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清王朝/王朝风云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自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建立大清,到1912年清帝退位共296年的中国历史。这一时期,统治者开疆拓土,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既有前期的“康乾盛世”,也有后期的乱世奢豪、阉宦盛行。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帝国大门后,虽然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维新运动上演,但因顽固派的阻碍,运动均最后归于失败。中国社会一步步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 目录 第一编 帝国残阳 第一章 末朝帝王 一、崛于建州起衰微,勇武睿智开国主 二、揽辔秋风听野歌,雄图开辟太宗多 三、朕乃山河大地主,忧国忧民事转繁 四、有清一代英明主,文治武功开盛世 五、朝乾夕惕勤天下,好名图治功在国 六、“十全老人”乾隆帝,天道昌隆文武功 七、武力不竞纪纲坏,由盛转衰开危局 八、循规蹈矩勤俭德,内忧外患签辱约 九、呕心沥血逢时变,应对失策难回天 十、清穆宗亲政两载,开洋务同治中兴 十一、庚子风云硝烟漫,维新宏图空余恨 十二、关外犹怜辞庙日,终古衣冠笑沐猴 第二章 后宫秘史 一、呕心沥血辅三帝,屡拒垂帘誉“国母” 二、三次垂帘役兆姓,一手遮天“老佛爷” 三、东宫行事众额手,大智若愚双垂帘 四、有心无力辅幼帝,退位让国博美名 第三章 丧权辱国 一、嘉道中衰启近代,帝国飘摇革命潮 二、闭关锁国妄尊大,鸦片战争侵主权 三、觊觎西南侵内地,“不败而败”签新约 四、中日甲午开海战,舰队覆灭痛马关 五、《辛丑条约》中华耻,瓜分中国掀狂潮 第四章 反抗斗争与救亡图存 一、戕中华烟毒泛滥,林则徐虎门销烟 二、受凌辱揭竿而起,三元里痛击英军 三、原道救世洪秀全,太平天国均田亩 四、富国强兵求自救,洋务运动开新篇 五、软弱妥协维新派,可叹“戊戌六君子” 六、“扶清灭洋”义和团,内外夹击终遭败 七、出身平凡奇女子,反清革命三女杰 第五章 封建王朝的覆灭 一、对抗革命施“新政”,北洋集团乱中起 二、孙文创立同盟会,革命起义涌新潮 三、列强投资侵路矿,保家卫国收利权 四、立宪运动争权利,皇族内阁成泡影 五、辛亥革命炮声隆,清帝退位王朝终 第二编 风云人物 第一章 将帅风云 一、智勇双全多尔衮,一统大业功最著 二、妻子岂应关大计,冲冠一怒为红颜 三、独臂秋鹰飞控出,指挥万马猎平沙 四、运筹帷幄驰疆场,君臣失和杀身祸 五、三朝武臣称巨擘,书勋太常古将风 六、承欢岁月皆君赐,五色宫袍绚舞衣 七、蒙古悍将数僧王,军功卓著倚柱石 第二章 爱国名将 一、统一台湾全国土,赏赉优渥靖海侯 二、孤注空教躬尽瘁,归魂乡关面如生 三、将星沉海擎傲骨,城亡我亡气凌云 四、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五、含恨命亡威海卫,舍生取义志节高 六、扬威域外领海军,兵败黄海身殉国 七、守台治台多建树,功业足与台湾同 八、赤日行空尘沙黄,将军危坐死不僵 九、扶妖江左成遗憾,抗法关南有大功 第三章 帝国名臣 一、问鼎中原定国策,元辅高风范文程 二、权倾朝野称“相国”,掌仪天下一明珠 三、义虽君臣情同友,君臣相知李光地 四、元舅顾命隆科多,恃宠获罪幽禁亡 五、束发登朝老合休,一麾江上领诸侯 六、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七、一代名相两父子,奉公廉洁扬美名 八、权臣贪冒古来无,一死何曾足蔽辜 九、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十、摩天黄鹄有奇翼,拔地苍松多古姿 十一、誉之圣贤文正公,谳则元凶曾剃头 十二、绝口不言和议事,千秋独有左文襄 十三、艰危竟奠重溟浪,扫荡难忘百战人 十四、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十五、霄汉常悬心捧日,荆湘曾有疏抡才 第四章 权阉忠宦 一、察言观色善阿谀,恃宠而骄被正法 二、李莲英:慈禧太后的知心人 三、位卑忧国寇连材,为国死谏第一宦 四、贵敌王侯武小生,富埒天子小德张 第三编 封建余晖 第一章 社会经济 一、严防死守固统治,调和矛盾新举措 二、多策并举稳民生,经济恢复得发展 三、近代工业路多舛,资产无产阶级生 四、对外贸易往来频,闭关锁国天朝衰 第二章 清代的思想与科技 一、思想控制文字狱,尊孔崇儒汉学兴 二、学术兴盛趋实用,文艺复兴新思潮 三、北大前身同文馆,高等教育大学堂 四、卷帙浩繁集古典,《四库全书》存七阁 五、轻视科技致落伍,积贫积弱缓发展 第三章 文学艺术 一、文学形式杂且广,学派纷繁新面貌 二、光照千秋书谈盛,异军突起碑学兴 三、流派云集清绘画,笔墨情趣写丹青 序言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 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 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 白一首《登金陵凤凰台》, 可生动反映中国历代王朝的 没落与沧桑。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 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王朝 众多,更迭频繁。其间上演 过无数令人感慨的悲喜剧, 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华文 明。 这套《王朝风云》丛书 ,旨在全景展现中华民族从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 社会的历史跨越,以真实丰 富的史料,鲜活生动的叙述 ,让一个个风格迥异的王朝 如戏剧般轮番登场,上演从 夏商周到晚清近代历史的荣 光与波折。使读者从王朝演 变的故事中深刻地体味历史 的魅力,领悟中华文明博大 精深的文化内涵。 丛书着重讲历史脉络, 以历代政权更迭及政治、军 事斗争为主,努力把中国历 史中最精彩、最生动的内容 奉献给广大读者。同时,为 增强系统性,一定程度地反 映历朝历代的掌故、习俗、 科技、文化等内容。 《王朝风云》丛书共15 部,此为第十五部《大清王 朝》,主要讲的是自1616 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建立大清到 1912年初清帝退位近300年 问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那些丰 富多彩的故事。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 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建 立的大一统政权,是中国历 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 王朝,历经12帝。其前身是 1616年由努尔哈赤建立的 后金政权,1636年皇太极 将国号改为大清。1644年 ,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迁 都北京,其后统治中国近 300年。300年间,有金戈 铁马、王朝霸业,也有乱世 奢豪、阉宦壮行。这一时期 ,统治者开疆拓土,巩固了 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 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这一时期,发生了或正 史记载的,或民间流传的, 或众说不一的,或争论不休 的一系列故事:有改朝换代 的血腥战争、尔虞我诈的宫 廷斗争、兴盛实用的思想文 化、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 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压迫 、开明人士的救亡图存、异 域文化的西学东渐、维新人 士的改良尝试……它达到了 封建王朝的顶峰,却也成为 2000多年来中国专制帝制 统治的终结。 从中,我们可看到一个 帝国的兴衰、疆土的得失、 生灵的聚散……感慨之余悲 叹不已。 了解历史,反思历史, 是为了更好地借鉴历史、把 握未来。 导语 这套《王朝风云》丛书,旨在全景展现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历史跨越,以真实丰富的史料,鲜活生动的叙述,让一个个风格迥异的王朝如戏剧般轮番登场,上演从夏商周到晚清近代历史的荣光与波折。使读者从王朝演变的故事中深刻地体味历史的魅力,领悟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王朝风云》丛书共15部,此为第十五部《大清王朝》,主要讲的是自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建立大清到1912年初清帝退位近300年问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那些丰富多彩的故事。 精彩页 第一章 末朝帝王 一、崛于建州起衰微,勇武睿智开国主 清太祖武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即后来的满族),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人。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努尔哈赤出生在一个女真族奴隶主家庭。他早年丧母,分居自立,以采摘人参、松子维持生活。后因生活所迫,离家从戎,投到明辽东总兵李成梁部下。在明军,努尔哈赤不仅勇敢作战,而且还学会了汉族语言和文字,喜欢读汉文书籍,特别酷爱《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对他提高政治军事才能,影响极大。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离开李成梁部,回到建州承袭父职,任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同年五月,他用战场遗弃的13副甲胄武装了自己的少数部众,率领他们投入了武力统一东北女真各部的斗争。在作战中,努尔哈赤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以少胜多,以智取胜。到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整整用了30多年的时间,先后统一了建州、海西女真的全部和东海、黑龙江女真大部分,基本结束了女真社会长期分裂与动荡不安的局面。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年号天命。在统一东北女真各部后,努尔哈赤又率领八旗军队开始了反抗明朝压迫的战争。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的萨尔浒之战,是努尔哈赤指挥八旗军队对明朝军队的第一次大战。是年四月,努尔哈赤公布了发动对明战争的“七大恨”,接着率领大军2万人分两路向南进军,很快攻占了抚顺、清河等城和500多个明军堡寨。努尔哈赤旗开得胜,大大震撼了明朝统治者。五月,明万历皇帝决定从全国调兵遣将,对后金军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明朝派兵部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调集8.8万多明军集中于沈阳,同时还胁迫朝鲜和叶赫兵参战,总计11万人。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明军出动,以赫图阿拉为主要目标,确定了四路出兵、分进合击的作战方针。其部署是:第一路以山海关总兵杜松率军3万人为主力,由沈阳出抚顺关,入苏子河谷,进攻赫城西北;第二路由辽东兵李如柏率领2.5万人出清河攻赫城西南;第三路由开原总兵马林率领明军及叶赫兵1.5万人,出开原,人浑河上游向赫城方向卷击;第四路由辽阳总兵刘綎率明军和朝鲜军共约2万人,经宽甸,沿佟家江进攻赫城之背。杨镐坐镇沈阳,统一指挥。 这时,努尔哈赤亦有军队10万余人。面对明军大兵压境,他毫无惧色,沉着应战。努尔哈赤分析了明军作战布局后,当机立断,确定了“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方针,决定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法打败明军。 三月初一,努尔哈赤以部分军队牵制东路刘绠军,而亲率八旗精锐向西开进,迎击杜松军。当抵达铁背山时,发现杜松军已分为两股。其主力驻扎萨尔浒另一部由杜松带领,渡过苏子河、经吉林崖进攻界凡城。努尔哈赤对左右将领说:“先破萨尔浒山所驻兵,此兵破,则界凡之众,自丧胆矣。”便派出两旗兵马监视界凡方向,而自己则亲率六旗4.5万人,飞骑猛进,突袭守萨尔浒的明军。明军突遭强敌进攻,溃不成军,伤亡惨重。逃兵又被后金兵追及,全部被歼。首战告捷后,努尔哈赤立即回兵,将进攻界凡城的杜松军团团围住。杜松军听说萨尔浒大营失陷,已经惊慌失措,又遭到后金主力围攻,斗志全无,未战几时即全军覆没,杜松等主要将领全部战死。 后金军歼灭了中路明军,同时将明军南北两路分割开来,为其各个击破打下了基础。初二,努尔哈赤集中八旗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进抵尚问崖的马林军。马林未战先逃,其部下大部被歼。初三,击败马林军,努尔哈赤又挥兵南下,截击刘綎军。东路刘綎军尚不知萨尔浒失败消息,正沿原定路线,向赫图阿拉缓慢开进。初四,努尔哈赤先在其进路上设置伏兵,然后以少数降卒拿着杜松令箭,假报杜军已逼近敌城,催促刘綎赶快前进。刘綎军快速深人,中了后金的埋伏,大败战死。明经略杨镐在沈阳听到三路失败的报告,急忙传令李如柏一路撤兵,此路军队才幸免于难。 努尔哈赤仅用4天时间,全部打垮了明军的进攻,‘取得了萨尔浒之战的重大胜利。这一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辽东的形势,从此,明朝由进攻转入防御,后金由防御转入进攻。后来乾隆皇帝曾说:“萨尔浒一战,明之国势益削,我之武烈益扬,遂乃克辽东,取沈阳,王基开,帝业定。”把萨尔浒之战看成后来清朝入关的基石,是很有道理的。 萨尔浒大战后,努尔哈赤率军乘胜前进。初五,攻克开原,斩杀明军马林等人;初七,攻取铁岭,并于城外歼灭喀尔喀兵万余人。天命五年(1620年)三月,攻占沈阳、辽阳,歼灭明军7万余人,明军辽东经略袁应泰自杀。几个月的时间,连克辽东70余城。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天命七年(1622年),努尔哈赤大败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夺取明辽西重镇广宁(今辽宁北镇市)。紧接着后金连陷义州、锦州、大凌河等辽西40余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