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北京红色文艺/红色文化丛书/北京文化书系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北京红色文艺》主要围绕文学、电影、戏剧、音乐、美术、摄影、舞蹈、民间文艺等八种艺术形式,精选84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代表作品,从诞生背景、主题内容、艺术特色、历史意义等层面进行翔实介绍,比较完整地展现作者丰富的精神世界,挖掘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彰显北京红色文艺的独特魅力。 目录 导语 第一章 北京红色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要作品评介 第二章 北京红色电影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要作品评介 第三章 北京红色戏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要作品评介 第四章 北京红色音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经典作品评介 第五章 北京红色美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要作品评介 第六章 北京红色摄影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要作品评介 第七章 北京红色舞蹈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要作品评介 第八章 北京红色民间文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要作品评介 结语 附录 后记 序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生生 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 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 华文化的有力支撑。北京有 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 年建都史,历史悠久、底蕴 深厚,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的伟大见证。数千年风雨的 洗礼,北京城市依旧辉煌; 数千年历史的沉淀,北京文 化历久弥新。研究北京文化 、挖掘北京文化、传承北京 文化、弘扬北京文化,让全 市人民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 化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从中 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 取能量,保持对文化理想、 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 对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 度信心,是历史交给我们的 光荣职责,是新时代赋予我 们的崇高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 央十分关心北京文化建设, 并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把全 国文化中心建设作为首都城 市战略定位之一,强调要构 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 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体系,更加精心保护好 世界遗产,加强对“三山五 园”、名镇名村、传统村落 的保护和发展,加强对文物 、优秀近现代建筑、工业遗 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 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 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 特色。党的重要论述和重要 指示精神,深刻阐明了文化 在首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弘扬 中华文化指明了方向。 2017年9月,党中央、国 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城市 总体规划(2016年-2035 年)》。新版北京城市总体 规划明确了全国文化中心建 设的时间表、路线图。这就 是:到2035年成为彰显文 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 界文化名城;到2050年成 为弘扬中华文明和引领时代 潮流的世界文脉标志。这既 需要修缮保护好故宫、长城 、颐和园等享誉中外的名胜 古迹,也需要传承利用好四 合院、胡同、京腔京韵等具 有老北京地域特色的文化遗 产,还需要深入挖掘文物、 遗迹、设施、景点、语言等 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 组织编撰“北京文化书系 ”,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 国文化中心建设决策部署的 重要体现,是对北京文化进 行深层次整理和内涵式挖掘 的必然要求,恰逢其时、意 义重大。在形式上,“北京 文化书系”表现为“一个书系 、四套丛书”,分别从古都 、红色、京味和创新四个不 同的角度全方位诠释北京文 化这个内核。丛书共计48部 。其中,“古都文化丛书”由 20部书组成,着重系统梳理 北京悠久灿烂的古都文脉, 阐释古都文化的深刻内涵, 整理皇城坛庙、历史街区等 众多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丰 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韵 味。“红色文化丛书”由12部 书组成,主要以标志性的地 理、人物、建筑、事件等为 载体,提炼红色文化内涵, 梳理北京波澜壮阔的革命历 史,讲述京华大地的革命故 事,阐释本地红色文化的历 史内涵和政治意义,发扬无 产阶级革命精神。“京味文 化丛书”由10部书组成,内 容涉及语言、戏剧、礼俗、 工艺、节庆、服饰、饮食等 百姓生活各个方面,以百姓 生活为载体,从百姓日常生 活习俗和衣食住行中提炼老 北京文化的独特内涵,整理 老北京文化的历史记忆,着 重系统梳理具有地域特色的 风土习俗文化。“创新文化 丛书”由6部书组成,内容涉 及科技、文化、教育、城市 规划建设等领域,着重记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 开放以来北京日新月异的社 会变化,描写北京新时期科 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成就,塑 造北京人民勇于创新、开拓 进取的时代风貌。 为加强对“北京文化书系 ”编撰工作的统筹协调,成 立了以“北京文化书系”编委 会为领导、四个子丛书编委 会具体负责的运行架构。“ 北京文化书系”编委会由中 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 长杜飞进同志担任主任,中 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 长赵卫东同志担任副主任, 由相关文化领域权威专家担 任顾问,相关单位主要领导 担任编委会委员。原中共中 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阎崇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刘铁梁、北京大学文化资源 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分别担 任“红色文化”“古都文化”“ 京味文化”“创新文化”丛书 编委会主编。 在组织编撰出版过程中 ,我们始终坚持最高要求、 最严标准,突出精品意识, 把“非精品不出版”的理念贯 穿在作者邀请、书稿创作、 编辑出版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确保编撰成涵盖全面、内 容权威的书系,体现首善标 准、首都水准和首都贡献。 我们希望,“北京文化书 系”能够为读者展示北京文 化的根和魂,温润读者心灵 ,展现城市魅力,也希望能 吸引更多北京文化的研究者 、参与者、支持者,为共同 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 力量。 “北京文化书系”编委会 2019年9月 导语 北京红色文艺是以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为主题的革命文艺,是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特色鲜明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在北京这片红色沃土上绽放的一朵朵奇葩,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书突显红色文艺作品在各历史阶段的作用,折射北京红色文化精神。 后记 根据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领导小组总体部署,在中共 北京市委宣传部统筹指导下 ,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 了“红色文化丛书”。丛书由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 忠杰担任主编,市委党史研 究室主任李良及副巡视员刘 岳担任执行主编,副主任陈 志楣、张恒彬及原副巡视员 范登生、副巡视员运子微担 任执行副主编。 为打造精品力作,邀请 邵维正、柳建辉、关海庭、 杨凤城、王树荫、黄如军、 包国俊等著名党史军史专家 学者组成丛书编委会,并下 设刘岳及曹楠、宋传信、方 东杰、黄迎风、高俊良、王 桂环、祁霄等人组成的办公 室。编委会负责制定方案、 确定书目、遴选主编、审订 大纲及书稿。办公室负责组 织联络督办工作,出台书写 规范、组织作者培训等。曹 楠负责丛书协调工作,宋传 信负责丛书图片统筹工作, 骆洪刚负责部分图片修版工 作。 《北京红色文艺》是“红 色文化丛书”之一。该书由 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具体组 织编写。北京文艺评论家协 会主席孟繁华任主编,并设 计全书结构,制定具体写作 章节,最后统稿。全书由文 艺报李云雷(第一章)、北京 市文联卢曦(第二章)、北京 市文联柴莹(第三章)、中央 音乐学院项筱刚(第四章)、 中央美术学院于洋(第五章) 、北京市文联於俊杰(第六 章)、首都师范大学胡伟(第 七章)、北京联合大学李扬( 第八章)共同撰写,全书共8 章16节,曹楠负责本书联络 工作。胡澄、徐支燕阅改第 二稿,范登生审改第二稿。 刘岳(第六、八章及大事年 表)、宋传信(第一、四章) 、曹楠(第三、七章)、方东 杰(第二、五章)对涉及中国 共产党历史的相关内容及部 分文字进行了核实、修改。 邹小艳润色全书,范登生改 写导语、结语。原中央党校 副校长李君如,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 作的副校(院)长何毅亭、副 校长谢春涛,原中央党史研 究室副主任龙新民等老领导 、专家学者对本书提出了宝 贵意见。北京出版社编辑对 全书进行严谨细致编辑,北 京市文联研究部做了大量工 作,主任赖洪波参与指导, 相关人员多次参加审改会、 评审会,在此一并表示衷心 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 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 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 指正。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 室 2019年8月 精彩页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杂志《青年》(第2卷起改名《新青年》),并在创刊号登载《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7年1月,陈独秀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即随其北上,他租居的箭杆胡同9号同时也就成了《新青年》编辑部新址。以北京大学为依托,编辑部聚集了一批思想文化先驱,掀起了更为猛烈的新文化运动。 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大力倡导白话文,提出文章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主张“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这样,就把提倡民主与科学的反封建斗争与反对文言文和八股文、进行文学革命结合起来了,开辟了中国文学的新局面。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期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仁义道德”不过是“吃人”礼教。这篇小说,和他后创作的小说《孑L乙己》《药》《阿Q正传》等,将文学革命的内容和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1920年1月,李大钊在《星期日》周刊发表《什么是新文学》一文,阐述了新文学的标准,“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不是为个人造名的文学;是以博爱心为基础的文学,不是以好名心为基础的文学;是为文学而创作的文学,不是为文学本身以外的什么东西而创作的文学”。文章还指出新文学的土壤和根基是“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优美的文艺,博爱的精神”。他尝试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文学,但在当时尚未形成大的影响。 在北京发生的文学革命很快传遍全国,开启中国文学由旧到新的伟大转折,它宣告了承传几千年的中国旧文学的终结和一个新时代的民族文学的开始。 在文学革命的影响下,文学社团纷纷成立,文学创作与评论风起云涌。1921年1月,文学研究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继《新青年》之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1924—1925年,语丝社、莽原社、未名社等相继成立,鲁迅或为中坚或为发起人、指导者。社团在译介外国特别是俄国文学作品方面做出很大贡献。 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则以文学为武器,深人民众活动。比如,1921年初,邓中夏到长辛店举办劳动补习学校期间写下表现工人阶级气概的诗歌:“如今世界不太平,重重压迫我劳工,一生一世作牛马,思想起来好苦情。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了我们苦弟兄。无产阶级快起来,拿起铁锤去进攻。红旗一举千里明,铁锤一举山河动,只要我们团结紧啊,冲破乌云满天红!” 文学革命向纵深发展,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与复古派之间进行了一场场进步与落后的思想论争。随后,《新青年》迁往上海、广州,成为党组织早期的机关刊物,以及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北京改为北平等事件,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地位开始衰落,但是发轫于北京的文学革命却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学的进程。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北平左翼文化思潮虽然受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封杀,但始终存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工农武装进行土地革命的同时,重视对国民党统治区文化战线的领导。1929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成立,下设社会科学、文学、出版三个组。中共顺直省委和北平市委也先后成立负责文化工作的机构。北平地下党组织团结爱好文学、追求进步的青年学生,举办读书会、文学研究会等团体,探讨进步文学和革命理论。 这一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在北方表现得十分尖锐。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等地频频制造事端,推行其“征服满洲,进而占领全中国”的侵略政策。国内各派军阀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指使下,混战不已。1930年4月开始的蒋冯阎战争,给北平民众造成深重的灾难。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对国民党政权的幻想趋于破灭,越来越倾向革命,为左翼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同时,革命文学论争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高了革命作家的思想理论水平。在论争过程中,革命文学倡导者的观点逐渐接近,提倡和发展普罗文学成为他们的共同要求。资产阶级文艺家对于革命文学的攻击,也促使革命作家认识到必须联合起来才能有力地进行文艺思想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成立。在成立大会上,鲁迅先生作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第一次提出了文艺要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方向,指出左翼文艺家一定要和实际的社会斗争接触。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