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观初,徽宗赵佶因太宗时所刻《淳化秘阁法帖》年久板已皴裂,不能复拓,兼以原帖标题多误,诏出墨迹更定汇次,命蔡京书签及卷首尾题记,重为摹勒镌刻。帖刻于大颧三年,兹称为《大观帖》石刻置太清楼下,又称为《太清楼帖》,或《大观太清楼帖》。《大观帖》系据宋内府所藏墨迹钩摹,改正《淳化阁帖》不少谬误,且摹勒谨严,镌刻精工,故为世所重,论者以为超过《淳化阁帖》。
《大观太清楼帖》因其在摹刻上更比《阁帖》精细准确得多,笔画沉着丰腴,使转纵横都能体现用笔之妙,因而获得极高的评价,被认为是宋代刻帖中的精品。有书甚至言之为“古代刻帖第一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