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生物医用纳米材料对细胞的作用/纳米科学与技术》主要介绍具有生物医学应用潜力的纳米材料对细胞的作用,以及针对纳米材料与细胞相互作用而发展的新型表征手段和分析方法。全书共16章,系统介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①纳米生物学的概念、理论,同时介绍纳米表征测量与分析在纳米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和进展(第1章);②纳米生物医用材料及制剂的研究,强调细胞研究中需要重视的工具与方法(第2~5章);③从分子和细胞层面介绍纳米材料与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第6~13章);④从医学应用角度对纳米材料/细胞作用的探索研究(第14~16章)。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生物医学、药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顾宁,1964年5月出生.1986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1996年研究生毕业于东南大学.获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现为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成员.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纳米研究”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专家委员会成员等。 主要研究兴趣为分子与纳米功能材料、纳米加工以及功能纳米材料与器件在生物医{药)学领域中的应用。在生物分子与单细胞检测、功能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显微影像及影像增强技术、生物医用磁性纳米材料与器件.以及输药微纳系统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已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三十余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数项。担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微纳技术学会理事,中国真空学会理事等。 目录 《纳米科学与技术》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基于扫描探针显微术观测细胞微纳结构及生物过程 1.2 单细胞检测与分析技术 1.2.1 先进光学方法 1.2.2 质谱等谱学方法 1.2.3 电化学与电磁探极技术 1.3 细胞内生长与仿生制备纳米材料 1.3.1 细胞中生长金、银等贵金属纳米颗粒 1.3.2 磁细菌与磁小体 1.3.3 细胞中生长化合物纳米颗粒 1.3.4 基于生物分子(仿生)合成纳米材料 1.4 人工纳米颗粒作用于细胞 参考文献 第2章 生物医用纳米材料的制备、特性与质量控制 2.1 具有生物医学应用前景的纳米材料 2.1.1 (贵)金属纳米颗粒 2.1.2 半导体纳米颗粒 2.1.3 磁性氧化物纳米颗粒 2.1.4 有机/聚合物纳米颗粒(含生物分子构建的纳米粒) 2.1.5 碳纳米材料 2.2 生物医用纳米材料制备、表征与质量控制 2.2.1 化学组成 2.2.2 晶体结构与结晶度 2.2.3 形状、尺寸及尺寸分布 2.2.4 表面修饰分子 2.2.5 等电点 2.2.6 聚集态 2.2.7 表面化学特件 2.2.8 光、电、磁等物理特性 2.2.9 稳定性 2.2.1 0生物相容性 2.3 重要的生物医用纳米材料 2.3.1 贵金属纳米材料 2.3.2 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等无机化合物纳米材料 2.3.3 碳纳米材料 2.3.4 有机纳米材料 2.4 生物医用纳米材料的体内制剂 2.4.1 纳米靶向制剂 2.4.2 透皮给药制剂 2.4.3 纳米制剂的体内外要求 参考文献 第3章 单细胞的操控、检测与分析 3.1 单细胞操控 3.1.1 毛细管电泳 3.1.2 微流控技术 3.1.3 光镊 3.1.4 磁镊 3.1.5 电场 3.1.6 声场 3.2 细胞结构的显微与分析 3.2.1 光学显微术 3.2.2 电子显微术 3.2.3 扫描探针显微术 3.2.4 电化学阻抗显微镜 3.3 单细胞的电学测量与分析 3.3.1 电化学方法 3.3.2 细胞电生理技术 3.3.3 微纳探极技术 3.4 细胞结构和成分的质谱表征与分析 3.4.1 基底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 3.4.2 二级离子质谱技术 3.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 第4章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纳米材料细胞分析 第5章 细胞的三维培养及其显微成像与分析 第6章 纳米材料与生物分子的作用 第7章 纳米材料对细胞膜的作用 第8章 纳米材料作用于细胞膜的模拟研究 第9章 功能纳米材料及结构对细胞遗传特性的影响 第10章 纳米材料对细胞周期及特性的影响 第11章 纳米粒子对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第12章 生物医用纳米材料对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作用 第13章 纳米材料对细胞自噬的影晌 第14章 碳纳米管对免疫细胞的作用及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第15章 纳米材料对神经细胞的作用 第16章 噬菌体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