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彩练当空(作品卷上下)/文艺报70周年精选文丛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稿收录了1949年到2019年之间在《文艺报》上发表的原创作品100多篇,如唐因的《访鲁迅先生故居》、巴金《一封未寄的信》、常香玉《永远记住这一天》、茅盾《斯德哥尔摩杂记》、徐迟《人民的歌声多嘹亮》等。书稿中收录的作品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文艺工作的各个方面,既有对文艺人物风采的展示,又有对文艺现象的评述,既有对文学热点的反映,又有对文艺作品的点评,较完整地展现了我国自1949年以来文学创作的发展历程。 目录 梁鸿鹰:回望如歌岁月 开创全新境界——《<文艺报>70周年精选文丛》总序 上 1949年 郑振铎:“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黄志于永清:冰河夜渡 黄药眠凌鹤陈中凡吴天:参观东北归来 唐因:访鲁迅先生故居 叶丹:工人说我演得不像 柯仲平:铁打的英雄 白艾:我们的铁骑队 严辰:我们是光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人 马思聪:游苏联印象 1950年 孙伏园:三十年前副刊回忆 巴金:一封未寄的信 1951年 唐因:他们在艰苦中前进——朝鲜通讯 任迁乔:我走了弯路 [苏联]雅可夫列夫撰稿郁洁译刘辽逸校:新中国的印象 1952年 吴祖光:生活给了我教育 巴金: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 曹克英:我是怎样学习写戏的 常香玉:永远记住这一天 1953年 艾青:白石老人 菡子:回到祖国的怀抱——访首次回国的志愿军病伤人员 菡 子:使人们得到幸福是最高的道德标准——颂《婚姻法》 1954年 李纳:工厂的女孩子们 艾芜:美好的日子 [朝鲜]洪淳哲撰稿李春柏译:平壤的一天 茅盾:斯德哥尔摩杂记 老舍:提高质量 梅兰芳:我在平壤的时候 夏衍:在欢乐的日子里 1955年 唐诃:浙东前线散记 艾芜:田野在欢乐地笑着——家乡散记 1956年 秋耘:从契诃夫劝人坐三等火车说起 萧乾:大象与大纲 小牛:关于抄袭 邵燕祥:看苏联马戏 司徒乔:鲁迅先生买去的画 [日本]内山完造:思念鲁迅先生 袁鹰马铁丁袁水拍:作家们,掀起一个创作的高潮!——“万象更新图”解说诗 李霁野:忆在北京时的鲁迅先生 1957年 杨朔:把生命发挥得最有用 陈伯吹:父母们,乐观起来吧 1958年 何其芳:悼念郑振铎先生 徐迟:人民的歌声多嘹亮 1959年 李乔:创作的源泉——生活,生活 冰心:关于散文 赵树理:下乡杂忆 李季:我和三边、玉门 1960年 老舍:谈读书 1961年 冰心:玉工的启发 1978年 李若冰:悼念柳青同志 巴金:永远向他学习——悼念郭沫若同志 1979年 沙汀:安息吧,立波同志 陈白尘:哭田汉同志 1980年 魏巍:怀念小川——《革命风云录》代序 刘白羽:泥土气息与石油芳香——怀念李季 王蒙:我在寻找什么 1981年 邹荻帆:布谷鸟的歌唱 巴金:悼念茅盾同志 铁凝:还是要写人 冯骥才:命运的驱使 孙犁、刘心武的通信 谌容:痛苦中的抉择 秦牧:我是怎样走上文学道路的 1982年 牟崇光:来自人民,融于人民——记作家刘知侠深入生活的片断 叶辛:谈怎样结构长篇小说 毛泽东同志给文艺界人士的十五封信 1983年 胡采:给贾平凹同志的信 冰心:他还在不停地写作 黄秋耘:我所认识的韦君宜同志 张洁:由小道姑把玩遮阳帽谈起 1984年 文椿:古稀之年,壮志未泯——记荒煤同志 梅绍武:梅兰芳和高尔基 高洪波:他瞩望着时代——访老诗人艾青 1985年 姚雪垠:三毛其人及其作品 晓蓉:陈伯吹老人和猫的故事 陆文夫:快乐的死亡 贾平凹:世界需要我睁大眼睛 铁凝:又见香雪 莫言:桥洞里长出红萝卜 康濯:追念侯金镜同志 1986年 林斤澜:旧人新时期 1987年 艾克恩:老舍延安之行 萧军:内山完造与内山书店 梁斌:深入生活 白小土:谈作家的手稿 叶至善:我生长在一个编辑的家庭里 冯骥才:我为什么写《三寸金莲》 宗璞:忆旧添新 昌沧:忆赵树理 丁宁:战火中的孩子剧团 黄裳:中秋随笔 1988年 张守仁:《十月》十年 艾青:创作生涯 沙汀:担任代主任后二三事 唐达成:悼念企霞同志 荒煤:关于文艺工作团的回忆 冯牧:黄昏 康濯:鲁艺五十年之忆 吴祖光:叶圣陶先生不朽 汪曾祺:中国作家的语言意识 1991年 杨沫:往事悠悠——创作随想 刘季星:最后一件工作——巴金与现代文学馆 1992年 扎西达娃:聆听西藏 草明:亲切的关怀——忆邓大姐 沙汀晓钟:深切的怀念 铁凝:我看父亲的画 季羡林:延吉风情 下 1993年 高平:1954:侯宝林在西藏 程步涛:苍然晚晖 侯宝林:毛主席听我说相声 朱子奇:缅怀阳翰老 凌行正:哦,飞鱼!——南沙纪行 王朝柱:潘汉年与左联 李琦:我画毛泽东 罗加:忆父亲罗广斌 吴洋锦:最高的奖赏——路遥逝世以后的点点滴滴 1995年 方成:大师走了 艾克恩:丁玲:抗日潮头一女杰——“今日武将军”率西战团出征记 何立伟:马原这个人 郑荣来:做了北京人 1996年 龙汉山:《诗刊》复刊片忆——怀念李季同志 贺抒玉:柳青的幽默 苇岸:我的邻居胡蜂 资华筠:我的散文世界 玛拉沁夫:想念青春——文学回忆录片断 乔迈:指间老茧渐退时 1997年 敖德斯尔:乡情 尧山壁:忆贾大山 1998年 艾克拜尔·米吉提:读书漫笔 萧耘:父女恳谈录——萧军说萧红 冯其庸:看就是学 苇岸:去看食指 新凤霞:我是戏包袱(续) 苏叔阳:心灵的放飞 1999年 马烽:缅怀老舍先生 2000年 马丽华:在西藏写作 2001年 粱晓声:北京人速写之一 肖杰:取经与贾大山 扎拉嗄胡:脚下的巨大移动 叶广芩:山乡的日子 吴泰昌:盛会之际忆茅公 何申:文人相重——“三驾马车”中的你 序言 回望如歌岁月 开创全 新境界——《(文艺报)70 周年精选文丛》总序 梁鸿鹰 《文艺报》诞生于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夜 ,在第一次文代会筹备和 召开期间曾经作为这次盛 会的公报面世。1949年9 月25日,《文艺报》正式 创刊,这是新中国第一个 以文学艺术理论评论为鲜 明特色的文化园地。从此 ,文学艺术界有了一方自 己的精神家园;从此,文 艺报人有了一块忘我耕耘 的花圃。 《文艺报》自诞生之 曰起,就得到毛泽东、邓 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 重视与关怀,茅盾、丁玲 、冯雪峰、张光年、冯牧 以及邵荃麟、侯金镜、陈 涌等一批文坛大家曾领军 《文艺报》。《文艺报》 与作家、艺术家和理论评 论家一道,共同见证了当 代文学艺术发展。记录了 新中国文艺理论评论走过 的那些不平凡的历程。收 在《(文艺报)70周年精选 文丛》里的这些文字,无 不凝聚着一代代作家、艺 术家和学者朋友们对当代 文艺的真知灼见,体现着 《文艺报》70年来的独特 追求。 这是一个有坚守、有 卓见的文艺阵地。70年来 ,《文艺报》在党的领导 下,坚持“二为”方向,贯 彻“双百”方针,团结广大 作家、艺术家,凝聚理论 评论工作者,及时传递文 坛资讯,热情评介最新佳 作,积极活跃理论探讨, 坚持多角度、多层面展现 中外文艺态势,在对民族 传统的深刻体认及与世界 文学的活跃对话中,推动 了当代文学艺术空间的不 断拓展。 这是一个发先声、鼓 干劲的园地。《文艺报》 始终坚持正确导向,紧跟 时代步伐,积极参与文学 现场,活跃探讨学术风气 ,善于提出新的文学命题 ,设置新的美学议题,活 跃理论争鸣与艺术探索, 鼓励艺术探索与艺术创新 ,为文学发展注入思想与 艺术引领,在学术讨论中 推动文艺界思想解放,在 社会进步中不断开拓学术 境界,将新中国日新月异 的发展进步,将当代文艺 事业不断进步的新风貌展 现出来,为出优秀人才、 出优秀作品、促进社会主 义文学的繁荣发展竭尽心 力。 这是一个有立场、有 情怀的精神家园。《文艺 报》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 性的统一,不断探索社会 主义文学艺术规律,积极 将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转化 为文艺界的自觉追求,团 结带领广大作家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为建设新时 代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文 艺“鼓”与“呼”,引领作家 、艺术家为人民抒写、抒 情、抒怀,满足人民群众 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激励人们追求美好生活 。 《文艺报》始终把团 结和服务文学艺术界作为 自己的宗旨,积极扶持培 育文学新人,培养评论人 才,团结引领广大作家遵 循艺术规律,点燃文学之 灯,照亮作家心灵,激扬 文字,共同绘制一幅幅时 代文艺发展的难忘景象。 我们坚持专业品格,坚守 中华美学自觉,推动创新 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推 动时代精神与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有机融合,以时 代精品讲述丰富多彩的中 国故事,弘扬中华传统文 化。 《文艺报》始终坚持 兼收并蓄,以兼容并包的 艺术敏感关注新现象、新 经验、新问题,在坚持中 国文学艺术主体性的同时 ,广泛介绍其他国家文学 艺术创作现状和蕴含的新 经验,促进作家、艺术家 汲取各方面营养并予以中 国化表达,拓展中国文学 艺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空 间,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 界,把当代中外文艺创造 的崭新气象传得更广、更 远。收在我们这套文丛里 的文字,就鲜明地反映了 文艺报人的追求,体现了 当代文艺的多彩风貌。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 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 民精神前进的灯火。70载 栉风沐雨,初心不变;70 载春华秋实,砥砺前行。 回首过往,我们充满自豪 ;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倍 增。我们将以前辈报人筚 路蓝缕的开创精神,我们 愿与当代文艺发展一道, 继续做好中国文艺代代相 传、辛勤执着的持灯火者 ,呵护美善,勘探未知, 指引心灵,用自己的绵薄 之力,努力照亮民族和文 艺的未来。 导语 《文艺报》70年精选文丛:《彩练当空》(作品卷),从1949年9月25日创刊至2019年整整70年的作品类文章中,收入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名篇,包括散文、随笔、诗歌、纪实文学等等。新中国70年历史上让人高山仰止的诸多文化巨匠、文学大师、艺坛大家,都在作品园地留下了厚重的文字。这里有作家、艺术家和文化界人士对生活的记录与感怀,有文艺界诸多的逸闻趣事与人生追忆,更有对文艺创作的思索、对人生理想的畅谈和对友情、亲情、爱情的回望。这一篇篇大师笔下的文章,绝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新中国70年文艺创作历史的真实记录,是70年风雨兼程的作家、艺术家们奋斗人生的深情再现。 后记 一张报纸最唯美和深 情的文字,总是在文学作 品这片天地。 《文艺报》70年精选 文丛:《彩练当空》(作 品卷),从1949年9月25 日创刊至2019年整整70 年的作品类文章中,收入 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名篇, 包括散文、随笔、诗歌、 纪实文学等等。新中国70 年历史上让人高山仰止的 诸多文化巨匠、文学大师 、艺坛大家,都在作品园 地留下了厚重的文字。这 里有作家、艺术家和文化 界人士对生活的记录与感 怀,有文艺界诸多的逸闻 趣事与人生追忆,更有对 文艺创作的思索、对人生 理想的畅谈和对友情、亲 情、爱情的回望。这一篇 篇大师笔下的文章,绝不 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新 中国70年文艺创作历史的 真实记录,是70年风雨兼 程的作家、艺术家们奋斗 人生的深情再现。 回想在文艺报社的资 料室,戴着口罩和手套翻 看《文艺报》不同历史时 期的版本时,那种新奇、 激动和无限感怀的心情至 今记忆犹新。尤其是一页 页翻看当年繁体竖版的杂 志版和早期报纸版本时, 那些曾经耳闻的新中国文 艺史、那一个个如雷贯耳 的名字、那些记录着历史 的生动文字,就这样一页 一页呈现在眼前,如生动 的纪录片一般扑面而来, 人生、命运、信念……这 些感怀的词汇反复在脑中 盘旋。 因此,这也不得不是 一本遗憾之书,因为珍贵 的文字数不胜数。尽管从 最开始的计划编选40万字 增加到了80多万字,挑选 出来的作品仍然远远超出 编选字数,只能一再忍痛 割爱。只能说,70年的《 文艺报》拥有的精神财富 远远不止文丛这些篇目, 因为自诞生之日起,《文 艺报》就得到毛泽东、邓 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 重视与关怀,得到文艺界 人士的大力支持。这些文 学财富,是《文艺报》前 辈们辛苦耕耘的成果,更 是文艺界厚爱的见证。 作品卷选择的篇目大 多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大家 名家,这些或记录当下生 活,或回忆文学好友,或 讲述创作历程的文字,包 含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尤 其在新的时代重读这些文 字,不仅具有重要的人生 启示意义,更是研究当代 作家难得的珍贵资料。对 于当下中青年作家的文学 作品,选集亦有关注,意 在呈现70年跨度的整体风 貌。在早期的《文艺报》 版面中,刊登了大量优秀 的版画,《彩练当空》( 作品卷)刊登的插图均选 自这些版画。 此次编选是《文艺报 》首次跨越70年时间进行 编辑整理,时间紧、体量 大,难免挂一漏万,早期 的繁体竖版在电子化过程 中较难鉴别,加之编者水 平所限,错漏之处敬请广 大读者谅解、批评。 编 者 2020年7月 精彩页 冰河夜渡 黄志 于永清 冬天——1947年11月11日。北风卷着尘沙,天是一片昏黄。 晚上,狂风赛过牛吼,干树枝在暴风中打战,在伸手不见掌的暗夜里,一支小小的队伍——十分区×团的一个半连,开到了永定河下梢的南岸。 百多个勇士从傍晚出发,三十里地急行军。一路上,寒风穿透了二指厚的棉衣,冷气从前心透到后心;沙砾像针尖,无情地刺在人们的脸上。他们沉重而吃力地迎着风头向北挺进,冲破了一切阻挡,开到了永定河边。 今夜,到处都在动。庞大的战役正进行在紧要关头,晋察冀的强大野战军,向石家庄发起最后总攻,在牵制敌人兵力的命令下,所有的地方团队,都在寻隙打击小股敌人。 对岸便是这支队伍执行任务的目的地,在高陵镇上驻着一股匪军,他们驱打着满眼热泪的居民,迫使居民拆了自己的房子,再叫居民们自己搬着砖去修岗楼;他们又抢麦子,又奸淫妇女。 当勇士们听说要拔除这一祸害的时候,都满怀信心,从出发就憋着一股打歼灭战的劲。寒冷、风沙都已突破,可是眼前这汹涌澎湃的永定河,却使人作难起来。 永定河水浪翻腾,前浪冲过去,后浪跟上来,激流夹着碎石,沙沙地冲打着河床。眼前,任务是紧迫的,但找船,又没有船。 风,叫得更响了。 突然,一个低沉的声音,在人群中传散开: “同志们!今天我们遇到困难了,但我们有信心克服!……” 是政治委员何全智。当人们听到了他的声音,就仿佛看见他把拳头向半空里一挥。 一阵风吹过来,打断了他的话,稍停了一下,又透过风沙钻进战士们的耳朵里: “自从清风店战役我们消灭了匪三军,敌人的疯狂大大地削弱了。今天党给我们的任务是要我们消灭高陵的敌人。同志们!我们不孤单,我们的野战军正在消灭敌人的主力!眼前就是我们立功的时候,王八窝就在对岸。可是,河水挡住了我们……” 人们都屏住了气。 “但是,我们不怕它,多大的风浪也挡不住我们!我们要渡过去,砸了王八窝,换上美国枪,要给大清河北的老百姓报仇,给家里人报仇,更有劲地打敌人。共产党员们!功臣们!全体同志!现在才是考验我们的时候……我们要膛过去,一定胜利地完成这个任务!” 政治委员的话一字一句地打在战士们的心坎上,人们在昏暗中摩擦着手掌,互相点点头,心里说:“干啦!——” “同志们!我们敢蹬不敢蹚啊!敢蹚的把枪摇一下!” 倏的一声,黑油油的枪口一齐摆动起来,像百多支在宣誓中高举起的臂膀。 风沙掩不住政治委员的笑容,他仔细打量站在他面前的战士一番,战士们也雄赳赳地朝他一望。 斜刺里值班员喊了一声:“同志们,脱衣裳,准备!” 从村里临时动员来了一辆牛车,大家把背包放下,解衣扣、脱裤子,寒风打在皮肤上,钻进毛孔眼,刺得骨头酸,人们咝咝呵呵地抽凉气,一边双手上下乱搓,一边不住地跳动。一部分人犹疑起来,缓慢地动作着,有阅历的人正把小便向肚皮上抹。 排尾跑上来一个人,一边跑一边喊:“同志们,脱——叫风刺刺就不冷啦!”这人早把裤子脱下来,搭在两肩上。 是一排副马海池,青年共产党员,肩宽体胖,真是个棒小伙子。他赤着两腿,正在冻硬了的地上来回奔跑,噔噔地好像打桩基。 原来的战斗互助小组大致又调整了一下,两个壮小伙子,照顾着一个体弱的。人们把衣裳束紧,狠命地跺着脚,前面传来了口令:“走!” 排头的尖兵把脚向水里一放,嗖地一下又抽了回来,一股寒气从脚心传遍了全身,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没有容他站住,后面就拥上来:“走啊!”“下!”“一使劲就过去了。” 正当人们七嘴八舌的时候,在人们的近旁,河水哗的一声,一个人下去了,紧接着又一个下去了。 人群里有人喊出来:“是何政委,何政委下去啦!何政委下去啦!” 马海池把两只蒲扇般的大手,向空中一晃,喊道:“同志们,下呀。何政委下去啦!咱们可不能落后啊!” 他把身子一挣,大拳头一抡,像是要一下子粉碎一切困难,扑通一声也跳下去了。 水声、喊叫声震得人心发火,勇士们瞪起眼咬紧牙,三个肩并肩一抱,后头拥着前头,活似一条入水蛟龙,摇头摆尾地离开了沙滩。 水面受到压力,浪花激起多高,冲击得啪啪地响,激流打着人们的小腿,人们顺着水势,晃晃荡荡地向前进。 “冰!”不知是谁尖着嗓子叫了一声。 后面紧接着就有人说:“快蹚吧,刀山油锅咱们也敢闯!” 原来河心漂来一层薄冰,划破了人们的小腿,一条条的血线随流而去,但人们早已忘了冷和疼痛,三个人紧紧抱成一团,冲开一条冰路。 登上岸,人们顾不得擦干血水,匆忙地穿上棉裤,上下牙像连发的机枪,止不住地敲打。黑暗中传过来沈副团长的口令:“踏脚,跑步——走!”人们用力地抬着脚向前跑,火从脚跟往上冒。 前面忽然停下来,后面刚停住,又马上行动。有人在低声说:“前边不远有一道河沟。”但,人们已经冻得不能再脱棉裤了。 大小九道河沟,淤泥抓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