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国家级规划教材《血液内科学》至今已经是第3版,本书的读者对象为血液内科学专业研究生,我们希望通过对本学科现状的剖析、在必要的地方辅以回顾和展望的写作方式,在研究生临床创新思维及临床技能的培养过程中起到手电筒、导航系统的作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版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POEMs综合征、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血液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进展等热点问题的相关介绍。各章节在注重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前提下,强调对诊疗现状的剖析,针对目前血液疾病诊疗中的困惑、局限与不足以及诊疗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现状深入分析;在回顾中主要涉及对血液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过程以及诊断依据、治疗方案发展过程的回溯,重在对这些发展沿革的点评并揭示其背后的启发意义;而在展望中对血液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评议。同时本书聚焦血液病学领域尚有争议的课题,从多个角度展示相关的研究进展,目的是激发读者的求知欲望,希望能为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书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强调临床实用性,有较高的可读性,力争让研究生通过自学了解血液系统疾病的专业理论及学科发展的关键前沿问题,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 黄晓军,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血液病学系主任,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大清华生命中心临床PI。现兼任Asia Pacific Hematology Consortium(亚太血液联盟)主席,ACTO候任主席;第九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第三届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从事教学工作22年,负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985”基金、北京大学211基金等10余项基金。国内外发表论文近300余篇,综述25篇,专著20部。 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2013年获欧洲骨髓移植学会颁发的“欧洲骨髓移植圣安东尼成就奖”、第四届国际恶性血液病大会授予的“全球血液肿瘤学术研究杰出贡献奖”。 目录 第一章 恶性血液病诊疗趋势 第一节 精确诊断为恶性血液病规范化治疗奠定基础 一、细胞免疫学(I) 二、细胞遗传学(C) 三、分子生物学(M) 第二节 血液病多元化治疗手段 一、化疗与表观遗传学药物 二、分子靶向治疗 三、免疫治疗 四、细胞治疗 五、造血干细胞移植 第三节 分层治疗及个性化治疗 第二章 急性白血病 第一节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迈入精准诊疗时代 一、AML诊断及分型的演变 二、AML的预后 三、AML疗效评价 四、AML抗白血病治疗——精准靶向治疗已显现效果 五、展望 第二节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一、ALL诊断体系的完善 二、ALL的治疗 第三节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治进展 一、临床特点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相结合,探索APL的发病机制 二、诊断方法的变迁及思考 三、治疗手段的演变和存在的问题 四、结语 第三章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第一节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带来了什么——从分子机制的研究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诊断与治疗的演变 一、CML的发病机制 二、CML诊断分期标准 三、CML治疗方案的变迁 第二节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中如何监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一、CML的监测方法 二、重要时间点的监测 三、TKI的治疗反应 四、治疗反应的深度与预后 第三节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时代,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选择 一、CML的治疗目标 二、TKI一线治疗CML-CP 三、伊马替尼治疗失败CML-CP患者的二线或三线治疗 四、总体治疗策略 五、停止治疗和疾病治愈 六、进展期CML患者的治疗 第四节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时代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治疗中的地位 一、TKI前时代Allo-HSCT是CML治愈性手段 二、TKI时代Allo-HSCT在CML治疗中的作用 三、影响CML患者Allo-HSCT预后的因素 第四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第五章 多发性骨髓瘤 第六章 POEMS综合征 第七章 骨髓衰竭性疾病 第八章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治新热点 第九章 淋巴瘤 第十章 出血性疾病 第十一章 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靶向治疗 第十二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 第十三章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第十四章 血液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进展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