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议论与法社会学(通过沟通寻找最大公约数的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作者 |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法社会学领域的原创论文集,由著名法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季卫东编著。作者认为法律的本质就是话语实践,并在综合各家学说、结合中国法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议论的社会学”这一学术研究新范式。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和方法”,阐述了“议论的法社会学”的起源与意义;第二部分是“经验与比较”,分析了一些真实案例,呈现了“议论的法社会学”的应用价值。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将对法治社会的建设贡献智识。 目录 序 季卫东 Ⅰ 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议论的法社会学 溯源与创新 季卫东 附录 案例与法典之间的睿智 以《法学的知识谱系》为线索的议论 季卫东 第二章 法律议论的社会科学研究新范式 季卫东 第三章 中国式法律议论与相互承认的原理 季卫东 第四章 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议论 季卫东 第五章 法社会学理论范式的拓展 从“冲突/共识”模式到“议论的法社会学” 杨帆 第六章 话语分析方法在司法研究中的功用 以“司法理性化”为规范目标的考察 杨帆 第七章 通过法律议论回应司法中的政策 以“二阶证立理论”的困境与超越为线索 陈肇新 Ⅱ 经验与比较 第八章 决策风险、问责以及法律沟通 季卫东 第九章 法律原则的民间法论辩 以离婚案件“感情确已破裂”切入 陈肇新 第十章 通过公共领域的立法民主 商谈论视角下的立法过程模型 马剑银 第十一章 立法中的多元协商与风险分配 以我国台湾地区病人自主权利立法过程为例 姚尚贤 第十二章 法官审判裁量情境中的话语实践考察 “议论的法社会学”视角 梁译如 第十三章 法庭调解话语结构探析 法律语用学视角 程朝阳 第十四章 走向法律议论的美国法研究 以对法律确定性的寻求为线索 曹勉之 导语 1、从法治角度考察国家治理现代化,解读法与社会的关系。无论从历史传统的角度,还是从当今实践的角度来考察中国的法律秩序,都会发现程序正义观念的匮乏。法律的本质就是沟通,就是话语全覆盖,就是通过抗辩寻找正确判断的过程。无论是从法治角度来考察和理解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还是以庭审为中心来推进司法系统改革,都不得不聚焦程序与议论。 2、营造法律思维新方式,给读者以启发。本书将法律视为一种社会结构,细致分析了法律与社会复杂性、偶在性和人的期望之间相互衍生的关系。对在利益分殊的当下如何通过对话寻求共识进行解答,为在风险社会中如何保持交流畅通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3、权威学者编著,深耕法社会学领域二十余载。作者季卫东为著名法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表即程序论,现又提倡“议论的法社会学”,研究思路一脉相承。在本书中,各位作者从法社会学的角度讨论法与社会的本质,讨论法律议论、社会议论在法治中的功能。开创具有中国风格的学术新流派,为法治中国的实践贡献智慧。 书评(媒体评论) 我认为法治的灵魂是公正的,包括实体和程序这两个 方面。程序是否公正,应该把推理、议论的自由度和充分 性作为重要标志。卫东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表了程序 论,现在又提倡“议论的法社会学”,研究思路是一脉相 承的。他和弟子们在这本论文集中表达的观点,其实也在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诉讼法学的基本宗旨,值得关注和推敲 。 ——陈光中(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法学会副 会长) 民法典的制定与施行,其立法目的之实践体现于法院 判决。判决是民法之沟通,包括对当事人、对各级法院、 对法学以及对社会的沟通。本书结合议论的思想及法社会 学的方法,创设了议论法社会学的崭新领域,具有重要的 意义。法院判决的案例研究也是深化议论法社会学的方法 ,而议论法社会学在案例研究中的适用,反过来还有助于 提升法律人的思维能力,强化法之适用论证的客观性以及 司法的合理性,促进形成共识,维护法律安定及平等原则 ,并引导中国法学方法论及法释义学的开展。本书的出版 将对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与繁荣做出长远重大的贡献。 ——王泽鉴(台湾大学名誉教授,“司法院”大法官 ) 如何建立和完善法治一直是中国的社会—经济改革面 对的重大挑战。法治作为制度和社会传统,不可能靠自上 而下的命令建立。《议论与法社会学》一书从法社会学( 法学和社会学的共同分支)的角度讨论法与社会的本质, 讨论法律议论、社会议论在法治中的功能。关心中国法治 建设的读者会从这本书中受益极大。 ——许成钢(科斯研究所理事、伦敦经济学院客座教 授) 法律条文会有漏洞,其语言会有歧义,法官并不具有 超越性的权威。这些因素使得推理、解释和辩论在庭审中 变得十分关键。庭审的这一话语性面向不但能增进我们对 法律条文在不同具体情境中的含义的理解,在成文法中植 入判例法的因素,同时也为法律赢得更大的尊重和更广义 层面的正当性。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季卫东先生长期提倡“ 议论的法社会学”的根本原因。 ——赵鼎新(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美国芝 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 法学研究一直存在着这样两种倾向,一种是把法律看 作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用社会运行的法则解释法律运 行的法则,如法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法学;另一种是从 法律自身理解法律,如分析法学,特别是凯尔森的规范法 学。卢曼的系统论法学别具一格,他的“自创生系统”“ 自我指摘”颇有规范法学的味道,规范的来源只能是规范 ,但是他的“自我指摘”,遇到法律没有规定或 “混沌” 的情况时,又不得不“他者指摘”,用法律之外的东西弥 补自创生系统的不足。我们处在一个多元性、复杂性的世 界,无论社会还是法律都不是按照一个模式构筑的,只有 通过沟通,才能达成共识。法律的任务就在于克服复杂性 和混沌。这就是议论法社会学的意义。 ——朱景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