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讲自然地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共分3个单元,10节内容,具体知识点如下: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涉及到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中国的地质、水、气象以及生物灾害;第三章,自然灾害的防治,涉及到灾害的监测与防御、救援与救助、自救和互救。 目录 课堂学习讲义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第1课时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2课时 产生时差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 第1课时 公转的基本特征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第2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更替 章末整合提升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 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1课时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章末整合提升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第1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第2课时 气压带、风带季节 移动与季风环流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第三节 天气系统 章末整合提升 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 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洋流 第三节 海一气相互作用 章末整合提升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章末整合提升 课后达标检测 课时作业1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课时作业2 产生时差 课时作业3 公转的基本特征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课时作业4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更替 章末综合检测(一) 课时作业5 岩石圈物质循环 课时作业6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课时作业7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课时作业8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章末综合检测(二) 课时作业9 大气的水平运动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课时作业10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课时作业ll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课时作业12 天气系统 章末综合检测(三) 课时作业13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课时作业14 洋流 课时作业15 海一气相互作用 章末综合检测(四) 课时作业1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时作业17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章末综合检测(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