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选择(太行山区红色寻访)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山西教育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在抗战烽火遍燃中国的岁月中,武乡老区人民上演了一幕幕悲壮故事。抗击日寇、支援前线、传递情报、救护伤员、保育革命后代……在民族危亡之际,这里的党员、民兵、劳模,以及千千万万的普通群众,用鲜血和生命向祖国交上了一份可歌可泣的答卷。本书的作者们怀着满腔钦敬之情,走进巍巍太行,寻访往事亲历者、知情者,通过文学性语言再现了红色人物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何为“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而人民则无怨无悔地信任共产党、拥护共产党、追随共产党,谱写出荡气回肠的英雄篇章。 目录 信仰 那些年,你害怕吗? 蒋平 那一诺的深情 蒋平 岁月长河里的坚守 蒋平 把希望种在春天里 李文英 三个女娃去当兵 李左 忠诚 抱在怀里的青春 蒋平 军号声声响起 蒋平 岁月的疼痛 蒋平 永远的依恋 蒋平 村口竖起一座碑 李 左 公祭日,故乡行 张一鸣 忠诚 担当 模范夫妻 孙俊堂 太行奶娘 宋玲 战斗在太行山上 李国清 桃花红杏花白 采禾 黄崖洞那纵身一跃 李国清 十三处刀伤 梁红玉 留给这片土地一缕馨香 王刚 我的姥爷是合作英雄 李文英 坚忍 哭醒的故事 孙俊堂 悲惨逃难 张鹏英 血染山交岭 李国清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采禾 相守至终的亲情 蒋平 一生惦念两个人 赵俊矗 我想有个完整的家 赵俊矗 传承 装满惦念的公文包 孙俊堂 魂兮归来 白国清 老雷,俺来给您送口汤 采禾 刷亮红五星 安志伟 附录 口述史视角下的红色故事书写 序言 岁月不居,春秋代序。 翻阅苗俊青、安志伟、杨斌 青主编的《选择——太行山 区红色寻访》,好似捧读老 区人用青春、热血与生命书 写的壮歌。他们虽然都是一 些普通百姓,但在家国存亡 的危难时刻,他们或用一生 的坚守,谱写着信仰之歌; 或用一生的奋斗,点燃了忠 诚之火;或用一生的追求, 书写了担当之责;或用一生 的执着,诠释着坚忍之志; 或用一生的笃行,启迪着传 承之要。 武乡,英雄的土地,红 色的土地,光荣的土地,被 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 兵的摇篮”。抗战时期,八 路军总部机关曾5次进驻武 乡,先后驻扎536天;朱德 、彭德怀、左权、刘伯承、 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 运筹帷幄;开国将领中有5 位元帅、5位大将、20位上 将、50位中将、306位少将 ,以及8个旅、31个团曾在 此工作、生活和战斗。当时 ,武乡这个仅有14万人口的 山区小县,就有9万多人参 加八路军和各类抗日组织, 有2.1万干部、群众为国捐 躯。武乡“山山埋忠骨、岭 岭皆丰碑”“村村住过八路军 、户户出过子弟兵”,为中 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 牲和奉献,孕育了伟大的太 行精神,形成了独特的八路 军文化。 硝烟散尽,回望历史。 是史先菊老人的“有决心、 不退党”,刘桂花老人的深 情承诺,肖江河老人岁月长 河里的坚守,张娥纣老人春 天里播种的希望,梁凤英老 人年少参军的勇毅,铸就了 一代又一代老区人的信仰; 是安进先老人的“机敏大胆” ,魏怀斌老人的“顾全大局” ,赵庆怀老人的“一路惊险” ,武志珍老人的“惊心动魄” ,李二苟老人的“自告奋勇” ,张成元老人的“禄村记忆” ,诠释了一代又一代老区人 的忠诚;是韩江河、徐腊梅 夫妇的一个参军杀敌、一个 种粮支前,太行奶娘的无私 ,名扬游击队的英勇,“十 八勇士”的坚贞,段守荣的 视死如归,郝长富的宁死不 屈,魏留香的机智勇敢,程 胖孩的合作化探索,彰显了 一代又一代老区人的担当; 是何家庄村的惨案,胡峦岭 村的悲惨逃难,山交岭的鲜 血,好妨庙村的“光荣花”, 周爱兰的至终相守,赵正女 的一生惦念,武全保最单纯 的梦想,注脚了一代又一代 老区人的坚忍;是弓玉珍装 满惦念的公文包,白贵锁魂 归故里的安然,梁效珍祖孙 三代的坚守,讲述着一代又 一代老区人的传承。 其实,在抗日的硝烟烽 火中,这样普通人的故事何 止万千!他们身上所体现出 来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 荡气回肠,令人感佩心怀。 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敬仰的典范。 毛泽东主席说过:“人是 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没 有精神的人,就等于没有灵 魂;一个没有精神的团队, 是一个没有战斗力的团队; 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一 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历史需要铭记,精神需 要传承。当前,全县上下正 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 年,我们要认真学习党史、 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 会主义发展史。我们要在学 思践晤中坚定理想信念,从 党的非凡历史中找寻初心, 从这些普通人的故事中激励 使命,学习他们忠于党、忠 于人民的崇高精神,学习他 们无怨无悔、无私无畏的奉 献精神,学习他们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的担当精神,学 习他们百折不挠、敢于胜利 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团结 协作、胸怀全局的包容精神 ,进而将这些故事传承在现 实中,融人到血脉里,转化 为我们弘扬太行精神、共建 创新武乡的强大动力,奋力 谱写新时代武乡老区高质量 高速度发展的崭新篇章! 谨此,是为序。 贺思宇 (作者贺思宇系中共武 乡县委书记、太行干部学院 党委书记) 导语 《岁月长河里的坚守》《把希望种在春天里》《三个女娃去当兵》《抱在怀里的青春》《军号声声响起》《岁月的疼痛》《永远的依恋》《村口竖起一座碑》《公祭日,故乡行》……本书的作者们怀着满腔钦敬之情,走进巍巍太行,寻访往事亲历者、知情者,通过文学性语言再现了红色人物的感人事迹。 精彩页 “抗战那些年,你害怕不?”我问史先菊老人。 “怕,怎么不怕!”她回答,“害怕,但有决心,不退党。” 这是我见到史先菊时最想问的,老人家实打实地回答了我。 怕!可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她一路从抗战走到今天呢?在那恐怖的岁月里很多人退党,可又是什么力量鼓舞着她坚持了下来? 在路上,向导孙俊堂老师已经给我们讲了史先菊的大致情况: 史先菊,1924年生,丰州镇郝家垴村人。14岁入党,如今94岁高龄。娘家是附近的史家垴村,家中兄弟姐妹八人,父亲种着几亩薄田。后来她嫁到郝家垴村,丈夫王成云也是共产党员,两个人育有三子四女。她现在住在三儿子家。 来到郝家垴村史先菊家,老人家正在院子里洗衣服。看她的身体,全然不像90多岁的人。 “怎么自己洗衣服呢?”我们问她。 “衣服少,不想麻烦孩子们。”老人家回答。这一答竞让我们不知说什么好了,瞬间,又是敬佩又是心疼。 走进屋里,我们更吃惊了。史先菊的屋子里有一股淡淡的香味,一尘不染。床铺干干净净。地上的桌椅、箱子、火炉,没有一丝灰尘。旧衣箱被擦拭得锃光瓦亮。地面上也没有脱落的头发和细碎的尘屑。她是一个爱干净的人。在她的衣箱上摆放着一张相片,是《家乡之音》杂志社采访时拍的。老人家把相片装在雅致的相框里。相片有点儿旧,可人物神采奕奕。床上摆放着《前进》杂志和《长治日报》《武乡报》等报纸。 在炕边坐定,一阵寒暄之后,我们表明了来意。 “您是怎样一路走过那艰苦的日子的,又是怎样坚持下来的呢?”我问。 史先菊说:“我不想说。” 是的,对于一个94岁的老人,在耄耋之年,让她回忆年少时那些惊心动魄的惨烈往事,是有点儿让人不忍心。可我们又想把往事留住,趁老人家还能讲清楚,趁记忆还在,让那些尘封的故事浮出水面。 《武乡县志》载:1933年8月,武乡县地下党组织成立,下辖东(窑头)、中(段村)、西(北良侯)三个支部。分别由赵向荣、李逸三、史怀璧负责。史怀璧,就是史先菊的邻居。在耳濡目染中,史先菊逐渐向党组织靠拢。虽然,她一开始仅仅是喜欢听一些革命道理,可是,在她幼小的心里,已种下了革命的种子。 1934年3月,阎锡山划武乡为四大赤县之一。山西省防共委员会密令武乡县府以宣传“赤化”等罪名逮捕李逸三、武光汤、武骏图,通缉高沐鸿、史怀璧。 史先菊目睹邻居史怀璧那张灰白的脸是在史怀璧脱险回来后。那年,史怀璧和党组成员正在故县活动,不料走漏了消息,他们被包围了。搜捕的人来到了村里,到处搜寻。家中,院外,每家每户,但凡能藏人的地方都一一搜索过了。史怀璧央求故县的一个老妈妈把自己捆在一捆高梁秆里,整整三天三夜。惊恐、惊慌、饥饿,把一个年轻人很快折磨得不成人样了。等到从高粱秆里出来回到家,史怀璧的脸都发灰了,人也瘫软了。这一幕镌刻在史先菊的心上,让她一生难忘。但是,从险境中脱离的史怀璧并未从此偃旗息鼓,而是继续党的地下工作,这也大大地触动了史先菊。 为了过上好日子,她与地下党走得更近了。 苦不怕,累不怕,天黑也不怕。地下党员在野外开会,她就去放哨。她把听到的革命道理悄悄地传递给可靠的人。党的活动依旧在默默地进行着。史怀璧的叔叔担心侄儿的安危,却阻止不了一心闹革命的侄儿。可是,在这个小地方,风吹草动又怎么会让人毫无察觉呢?旧政府的人再三警告史怀璧的叔叔管好自己的侄儿,可无论叔叔怎样劝说都无法动摇史怀璧的决心。旧政府的人是不会放过史怀璧的。为防止再次被抓,史怀璧的叔叔谎称史怀璧已死,买了棺材,给史怀璧办了一场葬礼,想以此打消旧政府抓人的念头。然而,衙门里的人压根儿不相信。史先菊嘴里的衙门就是旧政府。 “人家就不信!”史先菊说。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