、标本、切片进行仔细观察、绘图、标注来加深认识,以及回答实验指南中提出的问题,远远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只好另找时间补课,每周如此,这样,经过一个学期加班加点进行实验的实践和锻炼,养成了我对迎接沉重学习负担的适应能力,也体会到勤能补拙的实际效果。”
金陵大学校友徐国帧回忆:“樊老师带我们实验课时,在做植物形态和解剖实验时,要求我们学会生物画图技能。凡是应该在显微镜下描绘的,一定要用左眼观察镜片图像,右眼看着纸和笔,进行勾画绘制,所绘图像,要求线条清晰,布点匀净,注释正确。有的同学的实验报告,被樊老师屡退屡改,屡改屡退,竞达七八次之多。”
樊庆笙对家境困难的学生尽力相助。庄巧生回忆:“樊老师找我和黄率诚同学作助教生,帮助他照看每周两个下午的实验,我们欣然接受了这项工作,也有点受宠若惊。……通过作助教生取得了一些报酬,对我们俩个穷学生是很大的帮助,对自己的充实提高也有很大好处。”
1935年,樊庆笙的论文“水生植物的适应”发表在《生物科学杂志》第一卷第一期上。文中分析了为适应水中的生活条件,水生植物器官形态上的变异和内部构造的特殊。文中20幅水生植物在水中鲜活的立体图和显微镜下精细的剖面图,皆为樊老师所画,可见功底之深,也为学生做了规范绘图的示范。
在植物病虫害系工作期间,樊庆笙多次带学生到湖南、安徽等地采集标本,调查和研究长江流域的森林资源和植物分布。他是金陵大学植物病虫害系植物分类标本室的奠基人之一。
P8-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