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童心崇拜(狄更斯共同体之境)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李靖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专著在学术界首次以童心崇拜为载体,管窥狄更斯14部完成了的长篇小说中的共同体想象。身处文明转型期的维多利亚人已走出滕尼斯式的亲缘共同体,被投入由工业化分工生发出的陌生人社会中,在形塑民族国家时,狄更斯通过对童心崇拜——早熟儿童和幼稚大人的年龄倒置、奇幻景观和扬善惩恶——的结构性重复,形塑了一个去阶级排他性的共同体叙事体系。情节剧美学意义上对至善的追寻浮现出美德构建的社会信任之于经济生态的深远意义。 作者简介 李靖,女,1983年9月生,祖籍安徽阜阳,民建会员,副教授,浙江大学一哥本哈根大学联合培养文学博士,现执教于上海海事大学。生于知识分子家庭,舅舅宫建伟曾任中国驻多国大使,现任亚信秘书处执行主任。研究兴趣为英美文学、文化人类学、批判话语分析。现已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6篇,国外期刊2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热爱阅读、钢琴、水彩画。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天真伴我行:匹克威克的共同体之路 一 在婚中 二 在群中 第二章 《雾都孤儿》:善的影响力 一 现实主义小说?戏剧?还是童话? 二 圣童奥利弗 三 被物化的童 四 利己主义者们,幼稚着 五 赤子们,善着爱着 六 童话性隐含的信任 第三章 《尼古拉斯·尼克尔贝》:共同体探路者的愤怒呐喊 一 尼古拉斯总是怒发冲冠 二 拉尔夫和斯奎尔斯代表的模型 三 克拉姆尔斯剧团的模型 四 奇里伯兄弟的模型 第四章 耐尔为何非死不可? 一 从“curiosity”说起 二 玻璃意象 三 声音异化 第五章 渡鸦格利浦口中的“魔鬼”是什么?——《巴纳比·鲁吉》中的伪共同体议题 一 渡鸦话“史” 二 傻子巴纳比 三 一切毁于心智失察 第六章 马丁,回头是岸 一 利己主义者吃尽苦头 二 美国之行 第七章 小珀尔的肺结核美学 一 肺结核美学与《董贝父子》 二 董贝父子的肺结核隐喻 三 伊迪斯的肺结核隐喻 第八章 “坚硬”与“坚定”:评《大卫·科波菲尔》 一 两位铁娘子 二 要命的自恋 三 “坚定”的意义 第九章 “文学之尊严”:重读《荒凉山庄》 一 水晶宫与“文学的尊严” 二 埃斯特的尊严 第十章 《艰难时世》:“非利士人”想象共同体的错误方式 一 “败笔”还是神来之笔? 二 格雷戈林的学校和家 三 丈夫庞德贝,儿子庞德贝 四 谁拥有善的想象力 第十一章 有根的世界主义:《小杜丽》给“偏狭习气”开出的解药 一 作为批评方法的世界主义,以及维多利亚时期的世界主义 二 作祟的偏狭 三 有益的超脱 第十二章 “自由、平等、博爱”回归共同体:《双城记》中父权的“牺牲”与牺牲 一 错位的父权,不甘的“牺牲” 二 重生的父权,自愿的牺牲 第十三章 四重戏仿:从《物种起源》到《远大前程》 一 戏仿“随机性变异”和“起源” 二 戏仿线性叙事和“灭亡” 第十四章 《我们共同的朋友》题解 一 丽齐和尤金 二 贝拉和哈蒙 三 鲍芬夫妇 四 买卖婚姻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在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的文 学国度里,儿童占据着重要 位置。正如菲利普·科林斯 (Philip Collins)所言,“狄 更斯是首位频繁刻画儿童, 把儿童放在创作中心的英国 小说家”(Collins 1)。正因 于此,狄更斯批评传统对狄 更斯笔下的儿童投入了持久 关注。罗宾。吉尔摩 (Robin Gilmour)认为, 狄更斯对儿童和童年的关注 继承了浪漫主义传统 (Gilmour,The Victorian Period 10)。彼得·科维尼 (Peter Coveney)深化了 这一观点,提出浪漫主义对 童年的建构形塑了狄更斯的 童年观,狄更斯的儿童观受 到布莱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华兹华斯( 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柯尔律治(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772-1834)等浪漫主义诗 人的影响,上述诗人想象的 儿童和童年是对18世纪末卢 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情 感主义的反拨,浪漫主义诗 人把儿童想象成自主的,对 成人有指导意义的生命体, 童年充满欢愉和发现,远离 自然限制,是通向智慧和知 识的有机、自然的成长过程 ,浪漫主义诗人在重建童年 的过程中,也重建了父子关 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述 观点和18世纪对童年负面又 教条的论调迥然不同 (Coveney 52)。德克·登· 哈托格(Dirk Den Hartog )的《狄更斯和浪漫主义心 理》(Dickens and Romantic Rsycholory, 1987)分析了华兹华斯笔 下的童年和成年的连贯性在 狄更斯小说中的体现。马尔 科姆·安德鲁斯(Malcolm Andrews)在《狄更斯和长 大的儿童》(Dickens and the Grown-up Child,1994 )中论述了狄更斯创作的儿 童形象的多样性和矛盾性。 罗拉·彼得斯(Laura Peters )主编的选集《狄更斯和童 年》(Dickens and Childhood,2012)以及彼 得’摩尔尚特(Peter Merchant)和凯瑟琳·沃特 斯(Catherine Waters)合 编的《狄更斯和想象的儿童 》(Dickens and the Imagined Child,2015)都 深化了狄更斯的童年批评。 狄更斯的童心崇拜以家 庭的维度展开,但狄更斯本 人从未向公众承认过自己12 岁时迫于生计在皮鞋油作坊 当童工时遭遇的饥饿、贫困 和苦役,他只向自己的好友 兼其传记作者约翰·福斯特 (John Forster,1812-1876 )袒露过心声,还给福斯特 寄去自传的片段,它们写于 《大卫·科波菲尔》发行的 前几个月(Tomalin 212- 213)。在整个职业生涯, 狄更斯在公共领域树立了中 产阶级家庭男主人,同时也 是《家常话》(Household Words)主编的个人形象。 《弗雷泽》杂志(Frazer's Magazine)在1850年12月 评价《大卫·科波菲尔》时 ,称狄更斯获得广泛知名度 的主要原因,来自“他对家 庭深切的敬意,他对家庭之 神的热情膜拜”(“Charles Dickens and David Copperfield”698)。然而, 对于这样一位荣誉建立在家 庭价值观的作家来说,狄更 斯鲜有对生长在常规家庭中 的人物流露出兴趣,正如霍 莉·弗赫诺(Holly Furneaux )所言,“在家庭占据狄更 斯小说情感核心,并提供救 治社会苦难的幻化的万灵药 的同时,狄更斯刻画的却是 一个活跃的,陌生化了的家 庭内部结构”(Furneaux,“ Charles Dickens's Families of Choice”153)。 这也就引申出狄更斯童 心崇拜的一个重要方面:年 龄倒置——早熟儿童和幼稚 大人的并置。这些另类“儿 童”显然不是“生长在常规家 庭的人物”,“早熟的儿童戏 剧化呈现了儿童的困境,这 类形象不单单映射了儿童在 成人社会的尴尬处境,也反 映出维多利亚社会对成年人 的敌意”(Goetsch 45)。 狄更斯笔下幼稚的大人是年 龄倒置的另一面。幼稚的大 人强化了维多利亚社会在年 龄分类上的不稳定性,“维 多利亚时期对成年的定义是 不确定的,模糊的和戏剧性 的”(Chase 6)。“我们认 为的年龄未必和根据日历计 算出的年龄保持一致,也不 一定和感知到的,或者在别 人那里感知到的年龄保持一 致。”(Small 3)狄更斯对 编年(chronological)意义 上年龄的消解,说明幼稚的 成人被排斥在他们理应的社 会位置之外。幼稚的成人形 象不但表达怀旧思绪,还体 现出狄更斯对社会机制的控 诉:正是一个悖逆自然规律 的社会才制造出怪异的成年 人(李靖,《又见“爱丽丝” 》122)。 迄今为止,学界尚未对 狄更斯童心崇拜情结的结构 性重复——人物设定上的年 龄倒置、情节安排上的扬善 惩恶以及对奇幻景观的深度 描写——做过系统性阐释, 也就无从对童心崇拜蕴含的 重大时代议题——共同体— —进行挖掘。雷蒙德·威廉 斯(Raymond Williams)曾 言,从狄更斯到劳伦斯的一 百年中,“英国小说有一个 起关键作用的中心意义,即 探索共同体,探索共同体的 实质和含义”(R.Williams, The English Novel 11)。 威廉斯还提出“不可认知的 共同体”,来说明狄更斯表 征共同体时遇到的困难:“ 狄更斯不得不为一个复杂得 多的城市世界想出不同的小 说策略,这个世界日益受到 只能用统计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