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书法之美(第2卷隶书)(精)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作者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在中国书法艺术中,隶书是一种承先启后的书体——它让汉字从象形符号演变为抽象线条,让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书法之美”系列第二卷——隶书卷,从汉代、唐代及清代的隶书碑帖法书中精选13件名品,如有“隶中之草”之称的《石门颂》,“汉隶之最可师法者”《乙瑛碑》,“守古法而庄重严正”的《荐福寺碑》,具有“庙堂之气”的《虞仲翔祠碑》等。并邀请13位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讲述《石门颂》的高浑奇逸,《乙瑛碑》的气象雍容,《礼器碑》的清超遒劲……尽现隶书的波磔之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在其间的古朴庄重与雄放洒脱并存的中国美学精神,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于一笔一画间,通法、知美、悟道,进而定静生慧、滋养性灵。
作者简介
唐翼明,两岸知名学者,作家,书法家。湖南衡阳人。武汉大学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博士。曾任台湾文化大学、政治大学教授,现任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兼国学院院长、长江书法研究院院长、武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著有《古典今论》《魏晋清谈》《魏晋文学与玄学》《魏晋风流》《<颜氏家训>解读》《<论语>诠解》,散文集《宁作我》《时代与命运》《江海平生》《江海清谈》等。
目录
壹 《石门颂》:隶中之草,高浑奇逸
贰 《乙瑛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
叁 《礼器碑》:清超道劲,浑厚从容
肆 《衡方碑》:方正深朴,古健倔强
伍 《西狭颂》:雄迈静穆,汉隶正则
陆 《史晨碑》:平淡之相,瑰丽之质
柒 《曹全碑》:秀美飞动,逸致翩翩
捌 《张迁碑》:端直朴茂,方正尔雅
玖 《荐福寺碑》:瑰伟壮丽,风流闲媚
拾 《临西岳华山庙碑隶书册》:沉雄雅秀,古拙新媚
拾壹 《敖陶孙诗评十条屏》:貌丰骨劲,大气磅礴
拾贰 《虞仲翔祠碑》:抱朴含真,陶然自乐
拾叁 《临张迁碑册》:篆籀意趣,雄浑古厚
图版说明
序言
早在秦王朝建立以前,
秦国日常应用中已经出现一
种笔画方折、结体简约、书
写便捷的书体——隶书。这
可以在1980年四川青川郝
家坪秦墓出土的木牍上得到
印证。秦隶依然保持了篆书
修长的结构和笔画的纵势,
而逆入平出的笔法和波磔挑
法已渐渐明显。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
)兼并六国,统一天下,颁
布了一系列法令,“一法度
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字”。秦代常用的有八种书
体:大篆、小篆、刻符、虫
书、摹印、署书、殳书、隶
书。其时因“大发隶卒兴役
戍,官狱职务繁”,隶书书
写便易,应时而出。《汉书
·艺文志》云:“是时(秦)
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
,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隶书”之名,其来源就
是“施之于徒隶”。其实,在
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秦国已
有隶书的雏形了,书法史上
有许多名称往往是以后追加
的。
汉承秦制,关于西汉前
期的隶书,我们现在看到最
多的还是出土的竹木简牍。
如湖北江陵张家山汉简(西
汉高后二年,前186)、高
台木牍(汉文帝前元七年,
前173)、凤凰山汉简(汉
文帝前元十六年,前164)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的帛书和竹简遣册(西汉早
期)、沅陵虎溪山汉简(汉
文帝后元二年,前162),
湖北随州孔家坡汉简(汉景
帝后元二年,前142)等都
承袭了秦简的隶书书风,篆
书的结构在不断减弱,隶书
所特有的波挑在逐渐形成,
这是刻意而作的,是一种审
美情趣使然,是对艺术的自
觉创造。不过仍保持纵势,
字形较为修长。
汉武帝即位不久,就出
兵反击匈奴袭扰,并一直坚
持到暮年。二十世纪以来,
在敦煌、居延、罗布泊一带
亭燧关塞发现、出土的数以
万计的简牍,就是从西汉武
帝直至东汉初年这一时段边
陲将佐吏卒遗留下来的文书
簿籍、传符检署,甚至还有
用作临习小学篇章的觚。
敦煌汉简编号1922的为
汉武帝太始三年(前94)简
,其书改西汉早期波磔作纵
势的写法,而完全取横势,
每个字都呈扁阔形,左波右
磔都较其他笔画丰肥,隶书
已趋于成熟。至西汉宣、元
、成帝三朝,凡隶书简,虽
各人风格不一,但其转折处
笔锋转换方折,波磔充分向
左右伸展,并恣意地显示毛
笔提按粗细变化的柔畅美。
如居延汉简1328号汉宣帝
元康二年(前64)简,
1511号、1512号汉元帝初
元三年(前46)简,1523
号汉成帝建始元年(前32)
简,1524A号、1524B号汉
成帝河平四年(前25)简等
,说明书写者已熟练掌握了
隶书的书写规律,挥运自如
,隶书已完全成熟了。这一
特征的书体到东汉末期一直
为日常应用。汉代以后,仍
作为铭石书而沿袭使用。
证明西汉中晚期隶书已
完全成熟的最有力证据,莫
过于1973年河北定县(今
河北定州)八角廊四十号汉
墓出土的大批竹简古籍。墓
主经考订为中山怀王刘修,
其卒年为五凤三年(前55)
。这批古籍都是用工整匀称
的隶书缮写的,用笔逆入平
出,主笔皆蚕头燕尾,中段
稍提笔收束,波磔较丰肥,
结构宽扁,重心安稳,形态
舒和。东汉中晚期的著名碑
刻,如《乙瑛碑》《张景残
碑》《元孙残碑》等,用笔
结体与之极为相似,已完全
脱尽了篆书笔意。
隶书的笔法较以前的书
体要丰富,其体势和波磔跌
宕起伏,显示出独特的美感
。产生隶书形式美的因素主
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用。
隶书自汉武帝时开始向扁阔
的结构定型,很大的原因可
能是要尽可能在狭长的竹木
简上将字写得大,而一简中
容字又要多,容字多就可以
节省篇幅,但是字与字之间
不能太挤,要留有一定间距
,以便能清楚舒适地阅览,
于是将受篆书影响而保持纵
势的古隶尽量压扁,下垂的
波磔使其向左右伸展。二是
美观。篆书是引书,其用笔
婉转而少粗细变化,古隶则
逐渐产生了带有华饰功能的
波磔,但是波磔表现在纵势
的字体上,往往使文字结构
不平衡,且下垂的波磔占用
了简上太多的空间,当波磔
横向伸展时,并不影响结构
的平衡,反而使重心更加安
稳,在形态上更具美感。
……
明万历初在陕西邰阳莘
里村出土了一块汉碑。是碑
石质坚好,字迹完整,书法
遒美,刊刻精到,如睹墨迹
,这就是《曹全碑》。其拓
本广为流传,受到金石家和
书家如周亮工、郭宗昌、王
铎、王弘撰、傅山、顾炎武
、郑簋、朱彝尊等的青睐。
另有许多汉碑,如《华山碑
》《礼器碑》《乙瑛碑》《
史晨碑》《夏承碑》《娄寿
碑》《张迁碑》等也普遍受
到推重。一些金石家、书家
逐渐形成了访碑、摹拓、考
订、评赏、收藏、交流的风
气。在清初,傅山、郑簋、
朱彝尊的隶书名声极大,尤
其是郑簋,被周亮工誉为“
于分书有摧廓功”。确实,
他们与唐代隶书名家和元明
书家崇尚魏晋方峻的隶书而
“不知有汉”的审美标准完全
不同。郑簋说他学了汉碑,
“始知朴而自古,拙而自奇”
。傅山提出过“四宁四毋”的
书法观念,还针对汉隶讲过
其“不可思议处,只是硬拙”
,不能“布置等当”,写时应
“信手行去,一派天机”。但
是他们写隶书仍是用传统的
帖学笔法,过于飞动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0: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