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第4版)(精)/李浩学术文集
分类
作者 李浩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初版曾被认为是“迄今第一篇从家族文化角度研究关中地域文学的力作”(卞孝萱语)。作者从人地关系的理论前提出发,运用“地域-家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唐代关中地域文学进行探讨,对与文学发展具有关联性的关中地域文化和关中士族的历史事实进行整理,对本地域文学的发生机制重新诠释,在此基础上为唐代关中文学进行定位。作者标举关中文化精神、关中文学士族、关中文学群体等范畴。对牛李党争、唐代关中士族教育、苏绰文体改革、窦叔向家族贯望、《皇唐玉牒》编撰者、李白世系中的谱牒与属籍、柳宗元的婚配与子女等问题亦提出独到的解释。
本书出版后曾获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本次新版,作者据近20多年来新出文献和国内外地域文学与士族文学研究的新成果,对原书进行了新的订正,代表作者对此论题的最新见解。
作者简介
李浩,陕西靖边人,现任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西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等。曾在韩国庆尚大学、台湾地区逢甲大学及中兴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著有《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摩石录》等学术著作,《怅望古今》《课比天大》《行水看云》《《野生涯》等随笔散文类作品。
目录
序一
序二
导言
第一章 关中地域与文化精神
一、本书所用“关中”概念的界定
二、以往研究成果的评述与定位
三、关中文化精神的历史走向
四、关中文化精神的理论诠释
第二章 关中方土风气与文学趣味
一、雄深雅健
二、系水土之风气
三、人文化成
四、五方杂错
五、高上气力
第三章 唐代社会背景下的关中士族
一、唐代士族研究刍议
二、“关中郡姓”论题之辨析
三、释“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四、敦煌文献所见关中姓望史料钩沉
第四章 唐代关中文学士族的崛兴
一、关中文学世家的形成
二、唐代关中文学的兴盛
三、从比较的视域看关中文学世家
第五章 唐代关中文学群体的构成
一、关中本土作家群
二、河东著姓加盟关中文坛者
三、胡姓士族加盟关中文坛者
四、江南士人播迁关中者
五、山东士人播迁关中者
第六章 唐代关中士族与教育
一、官学的衰微与私学的发展
二、家族教育的兴盛
三、文学教育的强调
第七章 从士族郡望看牛李党争的分野
一、本章统计所据文献说明
二、李党成员郡望统计
三、牛党成员郡望统计
四、统计结果的分析
第八章 苏绰文体改革新说
一、大统改制与文化精神的整合
二、托古情结与文化寻根
三、《大诰》与公文体改革
四、《大诰》与魏周文学新诂
五、关中地域与南北文风的统一趋势
第九章 柳宗元古文思想与关中学术资源
一、师资传承
二、明章大中
三、超越章句
四、辅时及物
五、游历考察
第十章 窦叔向家族贯望新证
一、窦氏的郡望
二、窦氏的房支
三、窦氏的迁徙
附编一 《皇唐玉牒》编撰者之重新检讨
附编二 范碑所述李白世系的谱牒学问题
附编三 柳宗元婚配与子女考
附编四 “五窦”生卒年新考
主要参考文献及征引书目
陕版后记
初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第三版后记
序言
陕西师范大学霍松林先
生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位质
量很高的文学博士。1994
年我赴该校主持答辩,很
欣赏范子烨君的学位论文
《<世说新语〉研究》,后
收入我主编的“六朝文学丛
书”中,已经出版。1998年
我又赴该校主持答辩,认
识了李浩君。与李君见面
之前,已听到陕西师范大
学师生介绍,李君任西北
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副教
授,负担着繁重的行政工
作和教学任务,在职攻读
博士学位,为了专心致志
把论文写好,主动辞去副
系主任的行政职务。他这
种重视学业而淡泊名利的
高尚情操,在见面之前已
给我一个极佳的印象。
李浩君提出答辩的《唐
代关中士族与文学》一文
是迄今第一篇从家族文化
角度研究关中地域文学的
力作。该文具有如下特色
:一、论题新颖,多有创
见。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
中,唐文学研究取得了令
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这对
于刚迈入此领域的青年学
子来说,固然可资借鉴的
成果比较丰富,但却使他
们很难找到一块空白开发
耕耘。李君的学位论文,
在论题的选择上具有填补
空白的意义,难能可贵。
作者在论文中,提出了一
系列的理论命题和范畴,
显示了深厚的理论素养与
犀利的学术眼光。如关中
文化精神、关中文学士族
、关中文学群体、雄深雅
健的关中文学趣味等。论
文从“关中”概念的界定入手
,探源溯流,纵横捭阖,
建构出关中精神的理论框
架,为全文提供了文化背
景;又从方土风气入手,
论述关中文学趣味,勾勒
出关中文学的美学氛围。
继则对“士族”“唐代士族”“
关中士族”等问题由表及里
,层层剥笋。作者在提出“
关中文学士族”概念的同时
,又侧重从时间维度考察
关中文学士族的崛兴,认
为关中士族经历了一个从
文到武,又由武到文,即
从经史世家到武力强宗,
再由武力强宗到文学世家
的演变过程。作者勇于开
拓,故文章不乏理论上的
原创性。
二、架构合理,体系完
整。论文既有对关中地域
文化精神、方士风气、文
学趣味的宏观把握与历史
概括,又有对唐代关中士
族、文学群体的中观审视
,还有对苏绰、柳宗元、
韦应物、六窦、韦庄、杜
牧等关中作家的个案剖析
(略近于微观研究),从
而构成了多层面、多视角
的立体研究框架。作者既
能高屋建瓴,从大处着眼
,又能有点有面,追求理
论概括、文本分析与史料
考证相结合的学术传统,
视野闳通而又条理清晰。
每章之末,均有结论,读
之一目了然。作者在对材
料整合融会的基础上下笔
,而且注意逻辑性,故文
章表现为思维缜密,气势
流转。
三、考证绵密,功力深
厚。在古典文学研究中,
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有识之士认为只有从文
献出发,对研究对象进行
实证研究,是必由之路、
不二法门。作者在写作过
程中,搜集阅读了大量的
原始资料,爬梳剔抉,发
覆探隐,或辨析前贤旧说
,或提出自己新解,皆能
取精用宏,多所创获。如
对“关中郡姓”命题的解说、
对“城南韦杜”的综合考察、
对牛李两党成员郡望的统
计分析、对苏绰文体改革
的重新评价、对六窦家族
贯望的辨析等等,覃思精
论,异彩纷呈。尤其是对“
关中郡姓”命题的解说、对“
牛李党争”成员郡望分野的
考证、对宇文泰与苏绰文
体改革的重估这几部分,
或于人们奉为常识、熟视
无睹处生疑,或于歧说纷
纭中提出新见,稽检考索
,有理有据,令人耳目一
新,于隋唐文史研究颇多
补益发明。
四、视角独特,方法先
进。论文以文化地理学和
地缘文化学中的人地关系
理论为前提,运用“地域一
家族”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建构理论范式,伸展研究
触角。这一思路,显然受
到钱大昕、陈寅恪、钱穆
及法国泰纳等前辈学者的
影响,由于作者对研究对
象的特殊限定,以及对学
术史的熟悉,使其对这一
方法的运用,显得从容不
迫,游刃有余,既无削足
适履之弊,又无简单模仿
之嫌。国内学术界长期受
极左思潮的影响,文学研
究也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
,使得从“五四”以来形成的
学术传统和研究方法出现
了某些断裂,失落不彰,
作者能继先贤之余绪,发
扬光大,值得称道。
五、文笔简明,风格雅
健。李君是拨乱反正、恢
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三届大
学生,从事高校古代文学
教学十多年。在攻读博士
学位前,已出版过《唐诗
美学》《唐代园林别业考
论》等专著数种,并在《
文学遗产》《文献》《唐
代文学研究》等刊物上发
表过论文多篇,具有较丰
富的学术积累和写作经验
,对论文和学术著作的语
言风格亦素所追求,故能
将其学养识见熔铸为一种
与论题相统一的论说语言
,富于中国传统气息,文
笔简明,风格雅健,读之
有厚重感。通讯评议的同
行专家和答辩委员对此特
点亦多所肯定。
总之,从论文看出,作
者对传统文化,既富有知
性理解,又极为钟情向慕
;既有传统功力,又具新
学之长。李君世居关中,
热爱乡土,对传统价值观
念,悉心守护,笃行实践
,故能得九百年“关学”之精
义。他对前辈学人的成果
既不盲目崇拜,也没有简
单否定,而是充满一种深
切敬意。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