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井冈山--高路入云端/读党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井冈山--高路入云端》为《读·党史》其中一册,本书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主线中,记录秋收起义部队引兵井冈、南昌起义余部上井冈山的过程,同时对井冈山时期的斗争、井冈山时期的重要人物作了介绍。书中收录了《往事回忆(节录)》、《谈红五军上山的几个问题》、《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回顾井冈山斗争历史》、《改造袁、王与“双枪兵”》、《回忆在井冈山的战斗生活》、《八月失败》、《将星早殒王尔琢》、《馨香井冈兰——伍若兰》、《张子清:共产党的“关云长”》等文章。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忆井冈
特稿
上山伟大,下山也伟大
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
视野
毛泽东怎样引兵井冈?
袁文才、王佐及其队伍的崛起
三湾改编与茅坪“安家”
南昌起义的余部是如何上井冈山的?
朱毛会师
回忆:
苏维埃运动(节录)
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
往事回忆(节录)
谈红五军上山的几个问题
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
回顾井冈山斗争历史
改造袁、王与“双枪兵”
回忆在井冈山的战斗生活
八月失败
人物
将星早殒王尔琢
馨香井冈兰——伍若兰
张子清:共产党的“关云长”
井冈之子陈正人
大山女儿吴月娥
史事
柏露定策:“围魏救赵”
谭震林与井冈山土地革命
井冈山斗争时期军官教导队的创办
钩沉
“山大王”袁文才、王佐被错杀之谜
“朱毛会师”缘何成了“毛林会师”?
链接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品读
《井冈山》:一首雄浑壮丽的史诗
毛泽东诗词中的井冈山情韵
编辑手记
序言
14年过去,我还清晰记
得当年的一幕。
井冈山西南麓。黄坳。
一条上山的小路。
跟着一位带路的小孩,
我们踏着泥泞,踩出一串脚
窝。
“还有多远?”不知道谁
问了一句。
“快到了,就在前面小山
上。”小孩说。
没人再说话。只有踏泥
声、喘气声和拨开杂草的声
音。
蓦地,隐没的荒草中,
我们看到了墓碑。它被雨水
浸得渍黑,周围满是疯长的
草藤。碑,立在一个坟茔前
,上面依稀刻着几个红色的
字:“红军无名烈士墓”。
没有人说话。大家只是
肃穆地站着,站了很久。
那是1996年6月。为纪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
年,中央电视台筹拍四集文
献纪录片《井冈山》。我为
撰稿。
在实地拍摄的半个月时
间里,我们走遍了井冈山上
下的革命故地,寻访了所能
找到的一切红军遗迹,这个
无名烈士墓,就是其中之一

不知为什么,越是在荒
芜的山岗上,越是站在无名
烈士碑前,我们越是被一种
神圣感动。
我们是沿秋收起义部队
上井冈的路线开始寻访的。
当走完全部重上井冈的旅途
,我发现摄制组的感悟变了
。大家深切体会到,井冈山
是个神圣之地。它对毛泽东
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说来
,既具有天然的巨大引力,
又充当着一个无可争议的改
天换地的起点。当然,对这
引力和起点的悟性,不是大
革命失败后所有共产党人都
自然得到的。只有那些用不
拘一格的无畏精神去探索的
人,才是它的把握者和拥有
者。毛泽东说过,在一国之
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
中,有一块或若干块红色区
域的长期存在,是世界各国
从来没有的事。正是毛泽东
,要尝试这“从来没有”。结
果,它成就了毛泽东一生中
最重要的革命事业,把中国
革命引向了胜利。
据说,当秋收起义部队
一路战事失利,战士士气极
为低落,许多人落荒而逃开
了小差时,毛泽东把部队召
集起来讲了一段话。其中说
,不要看我们现在力量弱小
,遭受了失败,但总有一天
会强大起来。我相信我们这
块小石头,一定要打烂蒋介
石那口大水缸!聆听毛泽东
讲话的队列中的一位连党代
表后来回忆,听了毛委员这
个话,我一下子就坚定起革
命意志,决心跟定毛委员,
从此一生没有动摇。
精神可以感天动地。革
命精神的感召,能释放出奔
突地火般的能量。
果然,井冈山道路通天
下。这位连党代表,后来一
路跟随毛泽东走到北京。他
,就是共和国元帅罗荣桓。
高路入云端。
无名烈士墓虽藏在草的
深处,我们是踏着泥泞找到
它的。可是,凡是跋涉过井
冈山的人都能体会,无论怎
么艰难,它的路都能通往云
端。
(本文作者系中央党史研
究室研究员 中共党史出版
社总编辑)
导语
历史,凝结了人类智慧。要使我们更聪明,就不得不读历史。如一位哲人所说,一个人如果不了解他生下来以前的事,那他始终只是个孩子。今天,我们提出读点党史,当然是要更聪明、更有智慧。
《读·党史》避开党史教材的老路,重史实,少评论,为读者带来鲜活的、多角度的、也许正是困惑已久的真实历史。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读者正确地解读、思考历史,并从中受益。
《井冈山--高路入云端》为《读·党史》第3辑,记录秋收起义部队引兵井冈、南昌起义余部上井冈山的过程。
后记
黄艳
83年前,井冈山燃起了
中国革命的星火。不久,这
星火便成了燎原之势。
井冈山的神圣,在于它
是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它是工农武装割据的起点;
它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
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
山精神的熔铸之所。
多少年来,人们敬仰井
冈山,向往井冈山,爱戴井
冈山,对它的瞻仰,几乎没
有停止过。最雄壮者,莫过
于44年前百万红卫兵涌上井
冈山。那时,无数红旗、红
袖章攀上绿树,满山竟成红
色。不管情绪怎样,动机若
何,但人们绝大多数是为信
仰而来。
井冈山、中国革命、信
仰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曾
经,井冈山的斗争保存了中
国革命的火种,让更多的人
有了共产主义的信仰;中国
革命成功后,又有多少人因
为信仰而去井冈山“幸月圣”

井冈山的一切久久停留
于人们的视线。关于井冈山
的人和事,如井冈翠竹一般
,随风回响;关于井冈山革
命根据地的研究,—直难以
沉寂;今时今日,井冈山精
神更是愈见光芒。所以,向
读者介绍井冈山,总感觉意
犹未尽,如果读者能把这本
小册子当作一个了解井冈山
的窗口,那接下去是一定要
亲去井冈山,作一次“朝圣”
之旅。
对于暂时还未到过井冈
山的我,编辑《井冈山:高
路入云端》像是在做功课,
编辑的过程也就是学习和了
解的过程,而做完这一切,
似乎下一步我自己也该启程
去井冈山,让已知的在那里
得到印证,未知的,在那里
得到解答。
精彩页
上山伟大,下山也伟大/余伯流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开创的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井冈山素以“天下第一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著称于世。
井冈山的斗争,代表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走向胜利的。这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
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历时两年零四个月。井冈山斗争的历史辉煌而曲折,从毛泽东率兵上山,到红四军突围下山,其历史轨迹的主要关节点,有如下五个方面:
大革命失败后,因为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全国各地一片刀光剑影,腥风血雨。中国革命向何处去?中国的革命者都在思考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重大的抉择。就在这时,毛泽东适时提出了“上山”思想。毛泽东马日事变后、引兵井冈前,就在大革命失败后对湖南的革命者提出“在山的上山,靠湖的下湖”。不久,在主持全国农会工作、制定策略方针时,几次提出上山理念。在参加中央的一些重要会议时,强调农军要“上山”,认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上山”干什么?上山“结交绿林朋友”,上山做“革命的山大王”。
毛泽东熟谙中国历史上许多农民领袖和绿林好汉“占山为王”的典故,自然思考和借鉴了历史上“山大王“的经验。但毛泽东的“上山”思想与历代“山大王”的思想是迥然不同的。毛泽东“上山”思想的实质,就是将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重心,从敌人统治力量较强的中心城市,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去,就是“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上山,是中国革命从低潮走向复兴和胜利的必由之路;上山,是毛泽东创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基础思想。这是一个崭新的思路,崭新的理念。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上山的中央委员。毛泽东在湘赣边秋收起义失利后,审时度势,果断决策,适时地放弃了进攻中心城市长沙的原定计划,在文家市作出了“向萍乡退却”、向农村山区转移的决定。从此,中国革命的重心开始了由城市向农村的战略性转移。1927年9月25日,工农革命军进抵井冈山地境莲花,得悉江西省委提供的可靠信息,毛泽东决定引兵井冈,随后到达永新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部队获得新生。10月初,毛泽东在古城召开前委扩大会议,确定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并获得宁冈“山大王”袁文才的鼎力支持,工农革命军始驻茅坪,建立了茅坪医院和后方留守处。工农革命军在茅坪安营扎寨,休养生息,恢复了元气,站稳了脚跟,并派人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取得了联系,沟通了信息。
10月底,毛泽东率部进抵茨坪。随后毛泽东和前委从11月到翌年2月用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恢复和建立党的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暴动,颁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六大注意”,创办了桃寮红军被服厂恢复了草林、大陇集市贸易,从而开创了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工农武装割据”局面,是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
袁文才、王佐是盘踞在井冈山一带的草莽英雄,他们虽在大革命时期参加农运,还都是共产党员,但仍是带有绿林性质的“坐山虎”、“地头蛇”,没有他们的许可和支持,工农革命军是不可能在井冈山安营扎寨、落脚生根的。毛泽东以他独特而高超的睿智与才能,从三湾投书到大苍赠枪,从茅坪安家到进驻茨坪,从步云山练兵到大陇升编,派陈伯钧、何长工等人到袁、王部队一步步地做工作,晓以大义,真诚相待,袁文才-王佐欣然接纳,为之折服,袁文才多次声称毛泽东为“中央才”。正因为如此,曾经“溃不成军”的秋收起义部队得以在井冈山获得农民武装的支持,毛泽东才下决心确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的大本营,首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革命政权是根据地赖以存在的根本。毛泽东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出发,在湘赣边武装割据的过程中,一直十分注重革命政权的建立与建设。在确定建立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决策后,毛泽东以极大的精力领导井冈山军民开展分田斗争,发展群众武装,推翻反动政权,击破了赣敌第一次“进剿”。在取得军事上三大战斗胜利的基础上,建立了茶陵、遂川、宁冈三县红色政权。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业已初步形成。这是在朱毛会师之前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毛泽东独自领导开辟的。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后,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工农革命军被调往湘南,结果边界被敌占领一个多月,史称“三月失败”。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万余人,移师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宁冈砻市会师。“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朱德诗)。朱毛井冈山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随即召开了边界党的“一大”,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边界特委,统一领导湘赣边界红军和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