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时代楷模(2020)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时代楷模(2020)》收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塔等媒体对2020年的20个“时代楷模”个人及集体的新闻报道评论、视频内容,多侧面地呈现了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江西省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等先进典型的崇高形象。
目录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
敦煌守护人
此生不悔入沙海勇担重任始见金
根在敦煌相守不离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
山海携手荒滩变热
山海携手圆梦小康
不负使命携手圆梦
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
钢铁连队这样炼成
战旗猎猎铸忠魂
强军需要“硬骨头精神”
江西省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
水与火的洗礼
洪流敢挡火海敢闯
用忠诚担当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
逆行出征的生命守护者
你的名字,我们的希望
勇做刺破黑夜的那束光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
闻令而动,勇挑重担
人民军医的赤诚守望
白衣战士英雄本色
擦亮人民军医的金字招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尖刀连”
勇往直前守护生命
同济医院“尖刀连”:决战在“新冠重症高地”
用生命守护生命
中部战区总医院战“疫”党员突击队
挺身而出护佑健康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党员突击,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辽宁、上海、广东支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
白衣为甲不胜不归
合力护航生命之舟
把医患共情的精神力量传递下去
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
用血肉之躯,为患者筑起“新的长城”
“隔在患者与死神间的那堵墙”
永远为患者多想一步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鄂重症救治医疗队
守护患者共抗疫情
“救治危重病人,我们拼尽全力”
“分区分级、一人一策”是宝贵经验
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
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医力量
中医勇士战疫魔
大疫大灾更显中医本色
天津市对口支援恩施州疾控工作队
天津有,恩施就有
合力筑起生命防线
筑起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
冲锋在科技战“疫”最前沿
冲锋在抗疫一线的“科研铁军”
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忠诚践行使命的“科研铁军”
孙景坤
闪光的军功章在无声述说
一等功臣英雄本色
在甘守平凡中超越平凡
徐振明
坚守,为了心中那颗最美的“星”
父与子,60年:守护英雄到白头
英雄相惜,英雄辈出
黄诗燕
用生命兑现庄严承诺
他对群众好群众跟他亲
扎根扶贫一线的强大力量
毛相林
毛相林:“我愿当一辈子筑路人”
敢向绝壁要“天路”
打硬仗需要“硬锄头”
张桂梅
爱让梦想飞越大山
大山女孩的“校长妈妈”
张老师的力量来自哪里
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
建设中国自己的全自动化码头
中国智慧港口的“拓荒人”
时代呼唤更多自主创新生力军
导语
“时代楷模”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向全社会发布的充分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充分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并具有很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的先进人物。
《时代楷模(2020)》收录了各方媒体精选的2020年度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群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文字朴实无华,读之令人感佩。
精彩页
敦煌,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孕育出了莫高窟、西千佛洞和安西榆林窟。
大漠铺开,千佛洞千年不语;三危山下,数十载弹指而逝。这里曾历经劫波,幸而,一批“敦煌人”用生命的坚守,成就了这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石窟艺术圣地。
一代人故去,又一代人老去,后来者仍在前赴后继……丝路漫漫,“敦煌人”沐月当歌、踏沙而行,守护着他们心中最为珍贵的敦煌。
1935年,法国巴黎,塞纳河畔。
旧书摊上,一部名为《敦煌石窟图录》的画册,震惊了常书鸿。这位已在法国声名鹊起的中国画家,自此为敦煌魂牵梦绕,开始了跨越大半个地球的旅程。
1943年,常书鸿为筹建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终于抵达敦煌。大漠戈壁,不见人烟;沙丘接天处,骆驼草稀稀拉拉。
千年荣辱扑在眼前:藏经洞被洗劫一空,彩塑壁画被破坏偷盗,一些洞窟的侧壁被随意打穿。从鸣沙山吹来的流沙,将部分洞窟掩埋。
为洞窟清沙,迫在眉睫。常书鸿带领同事,起早贪黑筑起千米沙墙。常书鸿亲自带领大伙,喊着号子,一锹又一锹将沙清理完。接着,又给数百个洞窟逐一编号、普查。他们发明了叫作“蜈蚣梯”的独木梯,爬上九层楼高的洞窟,脚下是数十米的山崖,险象环生。
1944年,常书鸿就任研究所所长。然而,时局多艰,经费短缺,研究所深陷债务危机。为了向敦煌县政府借钱,常书鸿只身穿荒漠,披星戴月,往返城乡。
夜凉如水,常书鸿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手持蜡烛,走进熟悉的254号洞窟,站在东壁南段的萨捶那太子舍身饲虎图前。常书鸿想,既有舍身饲虎者,他又何尝不能舍身,为这宝库倾尽全力?
几经波折,常书鸿去了重庆,四处化缘,总算筹到丁点物资,但只是杯水车薪。一位职工发高烧,含泪对常书鸿说:“所长,我恐怕不行了,我死了以后,千万别把我扔在沙子里,请你把我埋在土里啊!”所幸大病得愈,这位职工坚决辞职,回了南方。
离开的人,在增多。但常书鸿怎么也想不到,妻子竟会不辞而别。他骑马去追,追不上一颗诀别的心。追了3天后,他眼前发黑,从马上摔了下来。
家都支离破碎了,“痴人”常书鸿还守在敦煌,呵护着沙海中间小小的绿洲。新中国成立后,设敦煌文物研究所,常书鸿被任命为所长,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常书鸿去世,一生情系敦煌。
曾有人问常书鸿:“如果来生再到人世,你将选择什么职业?”常书鸿答:“如果真的再一次重新来到这个世界,我将还是‘常书鸿’,去完成敦煌那些尚未完成的工作。”
“痴人”代代有,莫高窟盼来了常书鸿,又等来了段文杰。
1944年,山城重庆。段文杰参观了张大干举办的“敦煌壁画临摹展”。驻足在那些震撼人心的画作前,时间似乎都已停滞。“到敦煌去!”这召唤,始终回响在段文杰的耳边,他的命运就此改变。
1945年,段文杰抵达兰州。一年后,他等到了折返而来的常书鸿。一辆破旧的卡车载着他们,1200多公里的颠簸,终于抵达段文杰心心念念的敦煌。
“一头饿牛闯进了菜园子”,段文杰这么形容自己和敦煌的相遇。整整耽搁了两年,他迫不及待地钻进每一个洞窟,希望洞察壁画的千年秘密。段文杰开始研究壁画的构图和颜料,苦练线描和晕染,为临摹保存敦煌壁画,重锻自己的本领。
从天府之国,到荒漠戈壁,天上人间。三九隆冬,地气极寒,段文杰住在一间破庙里,就连一个生火的炉子也没有,夜里屋内屋外都是零下20多摄氏度的冷。早上起来,他发现眉毛胡子全白了——都已结霜。一日三餐,粗粮就着风沙,再喝一壶发苦的宕泉河水,肠胃不适抛脑后,段文杰揣摩着1000多年前画者的心境:一画人眼中,万事离心头。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4: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