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专项以PM2.5为桥梁连接灰霾与不同污染物及排放源,开展追因和溯源两条研究路线的研究;通过实验室手段模拟不同污染物和污染源对成霾的贡献,同时通过外场观测对产生灰霾的气溶胶的时空分布及其来源进行追踪,相互之间进行闭合校验,并由数值模拟进行整合和反馈,以揭示致霾关键污染物和污染源及其权重;通过实验研究和外场观测推动我国灰霾研究和监测设备的自主化研发,促进我国灰霾研究和监测的全面开展;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致霾关键前体物减排前沿技术的研发和示范,最终提出我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方案。 目录 1引 言 1.1 我国大气灰霾污染和研究背景 1.2 专项研究内容 1.3 专项研究成果 1.4 展望 2大气氧化性和二次粒子形成 2.1 OH自由基再生机制 2.2 二次颗粒物生成机制 2.3 典型污染源的二次颗粒物生成 2.4 复合污染条件下的二次颗粒物生成 3大气灰霾溯源 3.1 京津冀典型区域致霾粒子来源解析 3.2 北京重霾污染形成机制 3.3 雾过程对细粒子理化特征的影响机制 3.4 源解析受体模型发展及重霾过程解析 3.5 京津冀典型区域气溶胶PM2.5的来源解析 3.6 全国大尺度灰霾前体物排放清单建立 3.7 多尺度嵌套高时空分辨率灰霾前体物排放清单与重点源识别 3.8 北京地区致霾粒子来源定量解析 4大气灰霾数值模式 4.1 区域大气灰霾数值模式 4.2 利用放射性碳同位素方法研究背景地区PM2.5典型源 4.3 京津冀区域PM2.5重要组分源贡献定量评估 5先进仪器研发、产业化与应用 5.1 烟雾箱系统研制与应用 5.2 大气氧化性(HOx自由基、NO3自由基)在线测量技术 5.3 大气细粒子、水汽和臭氧激光雷达探测技术 6大气灰霾关键污染物治理技术与专用装备 6.1 关键材料的研制 6.2 细颗粒捕集与污染物净化等功能耦合组件的发展 6.3 多污染物协同治理专用装置的工业应用示范 6.4 散煤大气污染排放有效控制技术 参考文献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