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对C语言知识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并通过相关案例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C语言概述,变量与常量、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程序流程控制,数组,模块化与函数,指针,构造数据类型,文件操作,计算机算法基础,以及国际计算机协会一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本书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并通过对大量案例的解析,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材,也可供非计算机专业的科研人员学习参考,还可作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硬件基础 1.1.1 计算机与冯·诺依曼型结构 1.1.2 内存地址 1.1.3 计算机的三大系统总线 1.1.4 CPU指令系统 1.1.5 计算机工作原理 1.2 二进制及计算机编码 1.2.1 进位计数制与二进制 1.2.2 不同进位计数制间的转换 1.3 二进制数值表示与计算 1.3.1 整数的计算机表示 1.3.2 实数的计算机表示 1.3.3 字符编码 1.3.4 其他非数值型数据编码 1.4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 1.4.1 机器语言 1.4.2 汇编语言 1.4.3 高级语言 1.4.4 程序启动运行过程 小结 习题 第2章 C语言概述 2.1 C语言的发展历程 2.1.1 C语言的起源 2.1.2 C语言的标准化 2.1.3 C语言和C++语言的交融发展 2.2 C语言的主要特点、应用场合 2.2.1 C语言的主要特点 2.2.2 C语言的应用场合 2.2.3 如何学好C语言 2.3 开始C语言之旅 2.3.1 第一个C语言程序 2.3.2 Visual C++ 6.0 开发平台 2.3.3 C语言程序编译、连接、执行的过程(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例) 2.3.4 计算机如何帮助人类计算 小结 习题 第3章 变量与常量、数据类型 3.1 变量与常量 3.1.1 变量 3.1.2 常量 3.2 C语言的关键字、保留字和标识符 3.2.1 C语言的关键字 3.2.2 C语言的保留字 3.2.3 标识符 3.3 C语言的数据类型 3.3.1 C语言数据类型 3.3.2 数据类型的自动转换 3.3.3 格式化输入/输出 3.3.4 字符数据的输入/输出 3.3.5 字符串数据的输入/输出 3.3.6 C函数库帮助文档的查阅 小结 习题 第4章 运算符与表达式 第5章 程序流程控制 第6章 数组 第7章 模块化与函数 第8章 指针 第9章 构造数据类型 第10章 文件操作 第11章 计算机算法基础 第12章 国际计算机协会—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 附录A C程序内存区域分配 附录B 程序单步调试技术 参考文献 序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大 量的程序设计语言被发明、 被取代、被修改或组合在一 起,但C语言依然长盛不衰 ,深受广大编程爱好者的喜 爱。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 工具已被用于社会的各个行 业,当代大学生应能够熟练 驾驭此工具,以使自己在社 会发展的滚滚洪流中成为中 流砥柱。通过学习一门程序 设计语言理解计算机中数据 处理的过程,了解计算机的 工作原理,在此过程中培养 信息素养为未来工作、学习 打下良好基础,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 积极推动和引导下,应用技 术型大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 和职业教育领域的关注和研 究热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 培养重在突出应用,同时应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以能 够经得起技术的革新和变化 ,有能力通过再学习快速适 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在课时普遍压缩的背景下, 为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尤 其是工科各专业的需要,我 们组织编写了本书。本书旨 在使读者通过学习,快速掌 握C语言基础语法、程序流 程控制、函数与模块编写、 字符串与指针、构造数据类 型,以及文件、常用算法等 知识;借助单步调试技术, 从变量的定义洞察其本质以 及其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变量 值的变化,使读者更加清楚 程序的流程控制以及每条语 句的功能;通过参阅大量在 线技术文档、文章将需要读 者掌握的技术背后的知识点 彻底交代清楚,使读者知其 然更知其所以然;不在古怪 、特殊情况下才被迫使用的 方法上花费篇章,不钻牛角 尖,以系统的全局观使读者 快速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 并使用其解决问题;每章的 习题是从历年全国计算机等 级考试(二级)真题中精心 挑选而来,旨在举一反三, 不搞题海战。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 计算机专业的教材,也可供 非计算机专业科研人员学习 参考,亦可作为全国计算机 等级考试(二级)的参考用 书。读者通过阅读此书会接 受另一种视角下的C程序设 计。 本书由孙平安任主编, 丁潇、蔡闯华任副主编。感 谢熊孝存、陈荣旺两位领导 以及武夷学院大学计算机基 础教研室各位同仁的大力支 持;感谢刘瑞军老师对本书 提出的宝贵建议;感谢中国 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各位编 辑老师对本书的辛勤付出以 及给予的宝贵意见。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 平有限,书难免有疏漏与不 妥之处,恳请读者和同行批 评指正。 编者 2020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