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茶乡田园昌宁,山河壮丽,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天堂风水收两洋,沧江碧浪绿千山,田园诗画写天然,千年古茶露毫光。哀牢遗址大甸山,青铜流韵洒辉煌,民族融溶续新篇,右甸文明神采扬。万众一心追跨越,丹心妙手著华章。
本书系统客观地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远古动物和上古人类活动的文化遗迹、民族风情、山乡巨变、人文景观分别做了记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五彩昌宁(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云南民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千年茶乡田园昌宁,山河壮丽,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天堂风水收两洋,沧江碧浪绿千山,田园诗画写天然,千年古茶露毫光。哀牢遗址大甸山,青铜流韵洒辉煌,民族融溶续新篇,右甸文明神采扬。万众一心追跨越,丹心妙手著华章。 本书系统客观地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远古动物和上古人类活动的文化遗迹、民族风情、山乡巨变、人文景观分别做了记述。 目录 序 第一篇 灿烂的青铜文化 时光印记 史前遗迹 石器之光 营盘山下稻花香 陶器无言 青铜神韵 青铜时空 哀牢魂归 白沙坡怀古 铜鼓声声 神奇箭菔 钺之缘 青铜岁月 黄钟大吕 王者风范 朝奉 辉煌大甸山 青铜流韵 琥珀心 第二篇 多彩的民族文化 缤纷民俗 腊罗巴火把 桑康吉祥 苗岭趣事 穆斯林的功与拜 金布朗吹打 彝家婚礼 白族三道茶 膜拜刀杆节 文化奇葩 卡佳和昌宁苗族服饰 湾句土知州话旧 芦笙悠悠阿依山 帕旭壁画 勐雅百家宴 嘎光 民间灯会 佛教音乐 天籁洞经 古乐至善 特色美食 舌尖漫游 耆街吹肝 民族之魂 前仆后继赴国难 运粮援藏风雪路 “金凤子”转调“鸭绿江” 民族共荣铸辉煌 第三篇 和谐的生态文化 秀美山川 梦幻天堂山 神奇立木山 风雨蒋家山 跑马山传说 八卦山风光 兰山之兰 雄奇的更戛西山 浩瀚江河 激情澜沧江 柔情黑愚江 兰山飞瀑 母亲河之恋 徐霞客与枯柯河 大明山中大明湖 右甸明珠河西湖 神汤热泉 将军故里神汤滚 枯柯河畔热泉涌 古道穿越阿背寨 弘祖小桥泡温泉 绿宴森林 金果飘香 林海山珍 第四篇 厚重的茶乡文化 千年茶乡 千年茶乡展新姿 贡茶 我在昌宁茶厂长大 茶马古道 古道·茶·外公 “古茶王国”茶山河 古茶树下闪片房 阿哥阿妹唱茶歌 柔情蜜意小茶房 茶艺茶俗 火塘·烟锅·小罐茶 乡村农家茶叶宴 祈福看卦茶半仙 布朗人与茶 《草方杂记》中的茶药方 茶市走笔 彝山·汉子·茶 在茶韵中成长 第五篇 秀美的田园文化 右甸情怀 田园乡愁 右甸之屏 水墨右甸坝 品味四季 那个叫樱花的女孩 心之宁境 农情乡愁 农人的奖章 阿背寨梯田 田房 丰收的守望 红糖的清香 白鹭翩飞绕田园 龙潭胜境 卡斯农民公园 蓑衣·草鞋 水磨坊 竹里经纬 新寨人家的园边 流年拾遗 时光记.寸乙 流年懒碓 昌宁抄纸 时光·老街·女人 苗山春行 霞客笔下右句情 洗布塘的记忆 童年牧趣 后记 序言 序 苏格非 千年茶乡田园昌宁,山 河壮丽,人杰地灵,历史 悠久,民风淳朴。天堂风 水收两洋,沧江碧浪绿千 山,田园诗画写天然,千 年古茶露毫光。哀牢遗址 大甸山,青铜流韵洒辉煌 ,民族融溶续新篇,右甸 文明神采扬。万众一心追 跨越,丹心妙手著华章。 在昌宁县文化发展促进 会牵头组织下,经全体文 友共同努力,集中反映昌 宁五大文化的文艺专著《 五彩昌宁》即将出版发行 ,可喜可贺! 五大文化(灿烂的青铜文 化、多彩的民族文化、和 谐的生态文化、厚重的茶 乡文化、秀美的田园文化) 是昌宁文化主体特质,是 对昌宁悠久的历史文化的 梳理,是对昌宁这一方水 土孕育的历史人文、山水 风物、民风民俗的高度概 括,是对昌宁发展勃然生 机和如诗如歌的现实生活 的生动写照,更是对昌宁 地域文化的提炼升华。自 亘古洪荒开始,一代又一 代昌宁先民就耕耘在这块 诗境画意的土地上,在生 态绿色家园中繁衍生息、 辛勤劳作、传承文明。如 今,25个民族35万儿女继 往开来,在这片生于斯长 于斯劳作于斯的田园上开 拓进取、奋发有为、全面 奔小康。 五大文化既有历史的成 因,也是全社会对昌宁的 共同认知,是各族人民对 生我养我这方热土的共同 眷恋情结和茶乡情缘的认 同感。是这一方水土这一 方风物这一方人文千百年 孕育和积淀的成果。远古 的史前文明、石器文明、 灿烂的青铜文明、华夏大 一统的汉文明、哀牢文明 、南诏文明、永昌文明、 顺宁文明都曾不同程度熏 染过千年茶乡,天性包容 的昌宁人秉承和吸收了诸 多文明的优秀成果,经千 百年的锻造糅合,逐渐形 成独具特色的昌宁文化。 世代昌宁人对文化的坚守 ,造就了“一根丝”精神。从 这个意义上说,昌宁文化 可总结为两个亮点:一是 包容,二是坚韧。既容且 韧,无所畏惧,何难不克?! 小桥、流水、人家,天 堂、沧江、古茶。从远古 的茶马古道走来,依托优 质自然生态资源为主的田 园昌宁,高速公路和通用 机场已然开工.现代化步 伐将续写茶马古道新的传 奇。我们组织编写《五彩 昌宁》,就是要传承弘扬 五大文化,让千年茶乡、 田园昌宁走向世界,让世 界走进昌宁,让昌宁大美 的山水情愫、人文情怀、 古茶情缘、田园情结温暖 世人,记住乡愁。在编写 过程中,全体编纂人员竭 心尽力,集中全社会的智 慧和力量,数易其稿,精 雕细琢,终将该书打造成 近年文艺出版物的佼佼者 ,成为昌宁文化的靓丽名 片。 衷心祝愿昌宁文化繁荣 兴盛,昌宁的明天更加美 好! 导语 小桥、流水、人家,天堂、沧江、古茶。从远古的茶马古道走来,依托优质自然生态资源为主的田园昌宁,高速公路和通用机场已然开工.现代化步伐将续写茶马古道新的传奇。 本书编者编写《五彩昌宁》,就是要传承弘扬五大文化,让千年茶乡、田园昌宁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昌宁,让昌宁大美的山水情愫、人文情怀、古茶情缘、田园情结温暖世人,记住乡愁。在编写过程中,全体编纂人员竭心尽力,集中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数易其稿,精雕细琢,终将该书打造成近年文艺出版物的佼佼者,成为昌宁文化的靓丽名片。 后记 后记 昌宁,是镶嵌在祖国西 南边陲的一颗绿色明珠, 是山河秀美、物华天宝的 一方沃土,是宜人宜居宜 业宜游的一块宝地。在这 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 源自中原的汉文化与边地 土著民族文化,历经千年 的碰撞、交流、融合,孕 育出了异彩纷呈而又极具 地域特色的昌宁文化和昌 宁精神,使这块3888平方 千米的热土因文化而充满 魅力、充满故事。 文化具有极强的张力和 教化作用。昌宁人因文化 而懂得了尊重自己、尊重 别人、尊重自然。尊重自 己而不得过且过,从而培 育出昌宁人的“三老”作风和 “一根丝”精神;尊重别人而 不霸道耍横,从而养成了 淳朴的民风民俗、和谐的 社会风尚;尊重自然而不 掠夺透支,从而保证了自 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昌宁文化具有源远流长 、内涵丰富、异彩纷呈、 文化多维的特点。为进一 步挖掘推介昌宁文化,昌 宁县文化发展促进会决定 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五 个文化为篇目,组织编撰 《五彩昌宁》一书。系统 客观地将大自然的神奇造 化、远古动物和上古人类 活动的文化遗迹、民族风 情、山乡巨变、人文景观 分别做了记述,为读者了 解昌宁开启了一扇窗户, 也为昌宁发展旅游业和文 化产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可以说,这又是一本《 昌宁风物志》。 我们想换一个角度审视 、解读昌宁文化,想努力 把这本书做成一本反映昌 宁人民生态家园、社会家 园、精神家园的有创意、 有特点的文化推介书。因 而,反复修改,精心编辑 ,努力做到文字精练、图 文并茂、新颖醒目、鲜活 生动。历时9个月,终于脱 稿,即将付梓了,这是继 《昌宁文化地图》《昌宁 民俗》《文化昌宁》《昌 宁文化词条》之后,挖掘 、研讨、推介昌宁文化的 又一鸿篇巨著,是“十三五” 开局之年我们奉献给昌宁 人民和广大读者的又一文 化大餐。 编撰这本书的初衷在于 尽可能地展现昌宁文化, 想尽力把昌宁的每个景点 风物都在书中留下痕迹, 因而采取县内作者撰写与 微信征稿相结合的办法, 以增加稿件的广泛性。工 作是艰苦的,尽管编委会 从100多篇稿件中认真筛选 并反复修改,但仍有一些 方面不能如愿。首先,昌 宁文化博大精深,别说五 个文化也只是其中几朵奇 葩,就是五个文化中的任 何一个文化,书就几部专 著也难以穷尽其丰富内涵 ,岂是区区一本《五彩昌 宁》所能囊括!难免有顾此 失彼甚至挂一漏万现象。 其次,众多作者的知识积 累、生活经历、文化素养 不同,行文风格自然不可 能一致。有些篇目如青铜 文化、绿宴森林等,注重 了史实的准确和知识的介 绍,部分文章文采不足。 加之时间仓促,编撰水平 有限,错漏在所难免,敬 请读者谅解指正。 如果读者通过阅读本书 ,能够加深对昌宁的认识 了解,并从中窥见各个时 代昌宁经济社会与人们精 神风貌变迁之一斑,感受 昌宁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 那份执着与坚守,从而激 起热爱昌宁、建设昌宁之 热情,则不枉编者煞费苦 心了。 本书的编撰,县委、县 政府高度重视,组建了得 力的编撰班子,安排必要 的经费,县委苏格非书记 为本书作序,县人民政府 范喜代县长关心本书的编 撰和出版,县委宣传部范 红玉部长自始至终组织协 调、指导工作,王世蕊副 县长帮助协调解决编撰工 作中的有关问题。县文体 广电旅游局、民宗局、住 建局、财政局、文联、供 销社、茶办、县政协文史 委及旅游办等部门给予大 力支持。上百位作者辛勤 笔耕,数十位摄影爱好者 提供照片,为广大读者留 下视角记忆。作者、摄影 者、编者耗费了大量心血 ,可谓群策群力,众手促 成,从而赋予了本书具备 必要的知识性、可读性和 欣赏性。在此,一并表示 谢忱! 精彩页 在远古的冰河时期和蒙昧时代,昌宁这片土地热情地接受了上天的亲吻,从而聚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孕育出群山耸峙、江河纵横、高山坝谷相间的地理地貌,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天造地设鲜花遍地、美不胜收的宜居环境,决定了生物和民族的多样性。这块热土,不仅生长矿藏、森林、庄稼,也生长文化。这种文化的根基早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和3500年前的青铜器被打磨和铸造出来时就已生根发芽。 以百濮、百越、昆明人为代表的古代族群,在昌宁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新石器文明、青铜文明和农耕稻作文明,这种文明的光芒依然照耀着现代的昌宁。先民的生命早已消亡,铸铜作坊风箱的扑哧声早已绝响,但先民创造的上古文化神韵却在时间的流逝中获得了永恒。 先民的墓葬,已经在地下默默无闻地沉睡了几千年,却没有人知道它们的存在,因而乱石嶙峋,草木丛生,显得分外荒凉。也许是先民灵魂感应,在八甲大山、水冲坑、大田坝白沙坡、德斯里、达丙营盘山、韩家烂巴山、大理寨天生桥……农民挖地的锄头不经意地落下,耕地的犁头划破地表,山洪冲刷成的土沟,甚或牛蹄踏陷的土坑中,却意外地揭开了埋藏数千年历史的惊艳一页。 20世纪50-90年代,昌宁先后28次,在5个乡镇的25个地点,出土了大批文物,仅青铜器就有360余件(套)。特别是省、市、县三级文物工作者,分别于l986年12月、1990年3-4月、1994年5月和2012年10月-2013年3月,对大田坝德斯里新石器遗址、达丙营盘山新石器遗址、大田坝白沙坡青铜墓葬遗址和大甸山古墓葬遗址进行的四次联合科学考古发掘。伴随着深埋地下的宝物逐渐重见天日,昌宁这块古老而年轻的土地的神秘面纱正在被撩起,正以遥远的新生代古生物的足迹、独具特色的新石器文化和流光溢彩的青铜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锈蚀斑驳的碎片,在考古专家的手中拼凑出昌宁古先民的智慧与辉煌。品读精美器物,让人顿觉空灵之感,仿佛看到了先民们挥舞铜矛铜钺与入侵者拼死厮杀的刀光剑影。 昌宁青铜器物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礼器、乐器、器物等类型。以铜鼓、靴形铜钺、铜箭菔、山字格螺旋纹柄铜剑、铜编钟、人面纹柄铜弯刀、铜柄铜钺、双肩铜斧、有銎铜弯刀等为代表的器物群,以其精湛的铸造工艺,独特的艺术造型,华丽的图案花纹,构成了有别于云南其他类区的青铜文化类型,在云南乃至中国青铜文化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是云南乃至全国青铜文化中的靓丽奇葩。它对研究昌宁乃至滇西、云南上古文明的渊源、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族群部落的源流及冶金、铸造业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昌宁这块广袤的大地,不断地给人以惊喜,也给人更多的企盼。考古不能推断和假说。也许,目前出土的青铜器很有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只是寻到了昌宁青铜文化的一条光缝。每一座古墓葬的发掘,都在诉说这样或那样的故事。我们的责任,就是要促成更多的科学考古发掘,在取得确证的基础上,正确地解读它、保护它、传承它。 P2-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