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脱贫攻坚精神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中国脱贫攻坚精神》分为上、下编:上编主要从宏观整体层面梳理1949年至202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的历程,总结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解读中国脱贫攻坚精神,阐述中国脱贫攻坚的世界意义;下编主要包括全国五个贫困县市(江西省上犹县、陕西省丹凤县、河北省蔚县、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川省雷波县)在新时代努力奋战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调研报告,重点从微观案例层面展现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具体工作,是全国脱贫攻坚实践和脱贫攻坚精神的微观缩影。全书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脱贫攻坚精神进行全面的、有力的、丰富的阐释。 作者简介 武力,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正局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参加和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委托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主要代表作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主编),《解决“三农”问题之路——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主编),《中国发展道路》(主编),《新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研究(1949—2016)》(主编),《中国经济运行分析(1953—1957)》(主编),《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与经验》(主编),《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1949—2006)》(独著),《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研究》(独著),《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演变背景研究》(独著)。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新中国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等集体项目的组织和统稿工作。 目录 上篇 导论 第一章 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的脱贫努力(1949—1978) 第一节 中共中央关于农民共同富裕思想 一、新中国土地改革对农民贫困的改善 二、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村出现两极分化苗头 三、中共中央提出农民共同富裕思想 第二节 对贫困户、老根据地等贫困地区进行扶助建设 一、扶助贫困户发展生产 二、扶助老根据地建设的全面展开 三、设立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解决生产困难 第三节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扶贫的探索 一、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帮助穷社穷队发展生产的思想 二、扶持穷社穷队和贫困户发展生产的政策实践 三、农村脱贫工作成效 第二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全国大规模农村扶贫开发(1979—2012) 第一节 中共中央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思想中的农村扶贫开发 一、改革开放前后的农村贫困状况 二、中共中央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战略构想中的扶贫开发 三、农村扶贫开发被确立为国家的一项大政方针 第二节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的初步实施 一、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和专项低息贷款,帮助“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经济、解决温饱 二、实施以工代赈专项扶贫工程 三、减免贫困地区农业税收负担 第三节 全国性大规模农村扶贫开发全面展开 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村贫困状况 二、扶贫开发纳入“七五”计划 三、八七扶贫攻坚的开展 四、20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第四节 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扶贫开发 一、中共中央关于新世纪农村扶贫开发的部署 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下加大财政扶贫力度 三、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 四、新世纪农村贫困变化与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的调整 第三章 新时代脱贫攻坚的胜利推进(2012—2020)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政策部署 一、习近平关于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 二、党中央对于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政策部署 第二节 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全面展开 一、推进六项改革,完善创新精准扶贫机制 二、建立八大制度体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制度保障 三、按照“五个一批”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联动 第三节 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 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 第四章 中国脱贫攻坚成功分析 第一节 中国脱贫攻坚的出发点是实现共同富裕 一、共同富裕是中国扶贫始终坚持的根本价值原则 二、消除农村绝对贫困是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 中国脱贫攻坚的根本特征是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 一、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政府主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充足的经济保障 第三节 中国脱贫攻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为主体力量 一、鼓励人民群众以自力更生为主,树立脱贫志向 二、扶贫工作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扶贫先扶志 第四节 中国脱贫攻坚的鲜明特征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一、农村扶贫开发注重扶贫对象的瞄准 二、脱贫攻坚制胜之道在于精准 第五节 中国脱贫攻坚始终坚持集结全体社会力量的全民行动 一、扶贫济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 第六节 中国脱贫攻坚始终坚持综合性开发建设 一、综合性开发建设是新中国扶贫(开发)一直坚持的原则 二、脱贫攻坚全面破解贫困地区区域发展瓶颈制约 第五章 中国脱贫攻坚精神及世界意义 第一节 中国脱贫攻坚精神 一、习近平深刻阐述中国脱贫攻坚精神 二、践行脱贫攻坚精神的时代楷模 第二节 联合国引领的世界反贫困 一、世界绝对贫困状况 二、联合国倡导的反贫困 第三节 国际社会对中国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关注和研究 一、持续关注中国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历程和成就 二、重点关注新时代脱贫攻坚新举措和突出成就 三、用国际减贫理论分析中国消除农村绝对贫困措施 四、注重总结中国减贫经验 第四节 中国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国际影响 一、中国实现农村整体消除贫困,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二、中国努力帮助其他国家反贫困,为世界反贫困做出贡献 下篇 江西上犹县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一、江西上犹县脱贫攻坚概况 二、上犹县脱贫攻坚的措施 三、上犹县脱贫攻坚的特色亮点 四、上犹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五、小结 江西上犹县脱贫攻坚的特色典型案例 一、传统地方产业与乡村旅游扶贫的结合——犹江绿月食品有限公司的发展 二、生态扶贫的安置与后续保持——水岩乡“水上漂”移民村等的发展与规划 三、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上犹县扶贫扶智的成功实践 陕西省丹凤县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一、丹凤县概括和贫困状况 二、丹凤县脱贫攻坚的主要 导语 全书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脱贫攻坚精神进行全面的、有力的、丰富的阐释。本书的出版,将让国内外的读者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消除贫困的宗旨、理论、实践结果;总结阐释中国消除贫困的经验,为中国未来进一步解决贫困问题提供启发和政策建议;用事实向国内外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 后记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脱贫攻坚精神研 究”(20@ZH001)的最终 成果。本书的特点是在实 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典 型案例的分析提炼,并结 合理论和历史研究,重点 论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 容:一是系统回顾了新中 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进入 新时代以来中国彻底消除 贫困的历史过程,将脱贫 攻坚的胜利和重大意义放 在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 百年奋斗历史中去认识; 二是从消除贫困和共同富 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和中国道路、中国制度、 中国理论的高度去看脱贫 攻坚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 的地位;三是从脱贫攻坚 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工作 方法、精神风貌和智慧机 制等方面,总结提炼可以 升华到传之久远的中华民 族精神;四是通过5个贫困 地区的比较深入的实地调 研考察,以个案的形式, 见微知著,用真实生动具 体的事例来反映中国是怎 样进行脱贫攻坚、彻底消 除贫困的。 这个项目在执行过程中 ,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 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 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当代中国研究所、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研究中心的大力支 持。在上述调研和成书过 程中,我们还得到了江西 省赣州市上犹县委和县政 府、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 委和县政府、内蒙古乌兰 察布市市委和市政府、河 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县委和 县政府、四川凉山彝族自 治州雷波县委和县政府的 大力支持帮助,充分满足 了项目组在调研过程中提 出的各种要求。在这里特 别对以上单位和同志们给 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 的感谢。 这本书是集体劳动的成 果,其中5个个案研究报告 的执笔人分别为:上犹县 为王蕾,丹凤县为贾子尧 ,乌兰察布市为刘春、郭 鹏、庞凤琴,蔚县为王璐 ,雷波县为郑有贵;特别 是王爱云同志对上编的撰 写付出了大量劳动。 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 还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出 版社领导和编辑的热情帮 助,他们尽心尽责、一丝 不苟,令人感动。本书还 并被列入2020年中宣部主 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这一 方面反映了国家对脱贫攻 坚及精神研究的高度重视 ,也反映出对本书的期待 。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 脱贫攻坚的胜利不仅是 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 件,也是人类社会解决贫 困问题的历史性成就,还 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 的靓丽篇章。随着时光流 逝,它的地位和意义会越 来越突出。古人说“睫在眼 前长不见”,由于身处其中 且能力有限,我们对脱贫 攻坚的叙述和精神总结难 免挂一漏万和不够精准, 还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 推进我们和整个国际社会 对反贫困问题的研究不断 深入。 “脱贫攻坚精神研究”项 目组 2021年1月26日 精彩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消除贫困进行了不懈努力,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中国成立时,作为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绝对贫困发生率在80%以上,但经过70多年的奋斗,到2020年年底,中国实现了农村人口整体脱贫的脱贫攻坚战略目标,使得中华民族彻底摆脱了困扰人民几千年的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社会消除贫困的奇迹。本书通过对脱贫攻坚及其精神的调研,特别是个案分析,试图回答:为什么在人口如此众多的发展中大国里只有中国能够消除贫困?中国是怎样做到的?脱贫攻坚体现了什么精神?中国消除整体绝对贫困的世界意义何在?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证明,这个初心和使命一直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大国,在近代的一百多年里,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剥削,农村黑暗、农业凋敝,广大农民极度贫困。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发表《告中国的农民》一文,就关注农村贫困问题,把解决农村绝对贫困作为己任,进行不懈探索。经过近百年的奋斗历程,形成了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中国方案,即以土地生产关系变革为根本驱动,以扶贫开发为主要途径,以救济保障为基础措施。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把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和发展集体经济作为解决农村绝对贫困的根本之道,先后开展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形成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开始突出出来,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就指出:“我国西北、西南一些地区以及其他一些革命老根据地、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长期低产缺粮,群众生活贫困。这些地方生产发展快慢,不但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国务院要设立一个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专门委员会,统筹规划和组织力量,从财政、物资和技术上给这些地区以重点扶持,帮助它们发展生产,摆脱贫困。对其他地区的穷社穷队,也要帮助他们尽快改变面貌。国家支援穷队的资金,要保证用于生产建设。”《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67168页。1982年12月,国家经济委员会、民政部、财政部等9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认真做好扶助农村贫困户工作的通知》,指出扶助农村贫困户是党的一项重要政策,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是关系全局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件大事。198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要求对贫困地区予以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帮助这些地区首先摆脱贫困,进而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发展商品生产,赶上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1986年5月,国务院正式成立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此后,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蓬勃开展起来。 2011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部署《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贯彻落实工作,同时宣布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也由2010年的2688万人扩大至1.28亿人。《纲要》确定了“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攻坚总体目标,即“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纲要》提出将“在扶贫标准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为扶贫工作主要对象”,将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同时“做好连片特困地区以外重点县和贫困村的扶贫工作”。《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人民日报》2011年12月2日。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