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地震安全教育一本通(教师版)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开阔的视野、发散的思维、广博的背景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文字,真实震撼的案例,丰富新颖的图片和简明扼要的原理、措施及操作要领,为以往不太了解地震科学知识的广大教师,提供一本实用的防震减灾科普教学辅助参考书。
目录
一、人们探索地震成因的漫漫长路
中国古人认为自然灾害是上天对人类的一种惩戒
古希腊人率先对地震的成因进行物理学解释
亚里士多德试图揭示地震成因的原理
古罗马学者认为火山和地震两者联系紧密
用牛顿定律解释地震成因开启了新的时代
里斯本大地震激发了“现代地震学之父”的灵感
用物理学和工程学原理探寻地震的地质性质
现代地震学成熟的标志:“弹性回跳”假说
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说
新大陆漂移模型能够部分解释地震的成因
当今科学界公认:常见的地震成因类型
二、识别地震灾害风险
地震灾害的突出特点
常见的地震波类型和破坏性
地震烈度反映地震动和震害的强弱程度
哪些因素会影响人对地震的感觉
影响地震破坏程度的主要因素
地震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为什么我国的地震灾害特别严重
1976年唐山地震带给我们的启示
2008年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启示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收集和上报地震灾情
三、人们关心的测地震与报地震
中国古人是如何认识地震的
地震仪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美国地震预测研究的黄金时代
虚假的地震预报经常会引起社会恐慌
姗姗来迟的日本“东海大地震”
国际地震学界:对地震做出确定性预测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说地震预测预报是世界性难题
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和现状
进行地震预报研究的基本方法
地震预报采用的地震前兆
如何评估地震前兆是否靠谱
我国数字化地震台网的建设和发展
震级的大小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对应
如何利用仪器的记录进行震源定位
为什么会感觉本世纪地震明显增多了
四、了解防御地震灾害的工程性措施
如何做好地震灾害研究的基础工作
地震往往是由断层活动引起,又可能造成新的断层
哪些证据说明强震与断层活动的关系密切
中国活断层调查研究的进展
在建筑选址的阶段应考虑活动断裂的影响
建筑物在地震中受损情况与多种因素有关
建筑工程必须按抗震设防要求建设
如何对既有建筑物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减隔震新技术正在成为降低震害损失的法宝
五、人们如何应对地震灾害
应对地震灾害的对策和经验
地震灾害分级和分级响应
重视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不可忽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重要作用
必须重视地震应急和逃生知识的学习和训练
人人都应该掌握的防震避震常识
不幸被埋在地震废墟中怎么办
发生地震次生火灾怎么办
如何远离地震崩塌的伤害
如何判断和防范地震滑坡
防范地震泥石流的基本要领
如何判断和防范地震海啸
中国不存在活火山是一种错觉
震后怎样保证饮食的卫生安全
重视防止和应对地震谣传
六、关注防震减灾新技术
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地球
许多国家和地区投资发展地震预警系统
地震预警存在盲区,但是仍然能发挥重要作用
地震预警系统在中国的建设和推广应用
强震动观测在信息时代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互联网技术促进地震信息服务能力的提升
新媒体技术改变地震灾害的救援和报道进程
利用地震大数据更加关注“人”
卫星遥感观测和“张衡一号”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震应急工作中大显神威
物联网将使防震减灾工作变得越来越简单
序言
我国大陆是全球地震
高发的区域之一。地震多
、强度大、分布广、灾情
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经
济社会的发展并不会阻止
自然灾害的发生,相反,
人类活动还可能加剧致灾
程度——尤其是当防灾意
识、预防措施与应急能力
本身存在短板、漏洞的时
候。
抛开自然因素,包括
地震灾害在内的我国各种
灾难频繁发生并造成巨大
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
是全社会安全意识薄弱,
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不足。
我们虽然不能阻止地震灾
害的发生,但是可以逐步
掌握其规律,积极进行准
备和防御,采取科学有效
的应对措施,努力将灾害
的损失降至最低。
减轻地震灾害不仅是
一个复杂的自然科学问题
,也是一个极其严肃的社
会科学问题,要动员全体
民众共同参与,尤其是青
少年学生。目前,地震预
报仍是世界性科学难题,
要把地震灾害损失减少到
最低程度,就必须加强防
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教
育,把防震减灾知识和技
能的普及纳入常规的国民
教育中。当然,教师要想
成为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
的传授者、普及者、倡导
者和推广者,首先自己要
是一位学习者、研究者、
探索者、实践者。
地震科学并不神秘和
枯燥,它是人类在探索世
界、认识自然、与灾害做
斗争、不断提高生存和适
应能力的过程中,形成的
相关知识的积累,它所涉
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不
仅包括地质学、构造地质
学、地震地质学、地貌学
、物理学、数学、天文学
、地理学、地球物理学、
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
工程地质学、考古学、岩
石力学、工程力学等,还
包括灾害学、应急管理、
紧急救援、城市规划等,
更是涉及哲学、历史、政
治、经济、法律、社会生
活等方面。
作为教师,不仅要完
成学科类教学任务、传授
学科基本知识,更要承担
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
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
重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
法,激发学习的兴趣,提
高探索的能力,培养安全
的行为习惯、增强自我保
护的意识和技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
震减灾法》要求,要大力
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
作,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
灾能力。《中华人民共和
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
,要加强对中小学的安全
教育。大力普及防灾减灾
科普知识,增强中小学生
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科学素
养,提高防灾避灾技能,
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
和减少各种突发事件对青
少年的伤害,保障学生健
康成长,是各级政府和有
关部门必须积极推动和努
力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但是,目前我国还十分缺
乏内容科学、通俗易懂、
面向教师的防震减灾科普
培训教材。
我们编写本书的初衷
,就是希望通过开阔的视
野、发散的思维、广博的
背景知识,深入浅出、通
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文字
,真实震撼的案例,丰富
新颖的图片和简明扼要的
原理、措施及操作要领,
为以往不太了解地震科学
知识的广大教师,提供一
本实用的防震减灾科普教
学辅助参考书。本书也是
中小学生拓展知识、开阔
视野、自学消遣的很好的
课外读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