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皖南齐山文化遗产研究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檀向群
出版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齐山地处安徽省西南部池州市内,素有“与九华之胜,并擅江南”的美誉。齐山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历史文献遗产与历史遗迹遗产。其内容记载了齐山经济、政治、历史、地理、军事、宗教以及习俗与社会变迁。本书从文献文化、石刻文化、审美文化、宦游文化、地域文化等角度深刻挖掘其内涵,为学者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详细的资料,同时,也有益于池州地方文化事业发展。
目录

第一章 皖南齐山文化导论
第一节 齐山地理风貌概述
第二节 齐山得名渊源考证
第三节 唐宋时期齐山成名的原因初探
第四节 齐山文化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第二章 皖南齐山历史文献
第一节 齐山历史文献概论
第二节 齐山山志文献
第三节 齐山诗文文献
第三章 皖南齐山石刻文化
第一节 齐山现存摩崖石刻
第二节 齐山已佚石刻情况
第三节 齐山摩崖石刻价值内涵探析
第四章 皖南齐山审美文化
第一节 齐山景观总貌
第二节 池州地方名胜:齐山美景
第三节 齐山景观文化开发建设与审美
第五章 皖南齐山宦游文化
第一节 历代官员宦游齐山足迹
第二节 齐山地方名宦文化
第三节 池州历代官员对齐山文化的影响
第六章 皖南齐山地域文化
第一节 齐山宗教文化
第二节 齐山儒学文化
第三节 齐山地方民间信仰
第七章 齐山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第一节 齐山文化遗产要素
第二节 齐山文化遗产现状分析
第三节 齐山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檀向群女史著就《皖南
齐山文化遗产研究》一书,
索序于我。捧读书稿,见其
中以旧新山志和有关典籍所
载的资料信息为基础,精心
挖掘齐山的文化价值和审美
意义,并加以多维度的阐述
,既有理论高度,还有艺术
欣赏再创作的力度,其专业
水准和敬业态度,都值得学
习。想必一待出版印行,到
广大读者手中之后,亦将产
生莫大的教育启迪作用和良
好的反响。
本人从2000年以后,到
2016年元月,承乏主编皖
南的统县政区之一、也是齐
山所在地城市的综合志书《
池州市志》,也曾点校整理
过齐山旧志中的收官和集大
成之作、清嘉庆间问世的青
阳人陈蔚(梅缘)先生纂辑
的《齐山岩洞志》,对檀女
史书中涉及的事物和史实自
然有所涉猎,但从文化学和
美学上来阐述其价值意义则
力所不逮,有所惴惴焉,难
以作中肯评论和对读者有启
发力的推介。不过在修志过
程中,翻阅古籍并力所能及
地进行田野考察,进而有如
下认知:
据《山海经》记载的庐
江、彭泽、三天子都(鄣)
山的关联,以及《尚书·夏
书·禹贡》《史记》中的《
五帝本纪》《孝武本纪》等
所记载的彭蠡(泽)位置(
今芜湖市区周边湿地和对江
无为大圩),可知九华山脉
濒江,《禹贡》称之为“东
陵”。再根据《史记》《汉
书》《后汉书》都把池州山
区即今九华山脉的主体部分
和黄山山脉的西主峰牯牛降
及其北麓,指称为“江淮”或
“江淮之间”,其中的“淮”是
淮水,即今青弋江及其上游
太平湖水库的集雨支流。再
加上《战国策·魏策一》《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可
知“江淮”也指称长江和青弋
江,二者潴汇处即彭蠡泽。
由此可知:上古先夏时代,
湘、鄂、赣、皖长江流域河
谷及平原上聚居的是三苗方
国君臣民众。
夏朝少康中兴后,少康
封其少子无余入南蛮族群,
为於越国君。皖南就此成为
於越国土。商周之际,古公
亶父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
出奔来到江东宁镇(南京到
镇江)平原上建立吴国。从
此吴越纷争不断,春秋时代
吴国已占领今铜陵市铜官山
一带的矿山和周边当年“三
苗方国”曾经聚居的江滨平
原,并且在春秋末期一度打
败越国,皖南山区成为“外
越”,是为“吴入越”。至战
国中期(公元前323年左右
),越国战败于楚国,统一
的越王国“诸族子争立,或
为君,或为王,滨于江南、
海上”,分裂为“百越”,皖
南山区就是这“百越”之区。
由于文化差异以及“灭国
而不灭祀(嗣)”的传统,
皖南山区一直由山居文化的
越人族群占据,即使经历吴
入越或楚败越,皆是如此。
这种状况经秦历汉一直存在
。之后,秦始皇将地处今绍
(兴)宁(波)平原上的“
大越”民众作为政治移民迁
往今皖南浙北山区,而且“
弃弗属”;汉武帝在元封元
年(公元前110年)将东(
闽)越王余善属下的民众移
入皖南的“江淮之间”,合并
成立丹扬郡,郡治爰陵。
综上所述,皖南文化主
流部分是南蛮山居文化。夏
朝少康中兴后,皖南是越国
的传统国土,是越人族群传
统的山居文化先后跟吴、楚
和汉人带来的华夏传统原居
文化冲突、交流和融合的前
沿,还是越文化最后消融同
化入汉文化的地方。今皖南
山区的独特的方言(有的可
以与浙江北部山区的方言互
通)、民谚民谣民俗民间传
说,尤其是其他汉族地区少
有的、旋律优美、腔调清新
的民歌乐舞,仍保留了具有
生命力的文化元素。
本书提到的众多诗文作
者中,唯有王安石对皖南在
先秦的历史地缘了解和定位
最为准确,他在《和平甫舟
中望九华山二首》开头两句
是“楚越万千山,雄奇此山
兼”,也是长江流域三天子
鄣山属楚、越土著之地,而
非吴越或吴楚。
到唐代,李世民登基,
为了统一政令,改变李渊手
上形成的天下被碎分的局面
,从撤销权置州郡开始,猷
、池等权置州被撤销,皖南
又只剩下宣州和歙州(原孙
吴新都郡晋新安郡)。但矫
枉往往过正。两次撤销南陵
郡和池州的时候,隋、唐统
治者忽略了如下事实:一是
汉越两族已经同化融合,广
大的山区都在郡、县的强有
力的统一管辖之下;二是长
江中、下游,在隋大运河开
通之后,已是皇朝天下西南
、中南诸道和江南本道来往
长安的重要水上交通要道。
而这条水道上,上至江州(
今九江市),下至和州(今
和县),迢递千里,中间没
有濒江郡城,连濒江县城都
很少,自然是镇守治安的薄
弱环节。安史之乱,朝廷失
去对北方和中原领土的控制
,江南人民财赋负担增重,
到盛唐之末的广德年间,江
南发生第一波平民暴动。因
此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
)重设池州府。从此,池州
城作为统县政区的治所,一
直持续到民国元年的裁府留
县,省直管县。
而在建起州城75年后的
唐文宗开成末年(840年)
,本书所演绎的故事的开头
第一主角李方玄来池州当刺
史,他为了当时的民生工程
——修建秋浦县西南山区进
城的大道翠微堤,凿齐山北
面取土,削去山的肌肤,露
出山的筋骨,发现齐山之石
竟是多窍多洞多岩,玲珑剔
透,绚丽空灵。然而,他毕
竟只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0:3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