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苑逸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丛书“纵横精华·第七辑”之一种,本辑亦有主题,即“百年以来的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实业家们的群像故事”,各分册下又有各自的小主题。本册主要收录了关于作家们的各种杂谈逸闻故事。
目录
张厚载与现代中国文坛第一公案/倪斯霆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和《两地书》/张小鼎
金丁人生鲁迅缘/汪乔英 汪雅梅
谴责小说与清末上海文艺小报/又太
林语堂与30年代的《论语》半月刊/沈立行
顾颉刚与《文史杂志》/李丛
沙漠里的骆驼与战马——左联期刊《文艺新闻》的出版传奇/左文
《南京人报》与“史上最短杂文”/张宝林
徐志摩与松坡图书馆/方继孝
近代五位著名的图书馆“馆主”/徐铁猊
抗战时期夏衍力推中国电影走向海外/赵日茂
怀李叔同先生/丰子恺
曹禺与恩师张彭春/张帆
回忆林海音旧事片段/万慧芬
我与巴金的世界语情缘/侯志平
潘际糠与巴金的《随想录》/李家平
我在“巴乡”辞巴老/卢弘
钱锺书与《宋诗选注》/张锡金
冯雪峰与我放鸭子/陈早春
王震勇保文化名人/许人俊
父亲邓拓的收藏与捐赠/邓小虹
晚年的忏悔——袁水拍书信两札/张宝林
人生亦学问:启功先生的人情世故/李强
暮年徐迟的喜悦与哀伤——读徐迟的两封短笺/张宝林
导语
《纵横》杂志是全国第一份集中发表回忆文章的期刊,自1983年创刊以来,以“亲历、亲见、亲闻”为视角,如实记录和反映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物故事及各地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地方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情况,以跨越时空的广阔视野,纵览百年历史风云,横观人生社会百态。本书为其中之一册。
精彩页
张厚载与现代中国文坛第一公案
倪斯霆
1917年1月,创刊已一年的《新青年》杂志在第二卷第五期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个月后,第六期旋又推出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中国现代史上影响深远的“文学革命”由此拉开序幕。
就在刊发《文学革命论》的同期刊物上,新文学阵营又一健将钱玄同在“通信”栏发表了致陈独秀信,除对该刊“改良文艺”表示钦佩外,更是情绪激昂地喊出了铲除“选学妖孽”与“桐城谬种”的口号,将矛头直指以林纾为首的复古派文人。在此后的一段时日,“选学妖孽”与“桐城谬种”几乎成了封建复古派文人的代名词,被新文学家们反复鞭挞。但令钱玄同等人始料不及的是,尽管声讨在加剧、咒骂在升级,以林纾为首的旧文学营垒却始终不起来应战。对此郑振铎多年之后曾有过这样的描写:“他们(旧文人)始而漠然无所睹;继而鄙夷若不屑与辩……他们(新文学家)便好像是尽在空中挥拳,不能不有寂寞之感。”情急之下,《新青年》两位编委合演的一出“引蛇出洞”的“双簧戏”登场了。
1918年3月,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三号的“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栏,刊出《王敬轩君来信》和刘半农的《复王敬轩信》。前者总括了复古派文人的观点,历数提倡新文学者的罪状,并加以讽刺与谩骂;而后者则对前文进行逐段批驳和反击。随后,钱玄同又以“崇拜王敬轩者”为名致陈独秀书,讨论学理之自由权,并由陈独秀复信作答。由此造成两派针锋相对的“笔仗”局面。此招果然奏效,首先是一位署名“戴主一”者,以《驳王敬轩之反动》一文为“桐城谬种”之代表曾国藩平反,对《新青年》的编者进行质问与责难。在遭到反击后,当时被称为桐城派古文家“殿军”的林纾跳了出来。在其文章连续遭到新文学家们的驳斥后,恼羞成怒的林纾便于1919年二三月间,连续抛出恶意诅咒新文学家的小说《荆生》与《妖梦》。
新文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桩公案由此形成。
林纾这两篇在现代文学史上“臭名昭著”的小说的出现,是与一个人的鼓动与奔走密切相关,此人便是在当年虽头角崭露但经此公案而“罹难”,从此在现代文坛缄声无闻的张厚载。

关于张厚载的生平,我们今天所知不多。从他“五四”前夕被北京大学开除时,仅差两个多月即毕业这一时间推断,他大约出生于19世纪的最后几年,原籍江苏青浦,小学毕业后随父母迁居北京;曾入林纾任汉文总教习的五城中学堂学习,对林氏古文钦佩有加,课余时常请教,被林收为入室弟子。
五城中学堂是由晚清政府官办的一所中等学堂,即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从其当年开设的课程已有汉文、英文、算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科去看,它与今天的一般中学别无二致,可见其在当年是属于得风气之先的现代学堂。但这种“现代”并没有使张厚载成为日后具有新文化思想的现代青年,相反,与林纾亲近的结果,使他完全继承了林氏学说,成为一个彻底的“国粹”派,不但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深谙于心,而且对中国的传统戏曲更是达到痴迷的程度。对此其晚年在回忆自己一生时,曾言“余少时夙有剧癖,观后必记其剧目,多以述评。”这种“述评”见诸报端,始于1911年,其时他不过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后生小子。但由于所记所评均拔新领异、言之有物,当年北京的《亚细亚报》及《公言报》均以专栏形式刊出,颇受读者瞩目,被众多戏迷誉为中国最小的剧评家。
当时梅兰芳头角崭露,誉满京华,其俊美的扮相与婉转的歌喉无不使张厚载倾倒,每观梅剧,他都激动不已。随着一篇篇虽有捧角之嫌,但却见地不俗的评论文章的问世,他成为当年鼓吹梅兰芳的第一人,并一跃而为所谓“梅党”的中坚人物。他在写这些剧评时,为自己取了一个极怪的笔名——张缪子。据他自己解释,“缪”字读音如“聊”,意指深谷。由于此字极为陌生,不在现代习用字之列,故拿到其名片的人,大多不知该如何称呼。晚年他因笔名常闹误会,再写文章时便署上与“豂子”谐音的“聊止”。
1915年,张厚载从五城中学堂毕业后,直接考入了创办不久但声誉颇著的北京大学法科政治系。课余,他依旧在报纸上开专栏写剧评,引起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注意。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0: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