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过台湾(从历史走来图文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大型人文纪录片《过台湾》的图书版,分十四章介绍1945年台湾光复前的历史,集中讲述了汉族先民移民、开发、建设、保卫台湾的历史,重点呈现台湾与大陆的血肉联系,用扎实的史料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岛天苍茫 第二章 克复先基 第三章 一统版图 第四章 黑水横渡 第五章 拓殖斯土 第六章 儒学东渐 第七章 班兵成台 第八章 郊商往事 第九章 开港变局 第十章 建省新业 第十一章 泣血河山 第十二章 狂飙年代 第十三章 赤焰苍民 第十四章 宝岛重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先民们用汗水、血泪与 生命谱写的台湾历史记录 汤锦台 小时候我是在比较封闭 的台湾乡下环境中成长起 来的,我对祖国最早的认 识,是来自我家近旁“五谷 宫”庙里的两根雕龙石柱和 一对石狮子。家人告诉我 ,它们都是一百多年前从 长山运过来的。在我们台 湾客家话中,“长山”(后被 泛称为“唐山”)指的就是大 海另一边令人充满想象的 祖地,那是我们跨海到台 湾的祖先的原乡。每年一 度的扫墓,是我们家族也 是客家人的一件大事,元 宵节过后,许多同姓家人 和宗亲们都要从台湾南北 齐聚到来台祖墓前上香“挂 纸”(扫墓的代名词),透过 这种慎终追远的方式,表 达子孙的感念和不辱先人 的心愿。刻有祖先故地“镇 邑”(广东镇平,今蕉岭县) 地名的墓碑,像一条无形 的长线,把我们这些后人 与来台祖的长山家乡紧紧 地连了起来。 我们家族从乾隆年间移 民来台,到我这一代已是 第六代。但是在我父亲出 生之前日本占据台湾的遽 变,以及随之而来的我祖 父带着妻小举家避居厦门 的上一代记忆,至今仍深 深影响着我对家国命运一 体的体认。我父亲是在厦 门出生的,但是当时中国 民生的凋敝,已难以养活 我祖父一家,从长辈口中 ,我祖母带着女儿,也就 是我的姑妈,到鼓浪屿山 上捡柴,看到当地妇女下 身无一物遮掩的惨况描述 ,实际上是当时病入膏育 的中国已经进入令人几乎 完全绝望的境地的历史见 证。无可奈何之下,我祖 父后来又带着全家,连同 他从厦门南普陀寺放生池 边的“饮和泉”石刻拓下的“ 饮和”两个大字,回到台湾 。此后这两个字就成为他 悬壶济世的招牌,也为台 湾近世最黯淡时期的历史 留下一个微不足道的注脚 。 台湾的历史,无疑是先 后踏上这块土地上的先民 们用生命与血泪铸就的生 存史,是两岸人民之间最 珍贵的共同记忆。贯穿着 史前先民从大陆到台湾开 枝散叶,以及后世汉人移 民跨海渡台与岛上先到住 民并肩开发与保卫家园的 整段历程。 不幸的是,在过去五百 年的最后一百年中,由于 日本的吞并和紧接其后的 国家内战,两岸长期处于 隔绝状态,民间往来几乎 完全中断。 直到今天,表面上民间 交往的障碍虽已逐步扫除 ,但不难发现,其中仍然 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而在人际的交流中,更 可随处感受到彼此之间的 心灵隔阅与认知鸿沟。这 种心灵的隔绝,固然是两 岸政治、经济和社会现状 的差异,甚至是对立所造 成的,但从更深层次探讨 ,两岸百年以上因为历史 轨迹的偏离而造成的共同 记忆的流失,无疑才是导 致相互疏离与隔阂的更根 本原因。 没有了共同记忆,两岸 之间以家族传承、民间信 仰和传统民俗等文化元素 体现出来的民族与文化的 凝聚力将不断被削弱,共 同的价值观无法建立,相 互的认知差距继续扩大, 长此以往,两岸关系再度 倒退到敌对状态并不是不 可能的,甚至会发展成兵 戎相见。如出现这样的局 面,将是民族的悲剧,并 非两岸人民所乐见。 数年以前,我因出版了 《开启台湾第一人郑芝龙 》的关系,有机缘结识肖 锋、郑宏志和梁忠军等几 位住在福建的影视文化人 。目睹他们基于两岸人民 血脉相连的强烈感情,本 着探索台湾史实以重构两 岸共同记忆的强烈信念, 毅然投入有限的私人财力 和热爱台湾的无限激情, 在捉襟见肘的条件下,着 手启动一项看似根本无法 完成的艰巨影视工程。在 八年的时间里,他们的公 司和制作团队,以高度尊 重史实的严谨态度,穷究 海内外今古图籍收藏,顶 寒风烈日,多次往返海峡 两岸,亲历无数历史现场 ,探访大批专家学者和当 事人,终于完成这部史上 首部最全面阐述至台湾光 复为止的台湾历史纪录片 《过台湾》。制片过程中 的艰辛固难以为外人道, 但相信其可供典藏的珍贵 历史价值和带回两岸共同 记忆的意义,足以弥补公 司上下制作团队为之付出 的心血与牺牲。 《过台湾》共有十四集 ,覆盖了从史前到近代的 多个历史阶段。全片开场 的“总序”,总括了从三万多 年前冰河时期两岸陆地相 连时期的长滨文化,到五 千多年前台湾海峡形成后 ,从大陆向海洋方向推进 的大坌坑文化,及其后续 的史前文化在台湾发展的 原始文明阶段。 冰川消退形成台湾海峡 后,大陆东南沿海先民渡 海来台,孕育出大坌坑文 化和后续的先住民文化。 处于新旧石器时代分野的 大坌坑文化,不仅豢养了 大陆北方驯化的家犬,还 种植从大陆带来的小米与 稻种。片中尤其令人耳目 一新的是,展示了“亮岛人” 和“南科考古”等台湾近年的 重大考古发现,借权威学 者臧振华的清晰表述,让 人们知晓了台湾“原住民”的 祖先以及“南岛语族”,均源 自大陆东南沿海地区。 第一集《岛天苍茫》, 讲述李旦、颜思齐和郑芝 龙等汉人海商在今嘉义布 袋镇好美里的魍港开基立 业的过程,以及其后台湾 沦为荷兰殖民地的历史。 荷据时期的三十八年中 ,台湾成为与郑芝龙所代 表的闽南商业贸易势力互 通有无的对华贸易站。但 荷兰人为了巩固其统 导语 《过台湾》是一部对两岸关系有重要意义的大型纪录片,而《过台湾(从历史走来图文版)》的出版有益于更好地诠释历史,让大众了解两岸历史文化渊源,促进两岸沟通、民心融合。这本书在纪录片基础上,让学术观点可以到达更多的受众。 后记 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 过台湾》于2017年12月在 央视首播之后,引起社会 关注,海内外许多热心观 众希望我们将全片解说词 结集出版,经过一年多的 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作 者按图书出版体例对原片 文字进行了适当的修订增 删,补充进因片长所限而 割舍的一些内容,并从片 子采用的历史图片中精选 出六百张编入书内,力求 为关心台湾历史和未来的 广大读者,奉献一部图文 并茂、浅显易读的台湾史 入门参考书。 回想2010年那个炎热的 夏季,总导演郑宏志和袁 旗、张群、梁忠军、周伟 亮、郑卫丹、肖斌、吴澎 、白琪、蔡淑华等十人组 成的摄制组,在台湾中天 电视台同仁王心馨、李盟 凯、周庭萱、王心宇以及 林佳颖、萧永森等人的全 力协助下,头顶酷暑,车 马劳顿,以三个月时间, 在台湾二十个县市抢拍下 大量镜头。之后,肖斌、 梁忠军、袁旗等人又陆续 奔赴大陆七个省市进行拍 摄采访,并两度赴台补拍 。前后四年左右,摄制组 所拍素材可谓海量,尤其 珍贵的是,采集到两岸三 百余位专家学者、历史事 件亲历者、历史当事人后 裔以及普通民众的影像和 口述资料,其中台湾约二 百人(抱憾因篇幅所限,许 多受访者未能出镜)。这是 一笔丰厚的历史资源,我 们也因此将这部《过台湾 》定位为“两岸人民共同的 历史记忆”。 拍摄期间,我到台湾探 班,剧组人员给我讲了一 段拍摄经历:在某景点遇 到一群低年级小学生,孩 子们童真灿烂的笑脸让人 格外喜欢,当他们听说摄 制组来自对岸福建后,新 奇而又兴奋地彼此招呼:“ 快来!快来!和外国人合 影。”一个很温馨的场面, 传递出的信息却令人揪心 ,因此这部片子的拍摄意 义也就不言而喻了。而对 此片而言,用真实的史料 进行正本清源便显得格外 重要。所以在整个摄制期 间我对总导演提出的唯一 要求就是:用史实说话, 但不能出现史料上的硬伤 。 我很欣慰也很感动地看 到,为了达到这个绝非容 易的要求,摄制组付出了 多大的努力。总导演摆脱 按脚本分镜头做“真实再现” 的通用手法,而是把“发现” 当做重中之重,大量拍摄 日程被安排到乡村、庙宇 、祠堂、古厝、墓地,去 寻找被湮没的历史。这种 类似于田野调查的拍摄方 式,比常规拍摄要付出超 量时间,尝受超倍辛苦, 以至摄制组全员体力严重 透支,但却换来许多宝贵 的“现场发现”。比如:讲移 民的第四集《黑水横渡》 ,那段具有寓意的“舟中产 子”情节,是在宜兰摆厘陈 氏祠堂发现的;苗栗铜锣 乡刘恩宽古宅一块牌匾上“ 肇芳”的题名,最终被串联 起一个移民家族古今两代“ 本省外省”通婚的故事;第 七集《班兵戍台》,在台 南城隍庙发现一块“福建水 师提督黄仕简”的匾额,由 此开始探究,牵出了一串 台湾历史上械斗和动乱的 惊心动魄往事;第八集《 郊商往事》,则从一块块 古代碑刻中,搜寻到两岸 商贸往来以及台湾城市发 展的许多信息……这些散落 在民间的历史碎片,在片 子中被粘连起来,鲜活起 来,呈现出大陆先民在台 湾拓殖繁衍的历史面貌。 在《过台湾》启动之前 ,总导演郑宏志因创作另 一部与台湾有关的大型电 视纪录片而开始涉猎台湾 历史,进行了广泛阅读, 对通识性的台湾历史知识 已经有了相当的储备。但 担任《过台湾》总导演之 后,面对这部历史容量巨 大的作品,他感到以往所 学远远不够了,一切要从 头开始,因此,发奋苦读 便成为他日常工作的重要 部分,贯穿了《过台湾》 的整个摄制过程,在纷繁 复杂的史籍和文献中分辨 良莠,去伪求真,获得大 量素材,加之拍摄期间丰 富的现场发现,从而建构 起《过台湾》扎实的内容 框架。举一个关于称谓的 小例子,写郑成功的第二 集《克复先基》,郑宏志 阅读了古今中外大量有关 郑成功的著述依然不满足 ,直至见到台湾学者从荷 兰文献中发现的《郑荷和 约》上郑成功的署名才释 然,于是写下一段简短却 重要的文字:“和约留下的 这个署名,标明郑成功是 以明朝‘招讨大将军国姓’的 身份,从荷兰人手中收回 了台湾。”这个通常或许会 被忽略的“招讨大将军”称谓 ,还延续到第三集《一统 版图》。郑克填是以什么 身份向施琅纳降的?这是个 很小的细节,但导演认为 它涉及明郑集团当时的属 性,因此穷追不舍,最终 在古籍文献中有了发现, 于是写道:“郑克填向施琅 交出了他最后,也是最重 要的一颗印章,象征明郑 最高权力的明朝‘招讨大将 军’信印。由南明隆武帝授 予的这个封号,郑氏沿袭 了三代。”以一个看似不起 眼的称谓,界定了台湾历 史上两次权力交替的性质 。再如表现乙未战争的第 十一集《泣血河山》,导 演对战场态势以及战役过 程的了解达到如数家珍的 程度,几乎收齐了那场战 争所有的照片和中日绘画 ,甚至在日本公文书馆亚 洲历史资料中心搜子到日 军南进作战计划表,以及 对抗日领导人刘永福的通 缉令。尤为难得的足,从 林林总总百余万字的乙未 战争著述和史料中发现火 线督战的清朝官员、舍身 完成惊天大爆 书评(媒体评论) 《过台湾》的创作不是 简单采取说教的形式,而 是从民间广泛收集普通百 姓的历史记忆,让老百姓 说话,并通过大量田野和 文献资料重现了台湾历史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 作用会愈加明显,必将产 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原馆长杨彦杰 《过台湾》制作团队, 本着血脉相连的历史感情 和对真史负责的求实精神 ,以民间之力,集八年之 功,往返奔波海峡两岸, 访无数耆老、硕学之士和 历史事件亲历者,钻研海 内外今古图籍收藏,以最 严谨真诚的态度,为我们 呈现了迄今所见最全面真 实的第一部台湾历史纪录 片钜制,和中国大陆第一 本图文荟萃的台湾史入门 书籍。这是值得我们珍惜 与爱护台湾的每一个人, 都要用心去看、去读、去 想的共同历史记忆。 ——旅美台湾史学者汤 锦台 精彩页 开篇 四百多年前,明朝万历末年,泉州府南安县石井村少年郑一官出海了。那时,村里的父老乡亲谁敢想象,郑一官后来会摇身成为台湾海峡的一代霸主郑芝龙,并有个更为著名的儿子郑成功。 郑一官是个桀骜不驯的人物,“少落魄”,从小“习海事”,“性情荡逸,不喜读书,有膂力,好拳棒”①。在泉州当小官吏的父亲郑士表无力调教,只好让他带着两个弟弟前往澳门,投靠在那里经商的舅舅黄程,学做生意。 不仅仅是郑一官,出海,是这个与海为邻的村庄几乎每家每户的选择。这部《石井郑氏族谱》(图1-1),折射出明末社会动荡不宁的图景。 与郑一官同样前往广东澳门的,人数众多。1557年,那里成为葡萄牙的“租借地”。再就是去吕宋(马尼拉),1565年它被西班牙据为殖民地。许多人去了澎湖,这是从闽南前往台湾的必经之地。 “死于海”“失舟沉”……这些令人伤感的字眼几乎充满整本族谱,但出海者依然代代相继,络绎不绝。 杨彦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原馆长):郑氏的族谱就反映出明末我们福建闽南沿海这一带的一种生存状态。因为我们福建省是一个多山又沿海的这么一个省份,在沿海这一线,土地资源很少,然后人口会不断地繁衍,所以对土地的压力就增大了,那这样子就会把人往外面压,他需要去开拓更多的生存空间。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明末那个时代,就是16、17世纪,实际上人类历史进入所谓的“大航海时代”,西方人就开始不断地往亚洲,往中国,往东方这个方面来了,来东方寻找他们的黄金财富(图1-2)。 葡萄牙人最先来到,然后是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也接踵而来,在日本平户开了商馆。 杨彦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原馆长):那西方进入大航海时代以后,刚好就应和了我们福建人,中国人已经有的这种航海的经历、航海的传统。所以在那个时候,福建沿海居民往海走,就变成是两股相互激荡的潮流所汇成的一种迁移。 汪洋中的台湾岛,于是就在这东西交汇的大航海时代,逐渐揭开了飘渺神秘的面纱。 澎湖,台湾海峡中的群岛,西距福建厦门约七十五海里,东与台湾本岛咫尺相望,最近处仅二十四海里,扼东亚海运的咽喉部位,更是台海两岸往来的交通要冲。“阳光、沙滩、仙人掌”,今天的人们因一首《外婆的澎湖湾》而熟悉亲近它,“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怀想”,有多少人会想到,这里与台湾是怎样的息息相关。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8月7日,一个台风天,荷兰东方舰队副司令韦麻郎率三艘军舰进抵澎湖,登陆妈宫(今马公)。 韦麻郎到来的时候,恰逢明朝军队对澎湖的守备空档期。 高启进(澎湖地方文史专家):因为明朝有所谓的“春汛”跟“冬汛”,刚好在交接的时候,所以说没有军队驻扎在这里,他很容易就上岸了,上岸之后当然把澎湖就占领了。 韦麻郎一面伐木筑舍,作长久居住的打算,一面派人到福建要求互市通商。用炮舰占据他国的一块领土以达到通商的目的,是西方海上强国的一贯手法。 公元1588年,荷兰人经过多年的武装反抗,宣布脱离西班牙的统治,成立荷兰联省共和国,这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从此,这个雄心勃勃的欧洲小国迅速崛起,成为大航海时代后来居上的“海上马车夫”(图1-3)。 P9-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