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应该了解、欣赏一些中国名画。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审美情趣,提升艺术修养,还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此外,从名画中折射出来的画家的智慧和情感对启迪心智、陶治情操也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让广大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有效地了解并欣赏中国绘画的创作成就,编者精选数百幅名气大、影响深远、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国名画辑成本书。书中设置了“入选理由”“名画档案”“画家小传”“名画欣赏”“绘画知识”等栏目,帮助读者全方位把握绘画艺术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同时,与文字相契合的精美插图精彩展示名画的原貌,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流动的名画博物馆,更为直观地领略艺术的精髓,获得更多美的享受和阅读体验。
绘画是人类凝固的历史
,是无声的语言,是民族文
化的重要载体。历代绘画大
师们以其洞幽入微的观察力
、超脱尘世的秉性、细腻激
扬的情愫,凭借生花的妙笔
,画下了无数技艺精湛、影
响深远的名画。这些经历了
时间考验的名画不仅丰富了
世界艺术宝库,而且还感染
和影响了成千上万的人,叩
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和艺术
上的熏陶。
中国名画作为中华艺术
殿堂中的瑰宝,是人们不可
或缺的精神食粮之一,它们
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或描
绘各地迷人的自然风光和多
姿多彩的社会风情,或表达
创作者的情感、思想和观念
,或记录生活和历史,或反
映不同时期人们的信仰,或
折射出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
情趣。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应
该了解、欣赏一些中国名画
。由此,不仅可以提高审美
情趣,提升艺术修养,还可
以学习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
识,优化知识结构;此外,
从名画折射出来的画家的智
慧和情感对启迪人们心智、
陶冶情操也将有很大的帮助
。
为了让广大读者在最短
的时间内迅速、有效地了解
并欣赏中国绘画的创作成就
,编者精选近200幅名气大
、影响广、代表性强的中国
名画辑成本书。这些传世名
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史
学价值、文化价值、鉴赏价
值和收藏价值,代表了中国
绘画的主要成就。
为了帮助读者提高阅读
效果,书中设置了“入选理
由”“名画档案”“画家小传”“
名画欣赏”“绘画知识”“画外
音”等栏目,从艺术、历史
、文化等多个角度解读中国
名画的精髓,让读者深刻体
会名画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领略艺术大师们创作的艰
辛,全方位把握绘画艺术所
蕴含的人文精神。其中“入
选理由”高度概括了名画的
成就、地位和影响;“名画
档案”列出了名画的创作时
间、尺寸、收藏地等基本资
料;“画家小传”简要叙述了
绘画大师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名画欣赏”以细腻生动的
笔触,全面解读名画的创作
背景、创作过程以及创作技
巧等,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全
面了解这些伟大的作品;“
绘画知识”讲述了大量专业
绘画知识;“画外音”介绍与
名画有关的知识、趣闻等。
同时,与文字相契合的精美
插图精彩展示名画的原貌,
营造出一个彩色的、立体的
、极具艺术魅力的阅读空间
,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流
动的名画博物馆,更为直观
地领略艺术的精髓,获得更
多美的享受和阅读体验。
博物馆级别的艺术档案。
每一幅作品,从构图、色彩、笔触等方面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进行诠释,用名画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本书所选均为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史学价值、文化价值、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传世名画,从艺术、历史、文化等多个角度解读这些名画的精髓所在,让读者深刻体会名画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全方位品味绘画艺术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人物龙凤帛画
入选理由
◎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
◎我国现存最早的人物画之一:
◎中国现存最早的帛画。
名画档案
名称:《人物龙凤帛画》
尺寸:纵31.2厘米,横23.2厘米
收藏:湖南省博物馆
创作时间:战国
材料:布帛
名画欣赏
在专门的纸、绢发明使用之前,人们往往将字画刻在或绘在木板、石板、器物或丝织物上,这类作品后来常按其使用的材料分别称为“木板漆画…‘画像石”“砖画”及“帛画”等。
在历史上,“玉”“帛”曾并称,且有象征权力与富有之意,帛画以白色丝织物为载体。出土于战国晚期楚墓的帛画,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具有独立意义的完整的绘画作品。至今发现的有四件,除这幅1949年在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外,还有《御龙帛画》、缯书四周的画像和另外一幅画面已无法看清的画像。
《人物龙凤帛画》画面的下部偏右绘一侧身站立的妇女,头后挽一插有冠饰的发髻,细腰,身着绣有卷云纹的宽袖长袍,袍尾曳地,并向两边张开,状如花瓣,细腰上系着很宽的腰带。这种造型样式与青铜器上的人物有相似之处,但因这是绢上线描,更见流畅之韵,人物唇口与衣袖上施点朱色,使画面增加生机。妇女的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
妇女的前方绘有一只展翅飞舞的凤,它引颈抬头,尾上的两根翎毛清晰可见,凤的双足一前一后,一曲一伸,有力的脚爪呈现出腾踏迈进的姿态。妇女的前上方,与凤相对的,是一条体态扭曲、向上升腾的龙(一说为夔),龙头生有双角,身上有一道道环形纹饰,双足张举。龙和凤的动态与妇女的静态形成了对比,全图将人物置中而周围留有大量的空间,动态物体却置于边缘而没有多少空间,在空间感觉上造成了一种对比中的和谐,使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完整的作品。画中勾勒用笔流畅,线条曲直配合得当,用色十分讲究,显得协调并富有装饰意味,很显然,画作是经过精心设计处理过的。
这是一幅带有迷信色彩的风俗画,画中的妇女在向墓中死者祝福。据史料记载,当时楚国有一种习俗观念,希望死者灵魂得以超脱,所以也有人认为,画中妇女就是墓主人,她在祈求龙凤引导她升人天国,以求得再生。
中国画以线造型的传统手法,在这幅图中表现得非常明显。画中的龙和凤均用线条描绘,造型简洁明快。画中妇女形象的面貌、身段、动势都具有鲜明的古代女性的特征,如游丝的细线似乎带有一种节奏感。不过,细看也能看出早期绘画的稚拙,如在这幅画中人物面部刻画就比较粗略。
1973年,在长沙楚墓又出土了一幅与《龙凤人物帛画》一样都具有祈祷意义的作品——《驭龙图》,而且这幅画与《龙凤人物帛画》的时代也大体相同,我们可以从这两幅图中了解战国中期我国绘画中的不同风貌及不同手法。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入选理由
◎研究西汉初期社会风俗的一个有力凭证;
◎汉时期帛画的代表作之一;
◎古代绘画中的珍品。
名画档案
名称:《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尺寸:纵205厘米,顶端横92厘米,下端横47.7厘米
创作时间:西汉
材料:帛画
收藏:湖南省博物馆
名画欣赏
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死后灵魂升天或下地狱的说法,当时的人们对天国充满了理想化的幻想。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发现了一件“非衣”帛画。画面完整,形象清晰,呈T字形,画面内容也依T字形的横幅和竖幅划分为天国、人间、地府3个部分。
横幅部分描绘的是天界。人首蛇尾、披发不冠、蓝身红尾的女娲(一说为张目能耀天下的大神烛龙)盘绕着居于中间,两侧各有5只神鸟。右上角有一轮红日,里面画着太阳神金乌,红日下绘扶桑树及树间的8个小太阳,左下角绘有一弯新月,月中有玉兔和蟾蜍,弯月为一女子乘龙仰身擎托,有人认为是嫦娥奔月的情景。人首蛇身的女娲之下绘有两条巨龙、两骑神怪,再向下是天门“闾阖”、豹及门神“帝阍”。
帛画中段画人间世界。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年老贵夫人的侧面像,老妇人身着锦衣,在小吏侍女的跪迎服侍下,拄杖前行。据考证,这位老妇人就是墓主人利仓的妻子。在老妇人前面,有两个戴鹊尾冠的男仆跪地奉迎。其下画一厅,设有壶、鼎、钫及重叠的耳杯之类的酒食具,其中又有一个大食案,上面铺着锦袱,左右侧各有三人拱手而坐,另有一人站在一侧。从这段图来看,似乎没有主人,意思可能是主人将离开家园,家人设宴送别,或表示主人离世后家人设案祈祷,总之,都是祝福墓主人早日升天的意思。
最下段是地下部分。一个裸体的力士,作马步下蹲,双手向上托着象征大地的白色扁平物,站在两条交缠着的水族动物身上。水族动物旁边,有神怪、大龟、鸱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