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文学遗产》编辑部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部分论文的结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重点探讨文学史观与文学史书写的相关问题,下编主要对与诗、赋、文等文体相关的文学史专题进行个案剖析。立论视角多元,思路新颖,对推进与深化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刘怀荣,男,文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唐代文学、中国诗歌与诗学。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著作30余部,曾主编《崂山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共7部(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目录 上编 从“文学自觉”到“文化自觉”的“大文学”观——兼论先秦文学的三大景观 出土文献“大文学”研究与坚定文化自信 一种新文学史编写体例的尝试 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的发展与特质 文章千古事——杜甫“集大成”说及其文学史意涵 论中国古代西游戏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 中国古代小说的历史嬗变与小说史的书写策略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寻找“自我”的历程(1980-2017)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3版)指瑕与思考 罗宗强先生文学史研究思想拾粹 文化与文类之间:对文学史书写样态的省思——以《剑桥中国文学史》和《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唐代”部分为例 马来亚“华文蛮荒”时代的《红楼梦》传播史 下编 武乙中兴与《商颂》作期 从先秦赋看赋的渊源及民间文艺性质 从三位皇帝的还乡诗看《大风歌》的经典性 武氏祠画像中神树的形成与“儒主道辅”思想 《洛神赋》:幻觉体验与赴水隐喻 北朝五言诗雅俗观的变迁 李白《蜀道难》与《文选》赋之关系 杜甫的主体诗风是“沉郁顿挫”吗? 杜甫《潼关吏》中的“大城”“小城”考证 杜牧《阿房宫赋》异文辨证 杜牧的古文创作与中晚唐儒学转向 经学、史学、文学的融合:欧阳修传记文特征初探 《全宋诗》中吕祖谦诗作误收为张栻佚诗举隅 金代山水诗意象及其文化生成 明初僧人愚庵智及的诗偈 清代王士禛诗歌选本及其诗学意义 日本汉学家入谷仙介及其王维研究 从崔岦诗看朝鲜时代对苏轼、江西诗派诗风的接受 附录:本书未收录的会议论文目录 导语 本书是《文学遗产》编辑部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会议收到论文76篇,本书所收录的30篇论文,即是其中的一部分。上述论文从不同侧面对中国文学史观及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新的思考;或通过具体专题的深入考释,对文学史研究有所推进。 |